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跨境电商物流协同理论分析

第一节 供应链理论分析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全球化市场的形成,企业间、业务伙伴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供应链的思维与价值也越显重要。关于供应链的概念以及起源,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观点。关于供应链的起源,一类观点认为源于迈克尔·波特的著作《竞争优势》所提出的“价值链”概念[1];另一类观点认为源于Forrester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模型对产业上下游关系进行优化[2]。关于供应链的概念,学术界较为普遍认为始于20世纪80年代,Houlihan提出供应链的概念,并将其视为单独的实体[3]。Stevens提出供应商是通过前馈的物料流和反馈的信息流,将材料供应者、产品生产者、配送服务中心和顾客连成一体的系统[4]。马丁·克里斯托弗在其著作《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提出供应链是指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过程和活动的上游及下游企业组织所构成的网络[5]

关于供应链的概念,不同学者从不同的剖面加以诠释。出现之初,供应链的概念多从物流角度来定义,强调供应链的物流管理过程,认为供应链是组织内部的一个物流过程,指的是将采购原材料通过生产制造及销售等活动流向用户的一个过程。Houlihan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一个内部过程,指企业利用原材料、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与销售等活动,把产品传递直至最终用户的过程[6]。Stevens提出供应链是通过价值增值与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它始于供应的起点,终于消费的终点[7]。Lummus等认为供应链涉及从原材料开始直到将最终产品送给顾客的所有活动,它包括获取原材料与部件,制造与装配,仓储与库存追踪观察,订单进入与订单管理,并把最终产品传递到顾客手中等活动[8]

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实践层面的发展,对供应链的理解聚焦到价值链增值,不再仅视作内部物流过程,将终端的用户及消费者也纳入供应链的范畴。马丁·克里斯托弗提出供应商是涉及的组织的网络,通过上游与下游的联系,在不同过程与活动中产生价值,以产品与服务的形式交给最终用户[9]。Lee和Billington提出供应链是由原材料获取并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并将成品送到顾客手中的一些企业或部门组成的网络[10]。Lambert等提出供应链网络,是企业获取原材料、半成品或最终产品,通过相关的销售渠道将产品送至消费者的一个网络,是一种将产品或许服务带到市场的企业间的联盟[11]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下,企业间关系与协同化趋势显著,随之供应链强调网链关系。供应链强调从核心企业与供应商、用户、供应商的供应商、用户的用户以及一切前向及后向的关系。供应链不再拘泥于一种运作工具,开始上升到一种运营管理模式与思想,以及一种管理方法与体系。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学会(APICS)认为供应链是贯穿最初原材料到最终产品及其消费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链接了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所有企业,包含了由企业内部与外部为用户生产产品与提供服务的各个部门所形成的价值链。Quinn认为供应链是所有与移动货物相关联的活动,从原材料阶段到最终用户,包括采购、生产计划、订单处理、库存管理、运输、仓储、客户服务,更重要的是还体现了信息系统来监控所有活动的重要性[12]。陈国权从扩大的生产概念发展,提出供应链是企业从原材料与零部件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直至最终用户的过程,并视为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是企业生产活动的前伸与后延[13]。马士华等提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中的将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连成的整体功能网链结构模式[14]。蓝伯雄等认为,供应链是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运输商等一系列企业组成的价值增值链。原材料依次通过链中的每个企业,逐渐成为产品,并交到最终用户手中,这一系列活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15]。Mentzer等提出供应商是整合与管理采购流通,用全系统的角度控制材料,多功能与多层次的供应商扩展为合作伙伴关系,成为一个多元化的管理思维,还提出将最终消费者纳入供应链的成员,并认为该点很重要,如沃尔玛全球零售商巨头就将上游与下游的成员纳入到其供应链中[16]。陈剑提出供应链由不同利益主体的成员组成,各自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采取行动,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17]

供应链自身为一条广义的价值链,是企业内部价值链向外部延伸的结果。供应链由诸多核心节点构成,如果实现整条供应链的价值整合,则需要协调各节点企业间的行为。通过强化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协作,可以实现供应链整体价值的最大化,从而产生了供应链协同。供应链协同即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配合与对接。20世纪90年代,供应链协同开始迅速发展起来,Beamon将供应链协同定义为供应链上某成员通过提供某种激励来试图改变另一个成员的行为,从而是最终均衡决策实现供应链的整体利润最大化[18]。庄亚明等还提出供应链协同包括内部协同与外部协同[19]。因此,供应链协同立足于供应链上的核心节点企业,借助于信息技术与各类管理方法,通过对供应链上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推动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以及企业与环境间的协调同步运作,以削弱与抑制供应链上的不良反应及问题,激励与放大供应链的优势与正向反馈,借以实现供应链整体价值的最大化。

近几年来,在供应链概念发展与其适应竞争演变的推动下,供应链更加聚焦于围绕核心企业构建价值网链关系。在高度复杂与变动的外部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不断加强。传统供应链系统已逐渐演变为涉及企业数量、企业规模、地理空间越来越大的、庞大的、复杂的网络系统,其复杂程度不亚于生物系统[20]。供应链的概念,也不再局限在价值流通、网络结构、链的概念以及管理思维或体系,而是围绕在一个生态系统内,围绕着核心企业,通过对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资源的控制,从供应的供应源头到用户的用户终端,实现生态系统内关联企业或个人的整体价值增值的一个网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