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延安文艺史料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1] 或“新文学资料学体系”[2] 的学术讨论及学科设想的提出,也使延安文艺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逐步得到重视。90年代初前后,随着“学术的规范化”及其“学术重整”意识的自觉及增强,关于延安文艺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也呈现出理论方法等方面新的开拓及深化。所以,尽管学术界也提出并强调“史料工作不是研究的附庸,史料的发掘、收集、考证、整理本身,就是学问。史料工作不是拾遗补阙的简单劳动,它有自身的规范、方法和价值,在学术研究的格局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3] 等专业意识,重申包括延安文艺文献史料是其学术研究的基础,“充分掌握史料、证据,就是拥有研究的话语权,既能够摆脱对主观预想的过分期待,又可以理直气壮地对抗谎言”等价值意义,[4] 但是同时也应清楚地认识到,作为“一门独立的复杂的学问”,“迄今所做的,无论就史料工作理应包罗的众多方面和广泛内容,还是史料工作必须达到的严谨程度和科学水平而言,都还存在着许多不足”。[5] 于是,不仅延安文艺原始性史料的抢救整理、文献资料的校勘辨识和多层面多领域的完整性研究等,成为延安文艺史料学研究的学术基础及其动力,同时,探讨并阐明延安文艺史料研究的一般原则和具体方法,使研究者能够从中明确搜集史料的具体途径与手段、鉴别史料的原则与方法、判断史料的真伪与价值等,充分了解本研究领域史料分布的状况及特点等,就成为沟通与整合延安文艺研究与中国现当代政治文化及文学等诸多现有学科构成,发现揭示出历史的与学术的、现实的与经验的延安文艺研究的根本性所在。因此,应当说,对于延安文艺及其史料学研究的进步及其学科发展,都有重要的推进及切实的拓展。

自然,延安文艺文献资料的整理及研究,可以说始自20 世纪40 年代初开始的延安文艺运动及其作品的结集与出版。从1936年8月由毛泽东等提出的《为出版 〈长征记〉 征稿》到1937 年年初《红军长征记》一书的编辑完成,以及1936年11月成立于陕甘边苏区的“中国文艺协会”,将“收集整理红军和群众的斗争生活各方面的材料”等,作为“创立工农大众的文艺”及其建设的一个“重大任务”,[6] 到1937年5月丁玲的《文艺在苏区》[7] 及稍后雷铁鸣的《戏剧运动在陕北》、[8] L.Insun(朱正明)的《陕北文艺运动的建立》等论文,事实上也反映出延安文艺研究及其文献史料搜集整理与专业意识的自觉。同样,1938年1月,由梦秋编著、上海生活出版社出版的《第八路军红军时代长征史实:随军西行见闻录》一书,除了收入1936年3月陈云化名廉臣,在法国巴黎中共主办的《全民月刊》上连载的《随军西行见闻录》等“长征记”外,也在附写的“编后小记”中,强调其编辑出版该书的目的及动机是宣传这“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以及其“最英勇的斗争经验”及“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行军故事”,同时因此而“在这里留下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史料》”。[9] 1938 年,“西北战地服务团丛书”、“战地生活丛刊”和“鲁迅艺术学院戏曲丛刊”三种丛书陆续出版,应当说是延安文艺文献资料及其总集、别集类型研究资料的较早大规模的汇编结集,其影响十分深广。抗战胜利前后,这种延安文艺作品编辑出版的活动,不仅在以延安为中心的各个边区或“解放区”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并涌现出多种类型的大型延安文艺丛书,以及各种文类的延安文艺总集,同时,以重庆等“国统区”及香港等海外地区为中心,也相继编辑出版了一批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延安文艺丛书,以及延安作家的总集或作品、理论别集。如中共西北局调查研究室编辑印行的“延安边区生产运动丛书”,除了一些普及科学生产知识的作品外,还有几十种描写、宣传劳动英雄的报告文学作品;华北新华书店编辑发行的“晋冀鲁豫边区文艺创作小丛书”;新华书店编辑部编辑发行的“大众小丛书”;东北书店出版发行的“通俗文艺丛书”及“新文艺丛刊”;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戏剧工作委员会编辑的“陕甘宁戏剧丛书”;香港海洋书屋编辑出版的“北方文丛”,以及中国人民文艺丛书社编辑出版的“中国人民文艺丛书”,等等。

不过,尽管从1949年以后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前,关于延安文艺的文献资料汇编及其作品的选编出版,作为不同历史时期文艺战线或思想领域进行斗争批判的武器,也分别出现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文献资料汇编或作家选本,如1962年5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开始编辑出版的《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以及其中关于《抗战文艺》《文艺阵地》等文艺刊物和桂林等地文艺活动的资料等。然而,从中国现代文学文献资料及其史料学的角度,对于延安文艺文献资料的专题性整理与学术研究,可以说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真正开始并且陆续进行的。

1983年前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发起并主持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的编辑出版,代表了延安文艺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及其学术研究的长足进步与系统性成果。《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分甲﹑乙﹑丙三套丛书性资料汇编。甲种为《中国现代文学运动·论争·社团资料丛书》,包括各个时期和地区的重要的文学运动﹑论争﹑社团和思潮流派资料,共计31种。乙种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资料丛书》,为170余种作家作品研究资料专集,内容包括作家传略﹑年谱﹑生平和文学创作自述,对作家生平与文学创作的记述和评论,以及作家著译系年、著译书目、评论研究文章目录索引等。丙种为《中国现代文学书刊资料丛书》,包括文学期刊目录、主要报纸文艺副刊目录、文学总书目、文学作者笔名录等。三套丛书汇编总计200 余种,自1982年起陆续出版。其中,被列入甲种《中国现代文学运动·论争·社团资料丛书》的三卷本《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及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学运动资料》,是著名学者刘增杰等整理编选的当时最为全面系统的一套延安文艺文献资料汇编。正如编者所述,受当时中国学术思想及理论方法的影响,其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持编辑的《中国现代文学运动·论争·社团资料丛书》之一”,[10] 对于延安文艺文献资料的整理及分类研究,也必须适应并且遵循这套资料丛书确定的“以现代文学史上的运动、思潮、论争与社团资料为主,适当包括一些文化方面的内容”等编辑理念,以及“以应科研和教学工作需要”的资料汇编及其出版目的。[11] 书中“收入1937 年7 月至1945年9月各抗日民主根据地较有影响、较有代表性的文学运动资料,也适当地收入了某些在当时影响较大的文化方面的资料,反映了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学运动发展的全貌”。[12] 其中上卷为“延安与陕甘宁地区文学运动”和“文学社团与文学期刊”;中卷为晋察冀、晋冀鲁豫地区的“文学运动”和“文学社团与文学期刊”等;下卷为晋绥地区、山东地区的“文学运动”和“文学社团与文学期刊”以及华中地区的部分文献资料等。相比之下,在乙种的《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资料丛书》中,又分别编辑收录了草明、葛琴、荒煤、李季、徐懋庸、夏衍、舒群、赵树理、丁玲、艾青、周立波、光未然、成仿吾、马烽、西戎、柯仲平、邵子南、袁水拍、李辉英、康濯等延安作家的相关文艺研究资料。同样,在丙种的《中国现代文学书刊资料丛书》中,也分别整理汇集了延安文艺运动时期的文艺报刊目录、文艺书目和作家名录等文献资料。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为延安文艺文献资料整理及研究带来了重要变化,以及整体性或全方位研究成果的,是1984年陆续编辑并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及湖南文艺出版社先后出版的大型延安文艺资料汇编《延安文艺丛书》, 1993年由重庆出版社相继编辑出版的大型系列延安文艺资料汇编集《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以及1989年开始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先后出版(部分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资料丛书》等。这些延安文艺研究资料汇编,不仅卷帙浩繁,体例完备,而且宗旨明确,主题集中。如《延安文艺丛书》共计16卷17册,包括《文艺理论卷》、《小说卷》(上、下)、《散文卷》、《诗歌卷》、《报告文学卷》、《秧歌剧卷》、《歌剧卷》、《话剧卷》、《戏曲卷》、《音乐卷》、《美术卷》、《电影、摄影卷》、《舞蹈、曲艺、杂技卷》、《民间文艺儿童文艺卷》和《文艺史料卷》等。强调其为“开展延安文艺成果的研究,提供一套比较完整、比较系统的文艺作品选集和部份(分)比较重要的文艺活动史料”等文献资料整理及其研究的目的。与之相似,多达22册的《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除了依据文体类型分别汇编选辑了小说编(4册)、散文编(2册)、诗歌编(3册)、报告文学编(3册)、戏剧编(4册)、说唱文学编(1 册)、民间文学编(1 册)和外国人士作品编(2册)等延安文艺作品选集外,还编选汇集了两册延安文艺运动历史文献及其研究资料的“文学运动、理论编”。同时立足于其编辑理念及其目的宗旨,主编及编选者也通过分别撰写的长篇“总序”及“编后记”,对延安文艺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及其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及见解。

除此之外,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各地和多家学术教学或文史研究单位机构,先后组织编辑的延安文艺研究资料集,包括关于延安文艺报刊、书目及其社团机构等类型史料的搜集整理,充分反映出延安文艺文献资料搜集与整理上的深化及学术共识的形成。如华中师院中文系1979年组织编辑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中,分别收入马烽、王汶石、田间、刘白羽、孙犁、沙汀、李季、杜鹏程、陈残云、周立波、周而复、杨沫、杨朔、欧阳山、贺敬之、胡可、草明、柳青、闻捷、赵树理、夏衍、郭小川、魏巍等延安作家研究资料专集,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戏曲研究》编辑部、吉林省戏剧创作评论室评论辅导部1985年编辑并内部发行的《戏剧工作文献资料汇编》及其《续编》。1989年前后,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组织编辑及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部分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资料丛书》,提出“以各革命时期党所领导的各主要革命根据地分卷。各卷根据占有材料和编辑力量,可分别编选文学史料、优秀作品选、地区文学史、研究论文集多册,也可综合成册。选编文学史料,尽量使用第一手材料,保留各根据地文学运动的本来面貌,为后人研究工作者提供客观、可靠的研究资料”的编辑理念及其编选范围,先后汇集了《冀鲁豫文学史料》《冀鲁豫文学作品选》《晋察冀文学史料》《晋南文学作品选》《冀南文学作品选》《晋察冀文学作品选》《湖南苏区文艺运动·湘籍作家在解放区》和《福建革命根据地文学史料》等。在此前后,又相继出现了多种同样或类似的延安文艺研究资料汇编。如福建省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合编的《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档案汇编》(6辑,档案出版社,1987),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编辑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选编》(由解放军出版社1986 年至1989 年出版,分为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3卷8册);晋察冀边区阜平县红色档案丛书编委会的《晋察冀边区阜平县红色档案丛书》(10 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中共湖北省郧阳地委党史办公室编的《陕南解放区史料选编》(中共湖北省郧阳地委党史办公室,1991);万平近主编的《福建革命根据地文学史料》(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3);江苏省文联资料室编的《江苏革命根据地文艺资料汇编》(内刊,1983);刘艺亭主编的《冀南革命根据地文学史料》(内刊,1999);中国作家协会山西分会编的《山西革命根据地文艺资料》(上下册,北岳文艺出版社,1987);万忆、万一知编著的《广西抗战文化史料汇编》(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第1辑为“文艺期刊卷”);广西通志馆旧志整理室、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编的《广西文献资料索引》(上下册,内刊,1991);中共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龙岩地区行政公署文物管理委员会编的《闽西革命史文献资料》(内刊,20 世纪80年代陆续出版);中共桂林地委党史办公室编的《桂北文献资料选编(解放战争时期)》(内刊,出版时间不详);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主持、冯文纲主编的《河南史志资料丛编·豫皖苏边文献资料选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陕西省妇女联合会编的《陕甘宁边区妇女运动文献资料选编(1937—1949)》(内刊,1982);《新文化史料》2007年第1、2期合刊的“中国解放区文艺工作历史文献选编”专辑等。

其中,在延安文艺报刊与书目整理方面,除了北京图书馆1958年编印的《馆藏解放区出版文艺作品书目》和1959年编印的《馆藏解放区文教书目》,以及上海图书馆1979年编辑印行的《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等之外,在延安文艺期刊、书目整理方面值得注意的,还有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年出版的《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唐沅等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汇编》;田大畏等主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民国时期总书目》;贾植芳等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萧凌、邵华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等,以及刘增杰的《延安和陕甘宁地区文学运动资料目录索引(1938—1945 年)》、《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地区文学运动资料目录索引(1938—1945 年)》和《山东、华中地区文学运动资料目录索引(1939—1946 年)》,张鸿才的《延安文艺目录》(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5),《新文化史料》2006 年第1 期和第2 期的“中国解放区文艺社团简介(1927—1949年)”、“中国解放区文艺报刊简介”等重要成果。

与此同时,在传记、年谱、回忆录、大事记及工具书等间接性资料的整理研究方面,也出现了很多扎实严谨、影响较大的研究成果。如高慧琳的《群星闪耀延河边:延安文艺座谈会参加者》(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晋冀鲁豫边区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协作组的《闪光的文化历程:晋冀鲁豫边区文艺人物录》(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朱星南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名录》(下一代杂志社编辑出版,1995);贺志强的《延安文艺工作者名录》;艾克恩的《延安文艺运动纪盛》(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孙国林编著,王佳钰、王增辉校订的《延安文艺大事编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刘增杰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学大事记(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朱星南执笔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大事记》(《新文化史料》2008年第1期);岳颂东、王凤超的《延安 〈解放日报〉 大事记(1941.5.14—1947.3.27)》(续) (《新闻研究资料》1984年Z1期);《新文化史料》2008年第3期的“中国解放区文艺活动纪事(1927年8月至1949年10月)”专辑等,以及钱丹辉主编的《中国解放区文艺大词典》(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和孙国林等主编的《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导下的延安文艺》(花山文艺出版社,1992)等大型延安文艺工具书。并且,在延安作家年谱整理方面,先后编辑出版了《丁玲年谱长编:1904—1986》(《丁玲年谱》)、《艾青年谱长编》、《赵树理年谱》、《舒群年谱》及《王实味年谱》等。

近年来,延安文艺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又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态势,一大批试图更全面更多元地呈现延安文艺的文献整理成果开始出现。2012—2013年,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延安文艺档案》,它包括“延安文学”、“延安音乐”、“延安美术”、“延安影像”、“延安戏剧”和“延安文论”六个部分,共27卷60册。其中汇集了不少稀见的档案史料,并对延安时期的文学家、艺术家以及文艺社团进行了全面的梳理。2014年,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影印了一套《红色档案——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其中收录了很多延安时期出版的期刊、图书,以及个人日记、笔记、单位档案材料历史文献。如《解放》《共产党人》《八路军军政杂志》《中国妇女》《中国工人》《中国青年》《中国文化》《大众习作》《文艺月报》《谷雨》《群众文艺》《文艺突击》《文艺战线》《大众文艺》《草叶·新诗歌·中国文艺》《鲁迅研究丛刊》等杂志原刊,以及《陕甘宁边区实录》、《整风文献》和《速写陕北九十九》等图书文献。同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红色延安·口述历史》丛书,汇集了包括《陕北闹红》、《会师陕北》、《东征·西征》、《我所亲历的延安整风》、《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台前幕后》、《永远的鲁艺》、《我要去延安》、《国际友人在延安》、《延安时期的大事件》、《延安边区大生产运动》、《第三只眼看延安》、《延安时期的日常生活》、《抗战中的延安》(上、下册)、《延安时期的社团活动》、《在西北局的日子里》、《转战陕北》、《窑洞轶事》等“口述史”及回忆录资料。

尤其应当关注的,是2015 年12 月湖南文艺出版社在此前编辑出版的《延安文艺丛书》基础上,着手编辑并出版的一套新的大型延安文艺资料汇编《延安文艺大系》。整套图书被编为17 卷28 册,分别为《延安文艺史卷》、《文艺理论卷》《小说卷》《散文卷》《诗歌卷》《报告文学卷》《秧歌剧卷》《歌剧卷》《话剧卷》《戏曲卷》《音乐卷》《美术卷》《电影、摄影卷》《舞蹈、曲艺、杂技卷》《民间文艺卷》《译文卷》《文艺史料卷》等,编辑范围和汇集内容不仅涵盖了延安文艺研究的直接文献史料与间接研究资料等,而且包括了延安文艺研究学术史及其研究成果等方面的资料,充分展示出延安文艺史料研究的学术进步及其研究视野的拓展,以及理论方法的自觉和专业意识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