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和记工

(1959年2月17日)

自公社化后实行了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它解决了纯粹按劳分配的不合理现象,使人口多、劳力少的社员解除了终年为口粮发愁的沉重负担。它是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萌芽,人人都满意而拥护。

由于社员思想觉悟的提高,工资制实行后,生产热情有了相当的提高。工资级别的评定改变了社员以往只抓工分不求质量的现象,也减少了记工的麻烦手续。

但是,由于一些思想觉悟不够高的社员,和评级中过分强调思想觉悟的一面的不合实际偏向,使部分社员有按等劳动的思想以及磨洋工的现象。

虽有政治思想挂帅、红旗竞赛等措施,但因考勤制度做的粗糙,因而生产效率普遍不高。例如一天能做完的活就得几天做,铡草、出圈、轧花等最显著。炊事员、饲养员等经常性劳动和重活、苦活、脏活无人愿干,这对生产任务的完成造成直接的影响。

要改变这种不良现象,除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外,目前应实行评级和记工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评级的条件应以劳动态度和技术高低为主,体力强弱和思想好坏为辅。记工的依据应以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主。

发放工资可以工分的多少为主,等级的高低为辅,或者是基本工资按登记、奖励工资按工分,二者都可行。

总之,级要评,工也应记。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仍是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记工作用的消失,依我看应在货币价值消失的时候消失,那时已到共产主义社会了,已经按需分配了。

货币可以计算出产品和商品的价值。工分可以看出劳动的成绩和效率,当然劳动效率是能从数量和质量中看出,但不如工分容易。如说一个人一月中得了多少工分,比说这人一月做了多少啥活容易。又如说这人一月出勤30天,但不能看出这人实际完成的劳动日数,即工分多少。如一个人出勤30天轧花600斤,一个人出勤20天轧花800斤。按出勤天数看前者好,按劳动效果看后者多。要计算劳动效果,在农村目前还是以劳动日,即工分计算为适宜。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分对作为分配的作用逐渐减少,但对作为考核劳动成果的作用将长时期的存在。因为经济核算工作应愈做愈细致。

(农村人民公社,是在高级农业生产社的基础上联合起来组成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经济组织。成立初期,生产资料实行过单一的公社所有制,在分配上实行过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并取消了自留地,压缩了社员家庭副业,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这篇笔记,分析了实行工资制和供给制的弊端,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谓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