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的有限时间与信息掌握度

研究表明,75%的人已经不再相信广告了。

《福布斯》刊登了市场调查公司LAB42于2013年做的一项研究:

●96%的调查对象认为有一半或者是更多的瘦身广告是后期合成的。

●76%的调查对象认为大多数的广告不是“极度夸大”,就是“有些夸大”。

●87%的调查对象认为有一半或者是更多的清洁类广告是后期合成的。

这就意味着有7/10的人不再完全相信营销信息了。要是你足够诚实的话,你就会明白这一点绝非危言耸听。“世界上最好的啤酒”“顶级的发动机”,这种说法有可信度吗?你自己都不相信,怎么能指望顾客相信呢?这从整体上与标语是否具有创造性的魅力,或是营销活动成功与否并无太大关联,但是这却表明我们的营销对象,不再像几年前那样照单全收了。

2015年,尼尔森公司(Nielsen)做了一份名为“对广告的信任度”(Trust in Advertising)的调查,报告中有大量研究表明:除去个性化推荐,2015年有大约50%的广告是可信的。(尼尔森,2015)

2017年7月,数据资讯网(Digiday)调查了乐天株式会社(Rakuten)的营销市场,报告数据显示,人们把网络广告统归为“假新闻”。这个研究有2500名对象参与,其中有83%的人将网络广告视为上网体验的垃圾,更确切地说,63%的人压根就不相信广告。[戴维斯(Davies),2017]

……因此,我们需要进入到一个互动的环境中,与顾客进行与往昔迥然不同的对话。我可以说,在营销和销售层面,没有一家公司像我们这样,与顾客可以相互讨论,只有我们才可以建立起这种对话模式。我们运用思爱普公司在世界各地的人力物力,去做对某一特定客户群体有用的事情,让这个行业更加简化(因为我们需要对不同顾客的定位进行划分)。因此,我们可以说已经发现了一些极具说服力且独一无二的事情。我们将这些发现带入到销售中,无论你想与顾客之间有沟通的机会,或是不与顾客沟通,你都需要了解某些信息,你也需要与顾客进行此类的对话。

里安农·普罗瑟罗(Rhiannon Prothero)

在我们探究失去顾客信任的原因之前,我们需要想想,顾客现在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顾客承受的压力之多,影响了他们与你的营销手段、信息及品牌效应进行正常沟通的能力。

每个人的时间都非常有限

在我小的时候(离现在也不是特别远),那个世界与现在完全不同。人们的生活节奏很慢,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不像现在这般密切。人们之间大多数时候都是不联系的,坦白来说,似乎一切都比现在要悠闲。

而如今每个人的肩上都背负众多的期望,这种期望或来源于工作、职业、家庭,或来源于业余爱好、健康和健身。电视、游戏机和音乐无处不在,现代社会中没有人可以说“我有一个清闲的午后”,因为他们确实失去了这份闲情逸致。

我们不再有时间去做那些清闲的事情了。

在2011到2016这5年的时间里,18到24岁的青年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少了一个半小时,平均到每个年龄阶段就是每周看10个多小时的电视,每天看20分钟的电视。(尼尔森,2017)

预计到2020年,18到24岁的青年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会少于2个小时。[德勤全球(Deloitte Global),2016]

时代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营销者(这一点我们在之后也会谈到),同时,它也对社会和人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营销预算投入多种媒介中,与此同时,人们的时间也分散到不同的事情上。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这是一个陈词滥调,但是这句话经常被大家所提起是有原因的。几年之前,你愿意等待一些事情,诸如购买音乐唱片、电视节目、新闻报道、信函回电、邮局画册邮购等。但现在的情况已经大为不同了。你随时可以从世界各地的供应商那里得到你所需要的东西。你只需用手指触摸屏幕,就可以随时了解各种类型的知识。在琐碎的时间里,你可以做诸多的事情,比如观看片刻拍摄好的视频、聆听瞬间录制的歌曲。你可以看想看的电影、读想读的书,而且你可以立刻做到。此时此刻,非常迅速!

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如果营销材料谈论的是企业或产品自己,而与顾客无关,那么,为什么顾客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去阅读关于企业或产品的营销材料呢?

塞思·戈丁曾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在我有限的时间里,相比解决你的营销问题,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我们或多或少都认可这句话。顾客不再为了想了解产品特征,而去费力地读那些晦涩难懂的商业用语。相反,顾客开始阅读企业信息,如果顾客不能为之吸引、感到愉悦或是有所启发的话,他们会将其扔入垃圾桶中,继续做别的事情。

现代社会沟通的状况不容乐观,但是大多数营销部门似乎还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但时间并不是唯一的障碍。

认为客户无知

很多年来,营销部门都认为:大部分顾客都不知道产品用途及评价如何、是否值得信赖、有没有较好的企业支撑,也不了解它们的同类产品如何。事实上,很多年来,买家甚至都不知道某个行业或领域的领军人物是谁。

现在情况和之前大不相同。买家都很在行,他们有时候对产品和服务的了解比卖家还要多。确实,相比以往,他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知识,这很明显会带来销售与营销总体运行方式的变化。如今,营销部门的职责已经不再是用华丽的文笔来赞扬其产品的优点。现在的情形似乎是,买家了解产品,可以将其与同类产品进行比较。买家动动手指,就可以了解到关于产品的硬数据。那么他们现在想要的是什么呢?他们最想要的无非就是帮助。

现在买家想让卖家站在他们的立场,急其所急,供其所需。买家想让卖家为其解决问题,提出相应的方案。买家不想再听卖家鼓吹那些陈词滥调,或是自我宣传,他们想与卖家成为朋友,获得真诚的帮助。买家想要的是建议,最好是真诚客观的建议;他们想让卖家帮助自己做出正确的购买决定。

事实就是如此。同时,你可能会反对这些观点,因为你明白,这与你的做法相悖。即便作为营销者,你都不相信公司的宣传资料,不愿意费力地阅读成堆的营销语言。你所真正希望的是,有信得过的人给你提供“专家式”的帮忙和指导。

我们的顾客想要听到的是理性的数据分析吗?答案是否定的。企业想听到的是可以有效改变运行方式的方法,运用这一机制为他们带来更多的顾客吗?答案是肯定的。

我在这一过程中的职能主要是:判断应该如何继续去提升这一服务,而这也是我们思爱普公司的员工所做的。提升对话质量,并确保对话的焦点始终是顾客。我们需要不断处理,在职能分工中,哪个员工在哪一部门做得比较好,以及哪个员工被合理地安排在既定的岗位,所取得的效果最好。因此,我们不能简单说营销和销售两者之间配合得非常好。营销和销售两个部门之间,需要基于实际情况,灵活地互相成就彼此,共同向前迈进。

里安农·普罗瑟罗

因此,为什么营销的发展如此之快呢?我们认为你一定知道原因。而原因就在于互联网。互联网出现后,顾客可以自主上网调查。他们不仅能找到企业项目管理软件,或者不管他们想要找的是什么,通过你付费购买点击率的广告以及搜索引擎的优化,他们也能看到一连串营销导向型的建议,简而言之,这正是企业的意图所在。但与此同时,顾客也能了解你所在企业的软肋。

顾客上网的时候不仅能看到企业本身的介绍(和企业竞争对手对其自身的介绍),他们也能看到别人对企业的评价,可以了解到那些“公正的专家”是如何评价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顾客可以看到企业想让他们看到的:产品的特有卖点、你引以为豪的案例与成功故事。但同时顾客也能看到你没有提及的一些事情:问题客户、产品的可信度问题,以及你苦心经营的体系框架轰然倒塌的时刻;顾客还能看到一些企业羞于提起的事情。网络已经成为买家在购买东西时,对付企业的“吐真剂”。

对企业营销者来说,最糟糕的一点则是,顾客可以查询到所有与企业有关的信息,企业却对此茫然不知。顾客可以展开调查,进行探索,了解企业所卖产品的质量;他们最后会列出一份选择清单,确定其衡量标准。而这些工作是在企业毫不知情的前提下进行的。CEB[商业调研与分析公司,为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 research)的一部分]发现,在B2B(企业对企业电子商务模式)下,卖家对买家57%的购买进程毫不知情(CEB,2018)。(此数据也显示在CEB的官网上,可以明显代表买家购买进程的变化。)仔细想想这个数据——57%,这也意味着在很多情况下,买家在这个过程中会放弃某个企业的产品,而企业却对此毫不知情。

营销者可能认为,买家是通过他们的营销活动来了解产品的。实则不然,买家自己上网,浏览其他买家的客观评价内容。这一内容并不像企业的宣传材料,基于品牌或是想要凸显产品的卖点,而是很客观的;或者在买家看来,这些评价的内容很真实。让我们更现实一些,将其视为是当前营销市场上通用的一种模式。在此情况下,事实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买家对于事实的看法。

很显然,这只是例外,而不是一个普遍通用规则。然而,我们宁愿这样想,要是我们可以碰到“蓝鸟”销售或好运销售,我们的对手可能才会得到10个、100个,或是1000个成交订单。但我们也都明白,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顾客的购买模式不再是企业之前想的那样了。企业驱使顾客购物,顾客看见产品的时候,企业就需要把相关的信息呈现在他面前。企业控制顾客的说法,现在看来是如此荒谬。当前,顾客可以控制其自身的消费,按理说营销部门应该减少向他们发放宣传册,因为即使顾客需要企业提供这些信息,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营销部门最担忧的就是顾客自己上网寻找信息,进行探索,却不展现其购买意图,在购物过程中,营销手段只是自我营销和销售。既然如此,在将来,营销部门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吗?

人们不再相信广告了——75%的被调查者都说他们不相信广告,而且广告行业卖广告席位不再像之前一样畅销了,这也是对这一结论的有力说明。

几年前的“电视台广告为其自身做广告”,便是最早的有利证明。这不是文稿打印错误。电视台做广告是为了告诉各大品牌,在电视台上做广告是很有必要的。很显然,这极有可能是因为它们有卖不出去的广告席位,所以决定利用空闲席位来为自己打广告。

广告宣传活动可以产生高投资回报率的越来越少。国际民意调查公司(ORC International)和广告科技公司米里亚德(Mirriad)共同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1015个成年人里,有76%的人会屏蔽线上广告,跳过传统的电视广告。(国际民意调查公司)

很多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调查结果。2016年10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详述了全球音乐电视台(MTV)现存的管理问题,美国联合通讯社(Associated Press)也公布了尼尔森公司对于曾经最受青少年欢迎电视网的最新数据。截至2016年9月,全球音乐电视台在黄金时段平均有55万观众,与2011年兴盛时期的148万相比,呈下降趋势。对于电视台来说最重要的人群(18~34岁,千禧一代),仅在2017年收视率就下降了25%。

但非常有趣的是,大家都了解这一信息,并且普遍承认,广告行业从整体上来说呈现下降趋势,可营销部门仍然将广告(尤其是电视广告)视为最有力的工具,对其追捧,绵延不断。

诸如“WPP集团因旗下广告商都在减少支出,面临10年以来最糟糕的状况”这样的标题(斯威尼,2017),以及WPP集团在4个季度里有3个季度都发布盈利预警的现实,都愈加显示出广告行业问题的严重性。

事实上,行业内的专家也都意识到这一问题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变得愈发严重。“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与以往截然不同,由于新资源的出现,行业衰落的速度在加快。”汤姆·罗杰斯(Tom Rogers),一个关注赢家游戏(WinView Games)的执行总裁及目标媒体(Target Media)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曾经指出了这一点。2017年在甜菜电视(Beet. TV)关于视频广告的领导者峰会上,他们谈论道:“由于网飞公司(Netflix)、亚马逊公司等公司的出现,传统电视行业的衰落速度在逐年加快,而这种情况在今后还会加重。”

不可否认,营销部门选择无视事实现状,使其只能自己使用其产品的状况日益恶化——营销部门认为看法观点远远胜于事实,因为一旦关注现实,它们就必须要改变。可能营销部门选择做广告便是最好的证明:形式比内容更为重要。

既然如此,由于线下活动更具针对性、相互间联系更为紧密,营销部门是不是应该把注意力从广告转向线下活动呢?这样可以缓解或消除公司产出效率低下的萧条状况,难道不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