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我是忠臣,不是反贼
中华历史,绵延有五千年之久,其中波澜壮阔的历史阶段不占少数,比如春秋,比如战国,再比如楚汉之争,甚至在大一统王朝之后的明朝北伐都可以被算作其中。
但是如果在中国人心中评出一段古代战争中最熟悉的内战,那必然是汉末至三国时期。这段历史可谓是人才辈出,智将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美周郎周瑜,天妒英才郭嘉,甚至在刘备取西川时的谋主法正都可以算作这些智将人才中的一员。
而武将呢,有历史上的万人敌关羽张飞,有演义中的武功之最飞将吕布,还有太史慈、甘宁、张辽、黄忠等一大批武艺绝伦的英勇武将。
主公里,有没事就爱哭实际上心最狠的刘备,有雄霸天下之心的一代枭雄曹操,还有虎踞江东窥视天下打的孙权。
这些人,组成了东汉末年波澜壮阔的史诗,不过在220年前后,这些人依次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在真正的三足鼎立时代,其实也有许多能人志士,魏国有司马懿、郭淮、曹真等人,蜀国有魏延、姜维、蒋琬等新生代,吴国也有陆逊陆抗等一大批智勇双全之士。
不过这些人中,有些人得了善终,有些人死的却很冤,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死于非命的武将中死得最冤的那一个——魏延,看看魏延到底是不是因为造反被杀的。
大家都读过三国演义,自然也就知道,蜀汉后期为数不多能称得上将帅之才的魏延,此人死的极冤。诸葛亮在临死前吩咐手下,说魏延脑袋后边有块特别的骨头,诸葛亮称之为反骨。
其实说真的,作者查阅了众多史料,也没在三国之前听到有反骨这么一说,也就是讲,反骨一事,是诸葛亮瞎编的。这个前期也给大家介绍过了。
不过藉此,他断定魏延肯定要造反,所以他决定在自己死后派人杀掉魏延,这一个任务,就被分给了杨仪。
可看过三国志的人都明白,这杨仪也不是什么正派人物,心胸狭隘,还想跟蒋琬争丞相之位,是个实打实的势利小人,不过诸葛亮就看中了他和魏延不在同一派系里,所以就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人物给了他,这才有了后来魏延被杨仪用激将法害死的桥段。
不过读过正史的朋友也都知道,小说就是小说,罗老先生的文笔属实不错,写得精彩,但是这个历史桥段是绝对经不起检验的。
首先,前文提了,历史上就没有反骨这么一说,诸葛亮难不成还能给魏延一个摸头杀,然后心里暗自腹诽:嗯,这魏延脑子长得真特别,八成是能造反的脑袋。如果历史这么神奇,那诸葛亮估计也成不了圣人了,这活脱脱是神棍行为嘛。毕竟对于己方大将的人命都如此草率,诸葛亮又如何做到带着那么多人统筹规划经营蜀汉还能北伐的呢?所以,演义决不能当正史看。
我们先看演义,演义里翻译成白话大抵是如此记载的“诸葛亮死后,费祎到了魏延的营寨里,把左右侍卫都招呼出去,对魏延说,昨天半夜丞相没了,临终之前说让您断后挡住司马懿,慢慢撤退,绝对不能发丧。然后,给了他兵符。魏延问,谁在掌握军中之事?费祎回答,杨仪暂时代替丞相之位,用兵的方法都给了姜维,这个兵符就是杨仪下令给的。
魏延疑惑,丞相是去世了,但是杨仪就是个小小的长史,他哪能代替诸葛亮呢?所以魏延准备亲率大军进攻司马懿,不能因为诸葛亮去世了就不打了。
费祎这会也硬气起来,说这是丞相的遗令,就得撤退不能反驳。魏延这回也怒了,说,丞相活着的时候要是听我的从子午谷打长安,早就成了,我现在的官职是前将军、征西大将军还是南郑侯,活着的人没人比我大,一个小破长史还长能耐给我下令了?不听。后来费祎一看魏延生气了,开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终于魏延同意了。“
所以从目前来看,魏延即便知道了杨仪已经接管了兵权,也没有造反的行为,魏延就算真的抗命,抗的也不是诸葛亮的命,毕竟费祎带来的是杨仪的兵符,不是诸葛亮的。而在此之前,如果是诸葛亮的遗命,带的应该是诸葛亮的兵符,因此,对魏延来说,费祎带来的命令根本不具有对他制约的效力,又何谈抗命一说呢?
何况按理而言,诸葛亮死去以后,就应该有军中级别最高的次帅,也就是魏延来接替军中大事,轮也轮不到杨仪,魏延有疑问有情绪也实属正常,与抗命无关。而且我们再看魏延之前的履历,镇守汉中,一直对刘备忠心耿耿,如果相反,那早就应该带着汉中城投降曹操了,哪还有北伐呢?
而且就算是我们看三国志正史,也不能证明魏延造反,甚至都证明不了诸葛亮死前命令杨仪率军撤退,让魏延断后,一切都是费祎口头说的,空口何以为凭?
而在《魏略》中更是记载了诸葛亮的遗言是让魏延接管兵权,而且没让撤退,是杨仪、费祎等人害怕魏延掌权之后对自己不利,直接篡改了诸葛亮的命令,谋害了魏延。
就算是三国志的记载也是“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争权不和,举兵相攻,延败走“,这是明文记载,没有说谁对谁错,不是谁先攻击谁,更不是魏延作乱。
所以,在真实的历史里,很大可能是杨仪一党篡改了诸葛亮的遗命,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谋害了魏延,而魏延,才是那个真正的千古奇冤,好好一位忠臣,却被演义中说成了乱贼,真是令人不胜唏嘘。
魏延本身就是将帅之才,我们大家要知道,正史或者古代所谓的功夫不会是我们今天在电视里看到的单刀赴会,千里走单骑,七进七出救阿斗。而且真的是你一招我一世的卖拍,其实就和我们现在打群架差不多。大家只不过手里都拿着兵器,那魏延的作用就是怎么让自己打群架不输,而且还能把对方吃掉。在那个群雄割据的时代,弱肉强食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你如果不吃了对方,那对方必定会吃掉你。
而几次北伐能让司马懿都对魏延啧啧称奇,可见魏延摆兵布阵的战略一定是在诸葛亮之上的。并且身为将帅,那就一定是对国家有着极大贡献和威名远扬的人。而我们都知道,熟悉三国的开始一定是从《三国演义》开始,而不是《三国志》,也可以侧面的说,如果我们没有读《三国演义》很多人我们是不认识的。那就说明魏延之所以没有名气或者说在演义里成为了一个反派而且在没有谋反之前就被诸葛亮看出来的这么一个人,只是衬托出诸葛亮的魅力。
就如同三英战吕布很多人都说吕布成全了刘关张。但是也有人说恰恰三英战吕布成全的人是吕布。可以说并不冲突,也并不矛盾。刘关张是在没有成名之前和已经被称为天下第一勇士的吕布战斗,打赢打输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刘关张三兄弟。而且在三国演义里,刘关张三兄弟近乎被神话化的情况下,自然而然都认为刘关张是最厉害的。但是一个吕布就能让刘关张三打一且平手的情况下,也衬托出吕布的英勇。
那魏延呢?魏延欠缺的就是机会和演义对他的侧面反面教材,让魏延的知名度没有刘关张那么大,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在用兵上魏延一定是高于关羽张飞的,在这里我只是做一个假设。通俗来讲魏延如何和关羽张飞一对一可能魏延会略于二爷和三爷,但是从排兵布阵,出谋划策上微信无疑是高于二人的。从我们前面提到的几个经典案例就能分析出魏延是帅才,而非悍将。只可惜怀才不遇的魏延在三国演义里被贬低,而正史大多是专家学者去研究,让我们不得不以电视电影直观的手法去面对这个历史。
魏延之死无非已经是定义出来的,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本质中我们能了解一个古人那就不容易了,况且是群雄逐鹿。
身为次帅的魏延莫名其妙被处死了,无非是两种立场,政治斗争的立场,和军事斗争的立场。
无论哪种,魏延一定是不可不除但是又不可不缺的一个人物设定。
那魏延真实的死究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请看下期:真假魏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