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华侨华人与印侨文化适应的比较研究
- 徐辉
- 1679字
- 2021-10-15 20:01:35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海外中国人与印度人如今是国际社会的两大移民群体,这两个移民群体各自的祖国既是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相互竞争的对手。他们与各自祖国的联系都非常密切。因此,海外中国人、印度人研究也被学界所关注。
中国学术界对海外中国人的研究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开始的。关于海外中国人研究,国内的主要研究机构有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福建的厦门大学和华侨大学、广东的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北京大学以及相关社会科学院等。研究地域主要集中在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国际学术界,对海外中国人的研究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研究者相对比较分散,比如,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大洋洲的一些国家和日本等。研究人数不多但其研究水平、研究成果和质量相当高,对海外中国人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海外中国人的研究相比,海外印度人的研究历史较短,也可以说刚刚起步。虽然刚刚起步,却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近几年,关于海外印度人研究,在美国、新加坡等地举办过几次国际学术论坛。在印度,中国是最受关注的国家之一。将中国与印度进行比较,早已成为印度人的习惯。与印度关注海外中国人及中国政府的海外华侨华人政策相比,中国人对海外印度人及印度政府的海外印度人政策关注不够。海外印度人研究虽然还没有海外中国人研究热,但也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一个时髦话题。对海外印度人问题的研究,是一个极具学术意义的相当重要的国际学术话题,因为它不仅是一个区域性移民研究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国际性问题研究。不远的将来,在国际学术界,海外印度人研究定会掀起一股热潮。而在中国,关于海外印度人与海外华侨华人文化适应的比较研究的话题几乎无人问津。虽然海外中国人研究比较成熟,但是,如果缺少对印度人研究或海外中国人与印度人比较研究的内容就是一个缺憾。因此,对海外中国人与印度人的比较研究是必要的,同时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随着日本社会国际化的加深,日本和外国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活跃,在日本居住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作为出入国管理政策修定等因素,来自亚洲地区的外国人入日本者在增加的同时,印度人的入日者人数也有增加的倾向。1990年以前,在日印度人主要是以单身男性赴日工作者为主。1990年以后,流入日本社会的印度人以25—44岁年龄层者居多。此外,从在留资格方面,持有技术或技能资格的入日者和滞在者急速增加,并且所占比例远远高于以前占主体的投资者和经营者,这不仅反映了在日印度人的职业状况,从而印证了现在在日印度人不是以持有投资、经营资格的滞在者为主,而是以持有短期滞在、从事IT技术职业的人为中心。换言之,在日印度人正在从原来以商卖为主的服务行业向现在的技术、技能性转变。从地域角度看,在日印度人及其组织有从日本关西地区(大阪、神户等)向关东地区(东京、横滨等)移动的倾向。因此,至今整个关东地区印度人人数在不断增加,其中东京都23区相对较多。东京都23区中印度人集中居住在江户川区西葛西、葛西地区。该地区印度人组织形成了以25岁至35岁的男性技术者为中心的家族式移民的模式。
在日印度IT技术者以及家族的不断壮大,在日印度人子女的教育问题非常棘手。因此,在日印度有志之士在2005年成立了第一所日本印度国际学校。在日印度人教育有“校内使用语言英语化”和“学校教育不仅面向印度,而且面向世界”的特征。因此,日本印度国际学校设立的目的不仅是传播印度传统习惯、文化,而且要培养会英语、懂IT技术以及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实用性人才。在语言(日语)方面,在日滞留时间越长,日语会话能力相对越强,但是日语汉字的发音以及书写和在日滞留时间长短几乎没有直接关系。相对在日印度男性来说,在日印度女性的日语会话能力比较强,包括日语汉字的发音以及书写。其原因之一是与在日印度男性的工作性质有关。在日印度男性主要从事IT技术方面的工作,所在日本企业配备相关的翻译人员。换言之,他们的工作语言不是日语,而是他们擅长的英语。而在日印度女性为了日常生活(如购物等)不得不学习日语。
在此背景之下,通过在日中国留学生的视角研究在日中国人与印度人的比较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