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报告2020:大变局下的高质量发展
-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3431字
- 2021-09-29 14:15:12
第三节所有制结构调整的现实基础
任何改革的深化都应该基于当前的现实和已经取得的实践经验来进行,所有制结构调整也不例外。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说明,在考察所有制结构时应该从数量、质量以及产业布局三个方面进行。然而,由于缺乏全面充分的数据,所有制结构现状的基本情况为何只能依据已知的数据进行估算,或者用特定行业的数据,或者用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国有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民营经济、外资经济来大体描述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趋势。
一所有制结构的演进:数量有进有退
尽管缺少完整的数据,但鉴于关系所有制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学者们还是根据公开数据对所有制结构状况的测算进行了不同的尝试,以回答当前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主体地位的情况,以及进一步改革的方向。从数据情况看,经济普查数据是目前最全面最权威的反映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整体经济状况的数据,根据该数据李成瑞[31]测算的2004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资本结构是56 :44;杨新铭、杨春学[32]则测算了2004年和2008年的资产结构,具体结果为65 :35和52 :48。裴长洪[33]结合注册资本数据和农业部调查数据对所有制结构进行了两个延伸测算,其一是测算了全口径也就是三次产业公私结构,其二是把数据拓展到2012年。从结果看,2012年三次产业中公有制经济总资产占比为53%,非公有制经济占比则达到了47%。然而,也有研究认为公有制经济资产占比已经不足50%。比如,赵华荃[34]运用实收资本数据测算的结果表明,2014年公有制经济占全国经营性总资产的比重仅为23.4%,非公有制经济占比则为76.5%。而在16个重要行业中,公有制经济占据绝对控制力的有3个,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对控制力的行业有6个;其余7个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高的行业,公有制经济控制力都较弱。如果从就业、投资和税收等指标看,公有制经济的贡献早已让位于非公有制经济。就这一点来讲,“56789”是最好的诠释,即非公有制经济中的民营经济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占比超过50%;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占比均超过60%;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占比超过70%;城镇就业占比超过80%;对新增就业的占比贡献超过90%。[35]
鉴于党的重要文件对公有制主体衡量有明确界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因此,可以判定总体上公有制经济总资产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据着数量上的绝对主体地位。之所以可以得到这一判断,主要是基于前述总体测算的结果和近年来不同所有制经济总资产结构的趋势性变化。鉴于2003年以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加速,到2005年混合所有制经济就已经占全部工业企业的29.7%,成为各种经济成分中最重要的一种。因此,在图5-1中将其进行单独列出。如果将混合所有制经济纳入公有制经济计算,那么从2010年起,公有制经济达到下降的拐点开始上升,在58%左右徘徊。另据统计,2018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为210.4万亿元,负债总额为135.0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总额为58.7万亿元。此外,我国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企业几乎都是国有控股,在总资产中占据着绝对优势,如果算上这一部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更不会动摇。
图5-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所有制构成
注: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工业企业、集体工业企业、股份合作工业企业、联营工业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工业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工业企业和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工业企业;民营经济包括私营工业企业、其他工业企业;外资和港澳台资经济包括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9)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二所有制结构演进:质量同步提升
所有制结构调整在数量上逐渐走向稳定,特别是国有经济大规模调整的结束是以竞争力和资产质量提高为前提的。其中,国有经济距离做强做优做大越来越近,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民营经济逐渐摆脱家庭经营模式向现代企业加速转型,规模和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外资和港澳台资经济本土化程度不断提高,已经摆脱只运用中国要素资源优势的发展模式,在国内的研发中心逐渐增多。
第一,不同所有制企业规模显著增加。如图5-2所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规模最大、增长也最快;民营企业平均资产规模最低,但增长速度居中;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平均规模居中,但其增长速度即慢于国有企业,也慢于私营企业。具体来看,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规模从不足1.2亿元增长到将近22亿元,增长了19倍;民营企业平均资产规模从1400万元增长到1.12亿元,增长了7倍;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平均资产规模从8100万元增长到4.29亿元,增长了不到4.5倍。
图5-2 不同所有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规模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9)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第二,不同所有制企业效率差距不断缩小,得益于国有企业效率不断提高。如图5-3所示,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明显。其中,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国有企业总资产贡献率已经超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2000年以后持续上升并超过民营企业。国际金融危机后,国有企业的效率改善进程被打断,显然,这是两个原因造成的。其一是国有企业承担了平抑经济、避免外来冲击的任务,增加了投资,从而改变了国有企业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角色,偏离了利润最大化的动机;其二是部分国有企业处于周期性行业中,如钢铁、建筑类企业等,在外部冲击下暂时性陷入经营困难。但经过几年调整无论是总资产贡献率还是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两个指标所刻画的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与非国有企业差距都呈现出逐渐接近的趋势。也就是说,无论是政策作用还是外部冲击,国有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都可以通过市场化经营而得到平抑。因此,可以认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都已经成为合格的市场经营主体,所不同的是,在特定情况下,国有企业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与政府负担。
图5-3 国有企业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指标变化[36]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7)及国家统计局网站相关数据计算。
第三,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创新能力都呈现攀升态势,但差异较为明显。如图5-4所示,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在国际金融危机后都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过程。所不同的是,民营企业和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波动滞后且过程相对简单,到2017年均已超过波动前的最高点;相反,国有企业波动比民营企业和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要大,下降过程更长,且未回到之前的峰值。如前所述,国有企业的这种波动过程一方面是处于周期性产业,容易被外部冲击影响造成的;另一方面则与其所承担的多元目标有关,即其在应对危机冲击过程中承担了政策负担,而这种政策负担则需要更长时间去消化平抑。
图5-4 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资料来源:相关年份《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三所有制结构的产业分布特征
经过多年调整,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但不同所有制经济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内又有所差别。应该看到,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填补了原有公有制经济供给不足所导致的“短缺”局面,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公有制经济战略布局调整。根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国有经济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行业、自然垄断行业、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这种整体定位和布局调整决定了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产业结构特征。表5-1列举了2004—2014年国有经济在16个行业中比重的变化情况。鉴于表中使用的是实收资本,存在对国有经济比重的低估,但总体上的下降趋势与已有研究是一致的,即在经历了较大幅度下降后,以国有经济为代表的公有制经济的下降趋势已经趋于稳定。从具体产业分布看,到2014年“国有+集体”依然占绝对优势(〉50%)的只有4个,其中采矿业,交通运输及信息技术服务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属于关系国家安全和自然垄断行业,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则属于基础性行业;占据相对优势(〉40%或者高于其他所有制经济占比)的行业有3个,且都属于基础性行业,包括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表5-1 2004年、2012年、2014年16个重要行业中公有制经济的资产比重 单位:%
表5-1 2004年、2012年、2014年16个重要行业中公有制经济的资产比重 单位:%续表
注:数据为经营性资产,按实收资本计算。2003年缺相关资料,故统计从2004年开始。2014年的总资产中,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外资经济〈100%,其差额为个体经济。
资料来源:赵华荃:《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17年第1期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