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代白话碑集录(修订版)
- 蔡美彪编著
- 2947字
- 2024-10-30 02:01:46
5.凤翔长春观公据碑(1238年)
磻溪谷长春观四至开具于后①
东至分水岭 西至原上瓦谷 南至山 北至官道
观地四至分明,头连检用②。准此。
凤翔总管府公据
据全真道人张志洞等③连状告称:“前去磻溪谷复建掌教丘真人古迹长春观院宇,田地在手,别无凭验,恐有磨障,乞给公据事。”奉总管钧旨,照得本人所告是实。先来钦奉皇帝圣旨节文该:“汉儿国土里,不拣④那个州城里达鲁花赤并长官,管匠人底达鲁花赤每⑤,这圣旨文字里,和尚根底寺⑥,也立乔大师根底胡木剌⑦,先生根底观院⑧,达失蛮根底蜜昔吉⑨,那的每引头儿拜天底人,不得俗人搔扰,不拣甚么差发休交出者⑩。破坏了的房舍、旧的寺观修补者。我每名字里,交祝寿念经者。我每的圣旨里不依的,不拣甚么人,断按答奚死罪者。”⑪总府除已钦依外,今据全真道人张志洞等告给公据,前去磻溪谷重建长春观院宇,合行给付者。
全真道人 张志洞 梁志正 康志和 孙志冲 杜志春
卢志清 冯志通 焦志真 金志圆⑫
右,今给付道人张志洞等收执,准此。
戊戌年闰四月十八日给⑬
治中凤翔副都总管冯
同知凤翔总管府事巨
凤翔府都总管高⑭
题解:
碑文据北京大学图书馆藏艺风堂旧藏拓本校录。《缪目》卷十五著录,题“长春观圣旨碑”“太宗十年,在陕西凤翔”。碑文实为凤翔府发给全真道士重建长春观的公据,汉语公文体。文中引据圣旨节文系蒙古语的白话直译,与元朝建国后习用的译名不尽相同。
注释:
①磻溪在凤翔府虢县,今属宝鸡虢镇,是长春真人丘处机早年修道之处。《甘水仙源录》卷二载陈时可撰《长春真人本行碑》记:全真祖师王重阳逝世后,金大定十二年(1172)“师(丘处机)乃入磻溪穴居”,“昼夜不寐者六年”。太宗十年(1238)戊戌,门人在长春故寓修建长春观。“观曰长春,亦以志长春隐道之所也”(见《道家金石略》载郭起南撰《重修长春观记》)。因请官府发给公据以为凭验。太宗十二年(1240)新观落成。定宗时又加修建,宪宗时升观为宫,名“长春成道宫”。具见魏初撰《重修磻溪长春成道宫记》,《道家金石略》据碑拓收录。又见魏初《青崖集》卷三。
②“头连检用”,公牍习用语。此处是将开具的四至与公据粘连备检。
③“全真道人”即全真道的道士。“道人”一词在元代汉语文献中可称佛教僧人,也可称道教道士。蒙古语文献中作为汉语借词的 dojin,专指佛教僧人,意译“和尚”。此公据为汉语文献,下文引录圣旨为蒙语汉译,两者有别。张志洞其人曾见于王奂撰《重修太清观记》,《甘水仙源录》卷十收录。内称金元之际太清观被毁,炼阳子张志洞等重建。始于丙申,迄于辛丑。是可知太宗戊戌年(1238)倡修长春观时,张志洞已于两年前奉准修观,故由他带头请领公据,并不任实事。王恽《秋涧大全集》卷五十六有《卫州创建紫极宫碑铭》,内记壬寅年全真道冲虚子房志起居汲县玄览别馆,“辍(留止)其徒张志洞等结茆心居”。结茆即结茅,营建住室居住。是可知张志洞于太清观建成之次年,即赴汲县随其师房志起修道。
④“不拣”,犹言“不论”“不管”,当时习用的俗语。
⑤“达鲁花赤”,蒙古语音译,原有镇压者、统治者等义。成吉思汗征服西域诸城,设置达鲁花赤监治。太宗窝阔台占领汉地,沿袭这一制度在各地州县官之外,设达鲁花赤监领,例由蒙古人充任。金代汉地原无此类官职,因而采用音译,并为后世沿用。“长官”指地方州县官。此公据用于修建道观,节录圣旨特为标出“管匠人底达鲁花赤每”。
⑥“和尚”译自蒙古语dojin。不取音译“道人”,以免与道士相混。意译“和尚”泛指佛教僧人。源出印度俗语,原是有学问的师长的尊称,传入于阗,读如khosha。音译“和尚”,始见于《晋书·佛图澄传》。后世流传,遂成为汉语僧人的专称。“根底”原为汉语的语助词,此处是蒙古语领格的汉译,意近“所属”。“寺”此处专指佛教寺院。
⑦“也立乔大师”音译与意译合称,为他碑所未见。元代文献习用音译“也里可温”,“温”是附加词“-un”,蒙古语译名多用“-ud”,取复数形,意为“人们”。此词原指叙利亚人聂里脱里一派(Nestorians)基督教徒,元人又用以泛称各派基督教士。或以为源于叙利亚语 Arkün,或以为源于希腊语erkun。“胡木剌”指聂思脱里派之寺院即基督教堂,源于叙利亚语’umra。《至顺镇江志》所收大兴国寺碑作“忽木剌”。也立乔与胡木剌联用,同出叙利亚语,较为合理。
⑧“先生”是蒙古语中汉语借词,音译还原为本字,指称道士。宋元间“先生”由道士的封号演为一般道士的泛称,进而对医卜星相的方士也称先生。理学家被尊称为先生,演为对有学问的长者的通称,进而对一般文士也敬称先生。如《西厢记》杂剧,普救寺长老对年轻的张珙即称先生。“先生”一词在元代官方文献和民间俗语中有多种用法、多种含义。作为蒙古语中的借词,或译“赏生”,专指道士。
⑨“达失蛮”译自波斯语 Dashimand,又译答失蛮。原意为有学问的人。伊斯兰教用为宗教长老、教士的尊称,与称为“木速蛮”(今称穆斯林)的一般教徒不同。“蜜昔吉”源出波斯语及阿拉伯语 masjid,用指伊斯兰教寺院,俗称回回寺,为英语mosque、法语mosquée所由来。参见斯坦因戛斯《波英字典》(Staingass,Persian English Dictionary,p.1236)。
⑩“不拣甚么差发休交出者”源出前录传奉成吉思汗圣旨(碑1)“大小差发赋税都教休着者”。成吉思汗圣旨原来只针对丘处机的全真道,并未涉及其他教派。太宗时随着占领区的扩大,免差的教派逐渐扩展。《通制条格》卷二十九商税地税条引录太宗元年己丑十一月条画:“其僧道种田作营运者,依例出纳地税商税,杂泛科差,并行免放。”泛称“僧道”已扩展到佛教僧人及道教各派。同书同卷记载:“中统五年正月,中书省奏准节该:已前成吉思皇帝时,不以是何诸色人等,但种田者俱各出纳地税。外据僧道、也里可温、答失蛮种田出纳地税、买卖出纳商税,其余差役蠲免有来。在后哈罕皇帝圣旨里也教这般行来。”“外据”即另据,节文追述前事,语义含混。下文“也”字多余。长春观公据节引“先来钦奉皇帝圣旨”未明记年月,当在前引太宗元年十一月圣旨之后,公据签发的太宗十年闰四月之前,是四教并免差发的最早一道圣旨,为后世所沿袭。
⑪“按答奚”,蒙古语音译,原意为惩罚。依据蒙古族传统的惯例“约孙”,惩处当处罚的人称为“断按答奚”。因汉语中无相当之词,故取音译,屡见于《至元新格》颁布之前的蒙元文献。此处节引太宗圣旨“断按答奚死罪者”,意为处以死刑并没收家产。参见拙作《叶尼塞州蒙古长牌再释·释按答奚》(见《辽金元史考索》,第414—422页)。
⑫公据备列连状告给公据的全真道人九人均以“志”字命名,是全真道同辈的法名。九人以张志洞为首,修建长春观之事实由卢志清、孙志冲等人经营。前引郭起南撰《重修长春观记》碑铭略称:门人卢志清同道伴孙志冲等自戊戌年(1238)创修,庚子年(1240)土木落成。碑铭撰于定宗三年(1248),卢志清立石,自称“观主”。
⑬戊戌年为太宗十年(1238)。闰四月以下碑石损裂,刻石避过,并无缺字。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全真篇》引此碑作“闰四月十八日”是。《缪目》误补“二”字,作“二十八日”。公据题首及年月处各有汉字篆书刻印一方,识为“凤翔府印”。
⑭此公据系凤翔府给付的公文,由总管府三名官员签署画押。依公文惯例,官职低者署名在前,官职高者提格在后。副都总管、同知、都总管以次签署。前引《重修长春观记》官员题名见“宣授凤翔府总管同知巨恩,宣授凤翔府都总管高聚”,当即此碑之“巨”与“高”。时隔十年,仍任原职。
凤翔长春观公据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