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汉语构词法中的文言用法研究
- 史维国
- 4365字
- 2021-09-29 13:34:52
第三节 作状语动词的语义类别及数量表现
现代汉语中,什么样的动词能充当状语修饰其他词,这与状语的性质、特点及动词自身的意义相关,状语按语义类别可分为限制性状语和描写性状语,限制性状语位于动词前以规定其范围的方式修饰该动词,分为表示方式、手段、程度、范围、目的、处所、条件等。描写性状语可以形象或客观地表现被其修饰的动作或行为,主要从性质和状态两方面修饰动词。这些语义范畴似乎都不是动词典型属性,实则不然,动词是词类系统最主要的成员之一,虽主要表示动作、行为,但行为动词本身也可以表示方式,静止动词本身也提示状态,很多动词的语义很复杂,在表示动作、行为的同时又提示程度、范围等范畴的形容词或副词义。动词的这些语义特点,在表示状中关系的复合动词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一 偏正式“动·动”复合词的语义分类
作状语的单音节动词与作中心语的单音节动词组合时,二者的语义关系可以进入“以……方式……” “在……状态下……” “经过……过程……”三类格式中理解。通过对这三类动词词条的数量统计,我们发现状语动词表方式的偏正式“动·动”复合词数量最多,状语动词和中心语动词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以……方式……”;状语动词表状态的偏正式“动·动”复合词数量次之,状语动词和中心语动词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在……状态下……”;状语动词表状态的偏正式“动·动”复合词数量较少,状语动词和中心语动词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经过……过程”。我们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1384个单音节动词及5927个“动·动”复合词进行了穷尽式的考察,最终发现有283个单音节动词可以在构词中用于其他动词前作状语,共组成偏正式“动·动”复合词827个,占所有“动·动”复合词的14%。其中有29个单音节动词经常出现在状语位置上,它们分别是逼、补、传、代、倒、盗、限、飞、分、改、合、回、会、寄、窥、联、围、轮、巡、俯、仰、跃、争、转、追、奔、伴、竞、借,占单音节动词总数的2.1%。
二 偏正式“动·动”复合词的语义结构关系
作状语的单音节动词(以下简称“前动”)与作中心语的单音节动词(以下简称“后动”)组合时,其语义关系主要有方式类、状态类、过程类。研究发现方式类偏正式“动·动”复合词数量最多,“前动”和“后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以……方式”;状态类偏正式“动·动”复合词数量次之,“前动”和“后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在……状态下”;过程类偏正式“动·动”复合词数量相对较少,“前动”和“后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经过……过程”。具体数量见表2-1:
表2-1 “前动”与“后动”语义关系统计表
(一)方式类偏正式“动·动”复合词
“方式”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给出的释义为: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何洪峰(2012)指出:“方式范畴是句法语义结构中对动作、行为或性质变化的方法和形式的概括和抽象。”很多表示动作或行为的动词都可以充当方式状语,而动作、行为动词又是动词中数量最多的一类,这就造成方式类偏正式“动·动”复合词数量较多。现代汉语中方式类偏正式“动·动”复合词共有448个,占偏正式“动·动”复合词总数的54.2%,如:涂写、抱持、夹击、挟带、叫卖、领唱、扩编、钻研、唱付、排查、甩卖、代办、逼问、劝告、联展、竞走、抢注、拍卖、争论、滑落、浇注、叩拜、盯防、偷渡、筛选等。
(二)状态类偏正式“动·动”复合词
状态是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形态。陈祖荣(1995)指出:“状态不是显示某种动作、行为,而是显示静止的、持续的状态。”“前动”表示状态的偏正式“动·动”复合词在三类状中式“动·动”复合词中也占有较大比重。偏正式“动·动”复合词中共有226个“前动”表示状态义,占总数的27.3%,如:活埋、合奏、惊叹、怒视、凝望、立等、坐观、仰泳、张贴、俯视、堆放、飞奔、伴读、哭诉、留学、合流、分居、散养、生还、围攻、会考、聚谈等。
(三)过程类偏正式“动·动”复合词
孙德金(2012)提出:“变化过程是某一动作在经过一个动作过程后进行,前动提示过程义。”提示变化过程的状语动词自身含有过程义,多由持续性动词充当,且“前动”和“后动”存在时间先后,但与连动式的时间先后不同。表过程的偏正式“动·动”复合词前后两个动词,“前动”表示的动作先发生,在其发生过程中(未结束)发生“后动”表示的动作,然后两个动作同时结束,即“前动”发生的时间包括“后动”发生的时间;而连动式的前后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占据的时间是“前动”先发生,紧接着“后动”发生,二者是相接关系。过程类偏正式“动·动”复合词共有153个,占总数的18.5%。如:返修、还击、轮休、转发、传抄、改造、补办、传看、借阅、回跌、添置、增设、转告、改嫁、寄读、擒获、倒卖、查访等。
三 “前动”的语义类别
有关动词的再分类问题语法学界的看法不一。早期学者大多从词义或语法功能上给动词再分类,但这两种分类角度又存在一定弊端。20世纪90年代一些学者注意从语义和语法相结合为动词进行再分类。马庆株(1992)将动词分为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语义上自主动词表示动作发出者主观决定、自由支配所发出的动作行为,非自主动词表示动作发出者不能自由支配的动作行为,以及表示变化和属性的动词,陈祖荣(1995)从动词的语法功能和语义相结合的角度划分动词的类别,将动词分为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状态动词和动作动词、多指动词和非多指动词、心理活动动词、内动词和外动词、形式动词、趋向动词、关系动词和助动词。以上的分类角度对本书所涉及的问题不太具有可操作性。邢福义(1991)在分析现代汉语的“V地V”格式时,将状位及物动词分为有度差意识性心理动词和无度差意识性行为动词,但邢先生是从句法角度进行研究的,与我们的研究范围存在一定差别。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将偏正式“动·动”复合词中的“前动”按语义分成行为动词、状态动词、心理活动动词、位移动词、交接动词、使令动词、相互动词和变化动词等八类。
行为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行为。肢体行为如看、跑、撞、挤;言语行为如喊、叫、叹。李临定(1985)将状态动词定义为:不显示某种动作、行为,而是表示某种静止的、持续的状态,如活、死、张、挂、摊。心理活动动词表示人的心理活动,邢福义(2002)将其分为情绪心理动词(表示人的褒贬情绪,如爱、恨)和感知心理动词(没有情绪变化,如猜、想、料)。位移动词是张斌(2000)提出的,指行为主体发生位置移动的动词,如走、飞、跑、回、转。交接动词是范晓(1986)提出的,又称给取动词,是表示给予或是索取行为的动词,如交、送、给、偷、抢,都是可以带双宾语的三价动词。使令动词是使受事有所动作或变化的动词,如请、逼、催、限。相互动词是陶红印(1987)提出的,是在句法上要求代表复数及实体的重要名词性成分的动词,相互动词由于有表示“互相”和“双方共同或是分别”的意义,所以经常用在动作行为动词前作状语,一些本来是动词词性的相互动词,经过发展演变成了副词,如共、分、互、相、同。袁明军(1998)指出,变化动词是能表示属性意义也能表示变化意义的动词,如留、增、改、漏。
方式类偏正式“动·动”复合词中的“前动”包括前文八个语义类别的动词,其中,行为动词、使令动词、交接动词、位移动词数量较多,其他类动词数量相对较少。“前动”为行为动词的如抱持、把玩、吹奏、涂改、踏访、唱付、抓举;“前动”为使令的如劝告、逼问、勒派、喝令、迫使;“前动”为交接动词的如赔付、盗掘、授让;“前动”为位移动词的如滑行、挪用、跳转;“前动”为变化动词的如塌落、扩销、洒落;“前动”为相互动词的如争论、竞答、联办;“前动”为心理活动动词的如咒骂、责问、酌定、辱骂。
状态类偏正式“动·动”复合词中的“前动”主要由状态动词、心理活动动词和相互动词充当,其中状态动词数量较多,心理活动动词和相互动词数量相对较少,其他类动词充当“前动”的状态类偏正式“动·动”复合词很难看到。“前动”为状态动词的如混合、隐居、昏睡、生擒、展卖、凝视、叠印;“前动”为心理活动动词的如屈居、忍让、怒视、贪恋;“前动”为相互动词的如合称、会审、拼购。一些表示静态的行为动词也可以充当“前动”,构成状态类偏正式“动·动”复合词,如翘盼、蹲守、跪拜、拱抱。
过程类偏正式“动·动”复合词数量较少,“前动”主要由使令动词、交接动词和变化动词充当。“前动”为使令动词的如侵夺、扫除、擒拿、抹杀;“前动”为交接动词的如补办、寄存、借调;“前动”为变化动词的如漏乘、增设、留学、改编、加试。
“前动”各类动词在方式类、状态类、过程类偏正式“动·动”复合词中的存在情况见表2-2:
表2-2 “前动”在三大语义类偏正式“动·动”复合词中出现频次表
我们发现,偏正式“动·动”复合词中的“前动”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前动”多为非动作义动词或不凸显动作义
前文已谈到,“前动”按语义分成行为动词、状态动词、心理活动动词、位移动词、交接动词、使令动词、相互动词和变化动词八类。除了行为动词之外,其他七类动词都为非动作义动词。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前动”是作状语的动词,而动作义动词更倾向于作谓语,所以只有那些非动作义动词才更容易作状语。但另外一个事实是,“前动”中行为动词却是数量最多的一类,其中表方式的有70个,表状态的有10个,表过程的有2个。这也容易解释,动词主要体现动作行为,所以行为动词在动词中数量最多,这也就造成偏正式“动·动”复合词的“前动”中行为动词较多,但是在数量庞大的行为动词中,能作“前动”的数量十分有限,这恰恰证明行为动词不宜作“前动”。另外,“前动”的行为动词在偏正式“动·动”复合词中并不凸显动作义,如“抽打”“埋藏”中前动分别为“抽”和“埋”,都是行为动词,但这里它们凸显的是一种方式,而非动作,动作义并不明显。
(二)词类边界模糊
张伯江(1994)指出在典型的词类上加上其他成分使其基本用法发生偏移的,都可以看成词的功能的游移。很多偏正式“动·动”复合词中的“前动”含有形容词、副词的语义特征。“分销”指分散或分开销售,这里的“分”表示不集中的意义,含有与“合”相对的形容词语义特征。“合奏”表示几种乐器或几个人不用分工共同演奏同一乐曲,其中“合”是共同的意思,含有副词的语义特征。
(三)“前动”词义发生偏移
很多偏正式“动·动”复合词中的“前动”受“后动”的限制,词义发生偏移,动词词性减弱,在结构中退居次要动词的地位,变成了表示修饰性的成分,主要集中于方式类偏正式“动·动”复合词,如“扫视”中的“扫”已经不是其本来的用扫帚除去灰尘之义,而是用来突出“视”这一动作的移动方式,为向四周移动;“甩卖”表示低价大量出售商品,其中的“甩”也和本来意义“抡”有很大偏移;“追查”表示根据线索继续调查,其中“追”含有继续的意思,与其本义“追赶、追求”偏差较大。当然,“前动”词义发生偏移和前文谈到的不凸显动作义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