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舜水思想在日传播研究
- 周逢年
- 813字
- 2021-10-15 20:02:16
第二章 朱舜水生活时代的中日社会现状
交流的挑战不是忠实于我们的地盘,而是对别人抱原谅的态度,他们不可能像我们看自己一样来看我们。但是,我并不认为交流的无奈已使“我们能够交流吗”成为无意义的问题,只留下“我们能够互相爱护,能够公正而宽厚地彼此相待吗”这样的道德追问。[1]
——彼得斯
朱舜水生活在社会矛盾尖锐、自然灾害频发、思想涣散、朝代更迭的明末清初。如朱义禄所言:“尖锐的阶段斗争与严重的民族危机的并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滋生与增长、作为官方哲学的宋明理学腐朽性的充分暴露——互相交织、前后激荡所形成的‘天崩地解’的社会现实,就是晚明社会进入自我批判时期的标志。这是时人喜用‘天崩地陷’(顾宪成)、‘天崩地坼’(刘宗周)、‘天崩地解’(黄宗羲)、‘土崩瓦解’(朱舜水)来概括这一时期特征的原委所在。”[2]朱舜水童年时期,虽家庭败落,但拜师读书对备考功名仍有一些憧憬。中青年时期,知晓朝廷日益腐败,鱼肉百姓,感知明朝无望,虽多次被朝廷征召,但坚决不与腐败朝廷合作,后期又极力反清复明。经常因躲避朝廷的征召而隐姓埋名、与家人不辞而别,但朱舜水对外活动较为频繁,同周边国家如越南、日本等国的人一直有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虽然当时属于朝代更迭时代,但明末的文化、经济、军事对周边国家仍然有无法替代的影响。丰臣秀吉征伐朝鲜,明朝出兵4万同朝鲜联军击败日本。欧洲如西班牙的医学技术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对日本局部产生十分有限的影响,西方文化真正对日本产生全面影响是在明治维新后。
此时期的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国家脱离战乱不久,政治生态趋向稳定,但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百废待兴。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萎靡不振,思想文化超脱现实,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日本急需治国理政的人才。务实、功用、实学思想逐渐在日本觉醒、发展。例如,在教育方面,日本提倡实学教育观,将“功、用”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备实理实学知识的朱舜水来到日本,这使朱舜水思想跨文化传播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