绪论

一、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发展正加速向数字化方向转型,并引发了金融的数字化变革。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指出,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其中,货币的数字化是推进数字金融和数字资产交易的关键环节。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以去中心化、透明度高、成本低、安全和匿名等特点快速发展,coinmarketcap.com网站上公布的数据显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货币每天都在发行,已经超过5500种。私人数字货币的泛滥给各国金融稳定和监管带来巨大压力,也使法定货币面临巨大的挑战。各国央行和国际金融组织对此高度关注并积极研究应对,其中,研发设计和决策是否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成为各国央行目前最为关切和紧迫的工作,央行数字货币成为未来世界货币竞争的焦点。

2017年BIS(国际清算银行)提出CBDC(央行数字货币)的概念,受到各国广泛关注。但是,各国央行在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与应用实践方面进展和态度不一,目前已有多国在央行数字货币研发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发行在即。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起步较早,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就成立了法定数字货币专门研究小组,至2019年底,我国央行法定数字货币DC/EP(数字货币/电子支付)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2020年4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对外宣布,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现阶段将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此后,不断加大内部测试和试点力度。加拿大央行开展了Jasper央行数字货币实验,英国央行牵头学术界研发出中央银行加密货币RSCoin系统,荷兰央行推出DNB Coin,法国央行对央行数字货币进行测试,欧洲央行在2019年12月设立了央行数字货币专门委员会,启动EUROchain项目,并于2020年10月发布报告公布零售型数字欧元布局。特别是美国,在得知中国央行数字货币进行测试信息后,全方位加快了数字美元、数字钱包计划的推行。与此同时,为实现经济发展和达到外部均衡等目标,若干小型经济体也发行了基于主权信用或锚定商品的数字货币,如委内瑞拉2018年2月推出“石油币”;乌克兰央行完成了国家数字货币E-Hryvnia的试点计划;瑞典、土耳其也进入一定的测试阶段;巴哈马经过一定时间的测试,已于2020年10月将其央行数字货币Sand Dollar推广至全境。BIS、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组织相继发布法定数字货币报告,与此同时,以Libra为代表的锚定一篮子主权货币的全球稳定币也都做好多方面的发行准备工作。

梳理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发展动态,可以明显感受到各国央行都在提速,在国际层面数字金融的竞争愈演愈烈,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竞赛已然开启。然而,货币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和核心变量,其运行包含一系列复杂问题,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数字技术的糅合下,其复杂程度进一步增加,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尚待深入研究、凝聚共识。推出央行数字货币有什么现实意义?央行数字货币与当前的电子化货币有何不同?如何构筑央行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框架?如何设计央行数字货币的运行机制?世界多国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试点将给世界货币体系带来哪些影响?各国央行研究和测试数字货币的实践有哪些特点和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厘清这些问题对完善我国央行数字货币设计、支持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尽早推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期,各国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的举措更加积极、频繁,全球央行数字货币每天都有新动态、新举措,2020年7月23日,位于欧洲东北部的立陶宛央行宣称发行了全球首套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数字货币LBCOIN,吸引了全球的高度关注,将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发展推向新阶段。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的提速,再次让我们意识到,对央行数字货币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是央行数字货币是数字时代与数字经济相伴而生的必然趋势,是数字技术推动下金融变革、货币变革的必然选择。数字化趋势大潮不可逆,不是要不要研究、要不要推行的问题,而是需要加紧研究、加紧研发、加紧布局。二是央行数字货币的产生不是简单的货币形态变化和支付工具替代,而是一场新货币革命(战争)。货币革命百年一变,必将对社会经济金融体系产生一系列深刻、深远的影响。迫切需要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观察与总结。三是央行数字货币开启了一场开放经济下的大国博弈,事关国家战略布局、国际经济秩序的变化和世界新格局的演化,迫切需要学术界加紧研究,为国家决策提供理论和学术支撑。

在此背景下,上海汇智经济学与管理学发展基金会支持设立“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国际实践及影响研究”课题项目,由北京工商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牵头成立课题组,整合国内业界专家、学者、科研力量、机构、媒体等,搭建专题研究平台,汇集各界智慧,立足国际视野,站在数字时代前沿,融合理论和实践前沿,深入系统研究央行数字货币问题,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理论研究走向深入,为央行等国家政策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支持。

本文全面梳理了世界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设计、发行情况,系统总结了各国央行数字货币方案的内容、特点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了各国央行数字货币产生的背景和动因,揭示央行数字货币产生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技术逻辑,从学理层面分析了央行数字货币对世界货币体系产生的影响,揭示了央行数字货币运行的基础和机理机制,吸收和借鉴了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的前沿成果,针对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设计和试点情况,提出了推动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的战略思考和政策建议,以期为国家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参考。

二、研究思路与重点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立足于数字经济迅猛发展、金融数字化大趋势以及全球金融新格局加速演变的时代背景,在厘清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概念、内涵、外延与特征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世界各国央行数字货币在理论研究、制度设计、发行模式等方面的情况与进展,总结和分析各国央行数字货币考量的因素、背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把握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的前沿、动态,揭示央行数字货币运行的基础和机理机制,揭示央行数字货币产生的动因,介绍和分析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实施进展及面临的复杂问题和挑战,为推动我国央行数字货币有序发行提供建议参考。

本书围绕“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国际实践及影响”这一主题,进行五个方面的研究:第一部分,央行数字货币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央行数字货币的国际实践;第三部分,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的实践;第四部分,央行数字货币的影响分析;第五部分,启示与建议。

(二)研究重点

一是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概念、内涵以及与其他电子货币、数字货币的区别进行详细介绍和澄清,对央行数字货币产生的背景和动因进行系统分析,揭示央行数字货币产生的理论逻辑、历史脉络和技术动因,构建央行数字货币研究的理论框架。

二是系统梳理总结各国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战略考量、制度设计、模式选择、推行方案等,围绕数字美元、数字日元、数字欧元等国际主要货币数字化发展进程及趋势开展相关深入研究。

三是构建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金融体系及相关领域的影响分析框架,并展开多维度的系统研究。研究视角定位于国际国内两个视角,影响分析既包括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微观影响和宏观影响,也包括现实影响与预期影响、确定性影响和不确定性影响,以及直接影响和关联影响等。

四是对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的实践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国际比较和借鉴,提出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三、主要内容及观点

(一)央行数字货币的理论基础

任何一种新型货币形态的产生、发展,都有其复杂的经济社会背景和深刻的理论逻辑支撑。本部分旨在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概念、内涵、产生的背景动因以及理论渊源进行全面梳理、界定和分析,奠定有关央行数字货币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本部分从一般意义上探讨央行数字货币的概念、产生、发展、运行等问题,通过梳理货币发展演进的历史脉络、综述货币理论的丰富内涵,揭示货币交替、币制更迭的社会动因、理论基础、技术作用和发展逻辑,为解释、研究央行数字货币的产生、发展提供历史视角、经济逻辑、社会动因、技术支撑等分析视角和思路框架。

本部分的主要贡献,一是系统比较了央行数字货币和电子货币、虚拟货币、私人数字货币的区别和联系,界定了央行数字货币的概念和内涵。第二,深刻解析了央行数字货币的技术体系和运行机理,揭示了央行数字货币的制度框架和底层逻辑。第三,分析了央行数字货币产生的现实背景和实践动因,揭示了各国高度重视央行数字货币的深层原因。第四,对央行数字货币的产生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历史演进的梳理以及技术逻辑的分析,给出了关于央行数字货币产生和发展的理论解释和逻辑判断,对于把握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走向提供了理论支持。

本研究认为,数字货币是技术进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的产物,央行数字货币产生的根本动因在于数字经济的发展,内在动因在于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直接动因在于私人数字货币快速发展给主权货币带来的冲击,而国际环境的演变成为央行数字货币产生的外在压力。在多种力量的综合作用下,央行数字货币的产生成为历史的必然。

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理论渊源,本文认为,一切货币形态演变的逻辑都是货币本质的回归和货币职能的最大、最优化。探究央行数字货币产生的逻辑也是要从货币的本质入手。数字货币作为一种货币的新形态,它和历史上的货币形态和功能演进应该是一脉相承的。但是,比特币等私人数字货币强化了货币演进的技术因素,而淡化了货币的经济逻辑和社会逻辑,颠覆了货币演进的路径,不具备货币本质之实。尽管私人数字货币基于区块链技术给货币共识问题提供了一种无政府的解决方案,但是,难以摆脱私人发行的弊端,私人数字货币难以行使货币职能。

私人数字货币在技术上的一些优势可以弥补现在货币体系的缺陷,可以被法定货币体系吸收。央行数字货币吸收了区块链、密码学等先进的数字技术,融合到现有主权货币体系中,可以更好地弥补现有货币体系的不足。如果央行数字货币能够将数字技术有效运用并与主权信用货币体系相结合,从理论逻辑上讲,央行数字货币具有更好地发挥货币各项职能的良好基础和手段,具有更好地回归货币本质的可能。

(二)央行数字货币的国际实践

在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基于私人数字货币快速发展的冲击,以及国际货币竞争的加剧,各国加快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和推进速度。尽管各国对央行数字货币的认识、研发以及实践推动进度不一,但从全球看,无论是主要经济体国家,还是中小经济体国家,都在广泛开展央行数字货币研发、布局等相关工作;从地域分布上看,遍及各大洲。各国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态度及行动选择基于各种复杂的动因,自身的发展环境和区域经济贸易往来的影响是其中很重要的考量因素。本部分在考虑经济体因素的同时,纳入地缘因素,按照美洲国家、欧盟及英国、亚太地区三个板块来介绍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的实践进程及特点,从地域角度呈现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的现状。

国际实践部分是本书的重点内容,旨在全面呈现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本部分包括五章内容:一是介绍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的整体动态,从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的动因、发展的实践进展以及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制度选择三个方面,整体呈现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的概貌。二是美洲地区央行数字货币发展实践及相关问题探讨,重点介绍美国、加拿大、巴哈马央行数字货币发展实践以及委内瑞拉“石油币”的进展。三是欧盟及英国央行数字货币实践进展,重点介绍了欧洲央行、法国央行、瑞典央行以及英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的进展、模式、战略考量等。四是亚太地区的央行数字货币发展情况,主要介绍日本、新加坡、俄罗斯央行数字货币发展实践。五是对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发展实践进行总结,揭示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的特点、动因和趋势。

本部分通过翻译各国央行数字货币最新资料,梳理各洲、各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实践脉络,重点介绍各洲国家对待央行数字货币的整体情况、业务模式、制度设计,以及对待央行数字货币的认知、态度、动因和政策考量。

1.美洲国家央行数字货币发展实践

美洲开展央行数字货币实践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加拿大和巴哈马。其中,美国官方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仍处于研究阶段,但自中国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后的整体态度更趋积极;加拿大相对较早开始央行数字货币的实践探索,但专注于批发型的央行数字货币,短期内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性不大;巴哈马的央行数字货币项目试点则已在本国部分地区取得良好进展,并于2020年10月开始推广至全境。

具体地,在美国方面,美国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后的态度转变较大:疫情发生前的态度不大积极;疫情发生后由于需要对中小微企业和普通民众进行精准投放而对数字货币的需求大幅提升,同时叠加来自中国央行发行人民币数字货币的刺激而推出了非官方的“数字美元”项目。该项目的问世向全球揭示美国企图继续巩固美元的霸权地位,维持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以及确保美元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地位的保持等,势必会对全球金融体系和经济稳定带来不可预知的深度影响,并给人民币央行数字货币带来竞争和挑战。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数字美元的公私合作模式,将会大大加强数字美元的竞争优势。

在加拿大方面,加拿大央行在2016年就与本土的一些金融机构合作展开Jasper项目研究,这也是在国际范围内首例中央银行与私人金融机构合作开展的分布式账本技术研究,目前该项目已经成功完成了三个阶段的探索。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央行几乎没有对于零售型的探讨,现有的结算系统也能满足目前日间流量需求,应用推广的激励性并不强,而且在银行间的系统内,分布式账本技术所能带来的私密性的优势也体现不足。总而言之,短期内推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实践可能有一定困难。

在巴哈马方面,巴哈马央行推行的Sand Dollar项目试点已在部分岛屿取得良好进展,并已于2020年10月开始在全境推行。对巴哈马而言,CBDC的便利性和惠民性能够较好地契合巴哈马自身的地理条件,实现金融服务的全覆盖,并减少现金使用的负面影响,加强国家对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以及其他罪行的防范,能够帮助巴哈马转换“黑金保护港”的形象。但是该项目的推行是否能够对其他具有相似特点的国家带来示范效应,仍有待进一步关注。

此外,本地区的委内瑞拉于2018年2月成为全球第一个发行数字加密货币——“石油币”的主权国家。尽管“石油币”已在该国境内发行使用,但其遭到颇多争议,面临信任缺失、流通受限、价值不稳定等诸多困境,特别是支撑“石油币”的物资储备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因此,“石油币”的真实性有待商榷,其糟糕的发展历程值得各国借鉴和反思。

2.欧盟及英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实践进展

在经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英国脱欧等重大事件后,欧洲各国货币的未来成为学术界和政策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从欧盟的经济总量、对外贸易量和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等方面看,欧元具备与美元一较高下的资格。然而,由于受到债务危机及地区经济复苏乏力等影响,欧元价值的稳定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再加上英国脱欧以后,欧洲地区政治经济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欧洲各国的不同利益诉求对欧元国际地位的发挥构成牵制,导致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在多重因素叠加的情况下,利用数字货币的技术优势重塑公众对欧元的信心,成为提升欧洲各国在国际经济中地位的重要途径。此外,近年欧洲国家的现金使用量大幅度下降,以瑞典为代表的北欧国家已经基本步入无现金社会,现金使用量和供应量的锐减导致公众难以获得银行提供的相关金融服务,新冠疫情的暴发和蔓延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而与此同时,私人数字货币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欧盟对数字货币市场“反竞争”及其潜在风险的担忧。法定数字货币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性。

在新任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的推动下,欧盟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试验进入加速阶段,而英国也已对发行央行数字货币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观点。后文对欧盟及英国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和实践进行探讨,结合各国主权货币的国际地位和国内支付体系现状,分析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试验动因,探讨其技术基础,并进一步对具有代表性的欧洲央行、法国、瑞典和英国的央行数字货币试验和研究方案的技术选择、业务模式和制度安排等进行深入分析。

从研发动因看,欧洲各国研发推出央行数字货币将有助于维护主权货币体系稳定,应对稳定币对法定货币体系的挑战。从制度安排看,欧盟多数国家和英国的央行数字货币研发和试验由中央银行主导,并与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提供商开展广泛合作。从技术选择看,现阶段,欧盟和英国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和试验主要基于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展开,这不仅体现出央行数字货币与现有货币体系中心化记账模式的本质差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基于区块链的、央行主导的新型支付系统的可行性以及区块链承载业务的可监管性。

3.亚太地区央行数字货币发展实践

本文沿用狭义的亚太地区概念,主要包括中国、中国香港、日本、韩国、东盟、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亚太地区人口众多,各国地理文化各异,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对于央行数字货币的态度和关注重点也各有不同,相关实验进展处于不同阶段。中国、日本和新加坡最早开始研究央行数字货币,属于第一梯队,目前已经取得丰硕的前期成果,中国在2020年已经开始了DC/EP的应用试点,迈出了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应用的第一步,日本开始转向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韩国、泰国和中国香港不断推进相关研究,联系本国或地区实际积极探讨必要性和技术应用的可能性,属于第二梯队。澳大利亚、俄罗斯和柬埔寨等开始探求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的可能性并开展相关研究,属于第三梯队。

亚太地区各国对央行数字货币研究的主要动因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压力。数字化经济发展带来的国内金融市场和环境变革的需求在新冠疫情的刺激下进一步提升,各国对于改善数字支付和智能服务的要求更为迫切。随着2020年央行数字货币井喷式的发展,亚太地区各国(地区)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整体态度愈加积极,开始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的可能性研究,实践探索也纷纷加速,多国在2020年推出了新的研究计划安排,研究范围也从以批发型为主开始转向对零售型的探讨,实践进入了新的阶段。

(三)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实践探索

本部分介绍我国对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探索与实践进展,以及相关思考。包括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动因、方案设计及进展,我国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基础与优势、主要问题及风险,以及发展研判和趋势等,并对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战略推进提出思考。

1.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研发的背景和动因

我国加快研发央行数字货币主要基于以下背景和现实需要:一是为了满足数字经济对数字化支付的需要以及安全支付的需求,助力我国数字经济、数字金融的发展;二是为了反制私人数字货币,维护主权货币地位和金融稳定;三是为了利用区块链等前沿金融科技,提高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效性;四是为了降低跨境支付的风险和成本,拓展国际支付、结算新路径,助力人民币国际化;五是为了利用数字货币的诸多优势,改造传统金融基础设施等。

2.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和试点进展

从2014年开始,我国央行开启了数字货币的研发工作,经过6年三个阶段的研发,目前已进入试点测试阶段,选择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测试。这些测试地区不仅有良好的金融科技基础,而且在“东西南北”四个地理方位上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和辐射性。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和试点工作仍在加速推进。

后文详细介绍了央行数字货币的总体框架、运行机制、运行架构、原型系统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案。我们认为,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原型不仅吸收了数字货币领域最先进的技术经验,而且充分考虑了我国实际情况,具有M0替代、双层投放体系、中心化管理、账户松耦合等鲜明特征。同时,鉴于应用场景的复杂性,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关键技术研发具有很大优化空间,未来尚需在更多的应用场景测试并进行持续的优化。

3.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基础与优势

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寻找中国推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基础和优势?本书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入手,供给端优势从技术、资源和软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金融科技水平和金融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关系到我国央行数字货币能否成功落地,而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政策一致性是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保证。需求端强调用户规模在数字货币成功推行中的重要性,使用的人越多,数字优势就越容易显现,运行成本也会越低,在这一点上,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和包括跨国贸易在内的经济总量规模是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的一大优势。

4.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问题及挑战

央行数字货币是数字时代的全新货币形态,将对人们的经济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伴随我国央行数字货币试点、测试的推广,面临的问题与风险也浮出水面。本书主要从法律依据、运行体制、金融体系和宏观环境四个方面讨论了央行数字货币面临的问题和风险。

在法律依据层面,目前法律法规仍局限于传统的纸币、硬币等实物货币形态。在正式发行央行数字货币之前,需要完成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将央行数字货币纳入法定货币的范畴,并将央行数字货币的底层运作规范、反假币、反洗钱机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

在运行体制层面,存在三个问题:(1)一是区块链技术的并发处理能力和效率问题,二是系统安全性、稳定性问题,三是在双离线支付场景中,交易结果不能即时查验,伪造、重复花费数字货币等问题;(2)央行数字货币的硬件、软件基础设施建设还任重道远;(3)央行数字货币的个人隐私保护程度低于现金,高于银行账户交易和第三方支付交易,但用户仍可能对于央行掌控用户信息、个人隐私信息外泄等潜在问题心存疑虑。

在金融体系层面,央行数字货币可能对商业银行存款产生挤出效应,造成“脱媒”问题,导致商业银行资金成本下降、支付清算业务收入下降。央行数字货币也可能导致第三方支付用户流失、难以提供增值服务。

在宏观环境层面,一是可能对现有金融稳定与监管体系构成挑战,二是在中美摩擦不断的大背景下,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也可能遭到美国政府的狙击。央行数字货币能否被海外交易对手广泛接受,还有待实践的检验。

(四)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的影响分析

货币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神经元,不同的货币形态背后是不同的货币体系、金融体系以及不同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和模式。作为法定货币的央行货币,一旦数字化,不仅意味着货币形态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将改变既有的货币体系、金融体系以至国家的宏观管理模式。在当前世界各国对央行数字货币蓄势待发之际,通过理论推演、实验总结等系统、扎实地研究央行数字货币将对现有经济金融体系产生积极的影响,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本部分从央行数字货币影响的理性分析切入,重点分析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发行与运行、支付体系、货币政策的影响,对商业银行、金融稳定、金融监管等现有金融体系的影响,对世界金融格局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由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数字货币多处于落地前的准备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对央行数字货币可能带来的影响扑朔迷离、众说不一。有鉴于此,本部分通过理论分析和逻辑推演,探讨上述问题。

第一,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体系及货币政策的影响。央行数字货币利用密码学技术对现金加密和数字化以及双重架构设计,使得存款形式更为虚拟化,货币基金更为普及,货币流通更为高效。第三方支付体系也将会因为央行数字货币的介入,形成竞争与合作双重目标的新格局。在货币政策操作层面,货币政策执行的基础将发生动摇,但基础货币投放的精准性将获得实质性的提高,利率调节工具的灵活性和调控空间也将逐步上升。在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层面,央行对准备金量及流通中的现金动向实现高效的追踪,并对信贷量进行监督,提高了货币政策的可控性,进一步疏通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第二,央行数字货币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在金融中介机构层面,央行数字货币将重构银行业金融业务的模式。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搭建将延伸商业银行业务范围、替换现金管理业务,双层运行体系将拓展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也导致商业银行负债端的业务收缩和表外业务扩张。在金融市场层面,央行推出法定数字货币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业务空间,同时也给予其在市场竞争中更多的参与机会。在参与竞争的双重目的下,第三方支付平台业务格局的改变将重建数字化金融生态。在金融功能层面,央行数字货币模式下,金融体系的支付系统不仅能够通过兼容信息技术以更低的成本管理现金账户,而且能够增强支付系统弹性,降低支付系统的进入门槛,促进支付市场的竞争,从而有效提高数字经济交易效率。

第三,央行数字货币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一方面,央行数字货币会对金融稳定性产生冲击。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将造成商业银行存款转移,增加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存款重要性的减弱或将降低银行特许权价值,导致银行部门的风险管理行为扭曲。同时托管数字钱包操作的复杂性可能存在的一些潜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形成中间业务风险。这些都将在不同程度上增加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另一方面,法定数字货币也为监管创造新的工具和手段。通过法定数字货币流对经济信息流的捕捉和分析,可以有效改进宏观经济统计信息质量、辅助逆周期宏观经济调控,也有利于有效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此外,央行数字货币对金融监管效率具有优化效应,为反洗钱和反腐败提供更多的工具选择,也推进强化了监管模式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优化监管方式、监管工具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升级监管体系,提高宏观审慎监管效率。当然,央行数字货币毕竟是新生事物,其运行规律、对商业银行和金融体系乃至金融稳定的影响可能存在较多不确定性,未来进行深入探索的空间依旧很大。

第四,从对世界金融格局的影响看,央行数字货币的出现,在国家综合实力、国家信用、货币稳定性作为国际货币竞争决定因素的态势不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前提下,强化了科技实力和数字经济在世界货币竞争中的作用。中国在数字货币的研发落地方面走在全球前列,数字人民币的公开发声,有利于增强国际社会对未来中国金融市场的信心,优化人民币国际化大环境。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所积累的问题,如国际跨境支付、离岸人民币和在岸人民币价值波动引起的投机行为等,可能在数字人民币获得国际金融市场更高认可度时得到有效改善。

(五)启示与政策建议

通过对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发展实践的研究梳理,得到以下启示:

第一,央行数字货币将对全球货币金融格局带来深远影响。央行数字货币的竞争成为国际货币竞争的主要领域,美国加速推出公私合作的“数字美元”计划,数字美元和Libra一旦结合,美国仍可维护数字时代美元的强势地位。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加快主权数字货币的研发和推进力度,也为改变美元霸权主导的现行货币体系提供了机会。第二,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发展还需跨越诸多障碍。央行数字货币提升了一国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但也带来了新的监管难题,尤其是在跨境监管领域,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监管体系、法律体系及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运行机理不尽相同,建立统一的国际立法及监管标准难度较大。第三,“数字货币+经济基础+制度信用”是决定未来国际货币体系胜负的关键。央行数字货币竞争引入新的因素,包括科技实力和数字经济的发达程度,但货币地位的决定因素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新兴国家在提升本国货币国际竞争力的道路上还需多方面付出努力。

综观全球,研判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我们认为,央行数字货币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一是央行数字货币的数字化特性拓宽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路径,二是数字化时代对国际结算货币的需求更为多元化,三是央行数字货币的技术机理改变了跨境结算模式,四是为摆脱目前美国主导的跨境支付结算体系提供了机会。

为此,本部分提出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政策建议。第一,着眼于国际竞争,积极有序开展央行数字货币的试点测试安排,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构建“数字货币区”。第二,协同推进人民币数字化与国际化,强化央行数字货币与数字贸易、数字经济的联动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在经贸合作中强化主权数字货币的应用;以大宗商品结算为切入点,打造大宗商品现货贸易数字货币应用生态圈。第三,积极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央行数字货币与其他支付方式联动互促、协同发展的模式与路径。联合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共同参与数字货币技术研发和发行。第四,强化央行数字货币基础设施建设、跨境兑换与结算体系建设、监管体系与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第五,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的国际监管协调、跨境数据与跨境资本流动协调等,共同推动全球数字治理与货币治理体系改革。

四、研究体会与展望

(一)研究体会

1.理论方面。纷繁复杂的数字货币问题研究需要回归到古老的货币问题上来,央行数字货币也好,私人数字货币也好,未来发展的研判需要从货币的属性、货币的功能这些基础基本问题上寻找答案,从货币演变的历史逻辑、经济逻辑、社会逻辑、技术逻辑分析中研判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及影响,既要看到货币万变不离其宗的本质,又要看到货币概念、范畴、形态、功能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拓展。货币的功能早已超越了流通支付手段、价值储藏以及价值尺度和记账功能,不仅是国家管理金融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更是国家发展的战略工具。关于私人数字货币能否替代主权货币,关于技术进步是否改变货币属性,关于区块链信任机制能否颠覆现有主权货币体系等问题,需要更宽阔的研究视角。

2.实践方面。从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发展实践看,各国的重视、投入以及研发的深度、实验的严谨程度,超出我们的一般判断。数字货币具有解决多种现实问题的可能,不同的国家基于自己的背景和诉求发展央行数字货币,数字货币给各类国家都带来可能的机遇。美国采取公司合作的强大优势依然很突出,但是,未来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在数字货币的冲击下,变数充满不确定性。

3.影响方面。从对央行数字货币影响的研究看,央行数字货币不仅影响货币和金融领域,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将是全面的、深刻的、深远的。无论是零售型还是批发型,无论是现期的M0替代,还是更广的范畴使用,央行数字货币一旦登场,影响就不可避免。从支付体系到货币体系,从机构到市场,从发行到监管,从私人机构到政府管理部门,从微观主体到宏观调控,影响依然全面开始,利弊皆有,机遇与挑战并存,一切都将开始重构,颠覆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4.我国实践方面。我国央行数字和货币研发工作启动较早,国家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目前已经在多个城市开展多种场景的应用测试。但通过对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研发情况的比较研究后发现,欧洲很多国家对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实验做得也很扎实,抢占标准、争先落地,各国竞争十分激烈。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研发和推进工作依然需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在推行上要有创新和超常规举措。

(二)研究面临的问题

本项研究兼具理论性、政策性与前瞻性,具有较高的研究难度。一是可供借鉴参考的文献资料与前期研究较少,尽管国内外围绕数字货币这一话题已展开广泛研究,但聚焦于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这一领域的专门性研究依然较为匮乏,需要对国内外理论研究文献与政策文件开展大量的梳理、翻译与提炼工作。二是各国对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实践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对传统货币金融体系中的货币发行、流通、政策、监管等方面的影响无法开展实证性检验,且属于动态演变当中,因此构建一个开放经济条件下央行数字货币的系统性影响研究框架具有较高难度。三是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面临较为复杂的国际环境,国际社会对于我国央行数字货币测试反响不一,各国将围绕货币数字化、本币国际化展开激烈竞争,未来以央行数字货币为核心的主权货币竞争将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战场,这要求研究者必须对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进程及未来走向进行深度思考。

基于上述研究困难以及研究团队水平和能力的局限,本课题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是研究的理论深度不足,有待继续深化。对央行数字货币各种问题的分析,描述性多,但经济学视角的理论深度分析欠缺。二是定性研究多,而量化研究不足。央行数字货币正在研发中,缺乏数据检验,而实证的一手材料由于各国保密的原因,也难以获得。所以研究的科学量化方面欠缺。三是由于量化研究和实证检验欠缺,研究结论和相关观点具有一定的主观判断和不确定性。所以留下很多值得进一步商榷和探讨的问题。

(三)研究展望

第一,央行数字货币结合了政府信用和信息技术两种属性。从货币流通和支付两个职能看,央行数字货币的边际贡献十分明显,确实能够提高货币价值,也是数字经济时代货币形态演化的必然过程。然而,当货币价值的决定因素从信用维度增加至“信用+技术”维度以后,信息技术的安全隐患也可能会给予货币价值以相应的挑战。这使得信用货币向信用数字货币演化将是一个长期演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和发达程度是重要的决定因素,而且需求端的公众接受态度也不容忽视,毕竟公众从技术层面普及、接受数字货币相对更为缓慢。因此,数字货币转型过程中,货币金融体系的运行逻辑及稳定性由于“技术”的加入,而变得更为复杂。

第二,尽管世界各主权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关注央行数字货币,且有些国家或地区呈现加速态势,但能否以及何时实现央行数字货币真正落地都持有谨慎态度。尤其是,在对央行数字货币运行逻辑、潜在影响理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是否真正将央行数字货币付诸实践仍然是个未知数。因此,于理论上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演化逻辑及其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研究进展缓慢。央行数字货币在国际货币竞争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现阶段也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

第三,在理论上,央行数字货币能够提高货币政策的精准性,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但是否能够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则需要进一步研究。货币政策有效性是货币政策执行的意义所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央行的执行效率,而且还受制于公众预期。央行数字货币模式下,央行可以通过大数据、信息手段追踪货币资金动向,对货币政策操作、传导等方面均能够产生实质性的效率提升,然而,公众对货币政策的预期、对政策不确定性的预判是否能够因数字化而得到改善尚无明显证据。因此,央行数字货币给货币有效性带来的潜在影响需要进一步挖掘。

第四,由于央行数字货币并不是对传统货币制度的变革,而是货币形态和功能的必然演化,在信用货币体系阶段的弊端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和发行是克服弊端,还是进一步促进这些弊端显性化,仍然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大萧条直接导致金本位制的瓦解,美元危机造成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而信用货币体系下尽管经历了多次金融危机、技术革命,但仍然延续至今,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出是在该体系基础上而非是对其摒弃,它是否带来国际货币体系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仍然充满不确定性。不可否认的是,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和发行对支付体系、监管效率、国际货币地位等方面能够带来实质性的改善。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传统信用货币体系演化延续的背景下,不能排除央行数字货币的出现使得货币价值、货币体系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对金融体系影响的复杂程度上升,从而造成金融体系更加不稳定。多次金融危机的经验表明,货币形态的不断演化以及由此产生的金融创新增加了国际货币体系、金融体系的不确定性,从而造成金融资产价值剧烈波动以及经济脆弱性不断加深。在央行数字货币模式下,货币价值由原先依赖于经济基础、政府信用等因素,延伸至信息技术层面,导致对货币价值的判断更为复杂,汇率决定也更为复杂。这将对世界贸易、投资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可能导致世界经济金融更加脆弱。

最后,不仅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关注央行数字人民币的战略目标,而且需要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从而全面评估央行数字货币的价值。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信息技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优化,以央行数字货币作为一个关键的契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策略选择。然而,随着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占比持续提升,公众对加入信息技术的货币形态的可接受性以及潜在金融风险也需要重视,需求端可能成为央行数字人民币推进和发行的主要障碍。如何同时平衡国内、国外双重战略目标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