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际产能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使更多国家步入经济发展快车道

“一带一路”推进了各国优势互补,使中国的优势产能同各国的发展需要实现了很好的对接,中国与发达国家开展第三方合作,进一步从全球层面推进了资源、要素、能力的深度融合和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助力广大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推进各国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中外合作经贸区成为当地发展的亮点。截至2019年底,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越南、埃及等国共建,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共82个,累计投资289亿美元,入区企业3995家,将近4000家,上缴东道国税费累计20.1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4.4万个就业岗位。很多经贸合作区成为该国重要地区甚至是全国的发展动力源。

——广大非洲国家发展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非洲历来为中国对外援助的重点地区。20世纪70年代中国援建坦赞铁路成为中非友谊佳话,2016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达361亿美元,占非洲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39%,居非洲外国投资来源国第一位。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上,本着“非洲提出、非洲同意、非洲主导”的原则,结合非盟《2063年议程》,通过了《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为未来3年合作提供行动纲领。中国政府宣布以政府援助、金融机构和企业融资等形式,再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支持。其中包括150亿美元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200亿美元的信贷资金额度,支持设立100亿美元的中非开发性金融专项资金和50亿美元的自非洲进口贸易融资专项资金,推动中国企业未来3年对非洲投资不少于100亿美元。新时期中国用实际行动帮助非洲加快发展,推进中非双方实现互惠共赢。

——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第三方合作是开放包容、务实有效的国际合作模式,有助于中国企业和各国企业,尤其是发达国家企业和跨国企业优势互补,为第三国发展注入新动能,实现“1+1+1>3”的共赢效果。中国与有关国家在推进第三方合作中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中国已与日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新加坡等国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举办第一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和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指导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英国欣克利核电、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等一批合作项目顺利落地,中国中车与德国西门子已经在一些重点项目上达成了三方合作协议。

——“一带一路”助力沿线国家绿色发展。中国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关于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在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上,中国首次把绿色金融议题引入G20议程,各国领导人就发展绿色金融达成重要共识,成立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发布《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筹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建设“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2018年共培训150多名沿线国家代表。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等指导性文件,要求“一带一路”建设全程做好生态环保合作,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绿色责任和绿色标准。7年来,中国政府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开展政策对接、推动技术合作、加强人员交流,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