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国外南极考察经验

中国地处北半球,距离南极十分遥远,南极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而且千百年来中国人没有驾船去过南极,完全没有南极考察经验。到了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已经有许多国家考察过南极并在南极建有常年考察站,已拥有较为成熟的南极考察经验。因此,在我国南极事业的起步阶段,学习国外南极考察经验不失为上佳的选择。南极委采取了派团出访、邀请国外南极专家来华访问和选派科技人员到国外南极考察站学习的办法,对从事南极考察较早的、经验丰富的国家,如日本、澳大利亚、阿根廷、新西兰、智利等,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考察。

首先,派团出访,学习南极考察大国的先进经验。在1984年10月我国首次开展南极考察之前,南极委派出多个代表团赴外考察学习(见表2-1)。

表2-1 南极委派出多个代表团赴外考察学习

资料来源:《当代中国的南极考察事业》《中国极地考察事业大事记》。

其次,邀请国外南极专家来华访问。1981—1984年,我国先后邀请日本、澳大利亚、阿根廷、英国、智利、美国等国家的南极专家学者来华访问。他们在访华期间通过座谈会、学术报告等形式,向中国介绍他们国家的南极考察概况、南极科学研究进展、南极建站经验等,为我国即将进行的南极考察工作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和指导。特别是中国与日本、澳大利亚的交流最多,两国南极专家多次来华,交流经验。根据《当代中国的南极考察事业》《中国极地考察事业大事记》,在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之前,日本、澳大利亚南极专家对华访问情况如下:

1979年6月23日至7月11日,日本极地研究振兴会常务理事、事务局局长鸟居铁也和日本极地研究所副所长村山雅美等3人,来华向中国介绍了南极概况、日本南极考察现状,举行了报告会,还赠送了南极资料、幻灯片、电影和南极考察服装。

1980年9月8日,澳大利亚科学与环境部南极局局长克拉伦斯·麦丘在访华期间,举行了多次学术报告会和座谈会。9月16日,克拉伦斯·麦丘局长与国家海洋局局长罗钰如、中国科学院五局局长王遵级举行会谈,双方达成了深入合作的意向并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该备忘录主要内容是:澳方邀请董兆乾、张青松到澳大利亚随船和住站考察;以后每年邀请2~3名中国科学家到澳随船和住站考察;邀请中国派员赴澳工作学习一年。9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接见了克拉伦斯·麦丘局长。

1981年7月9日至20日,日本学者鸟居铁也等4人代表团来华,商谈了中国科学家赴南极考察事宜。

1981年10月8日至20日,日本极地研究所所长永田武等3人访华,与中国南极委商谈有关南极考察事宜,建议中国派遣1~2名组织管理人员到日本极地研究所学习。10月11日,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接见了永田武一行。

1982年5月2日至16日,克拉伦斯·麦丘再次访华,参观访问了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举行了学术报告会和座谈会,并向中国赠送了南极研究文献资料。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接见了克拉伦斯·麦丘局长。

1982年7月14日至23日,日本学者鸟居铁也、弘前大学副教授中谷周访华。

1983年10月4日至19日,日本极地研究所松田达朗等4人访华。代表团向中国介绍了日本南极考察的经验和教训,与南极委商讨了两国南极考察的合作问题,并作了学术报告,赠送了图书资料。

1984年9月27日至10月12日,日本学者鸟居铁也等5人访华,到青海盐湖进行科学考察。

1984年10月6日至21日,日本极地研究所前晋尔、村越望访华,帮助中国训练首次南极考察队。

最后,选派科技人员到国外南极考察站学习。其实,在南极委成立之前,已经有中国人借助友好国家的平台,登上了南极洲。1979年1月15日至2月3日,新华社驻智利记者金仁伯,访问了智利在南极半岛上建立的3个考察站,以及苏联的别林斯高晋站和阿根廷的奥卡达斯站。金仁伯由此成为到南极洲采访的第一位中国记者。(1)1980年1月6日至3月18日,应澳大利亚南极局邀请,中国政府选派董兆乾和张青松两人首次赴澳大利亚南极凯西站进行为期47天的科学考察与访问。他们还访问了美国的麦克默多站、新西兰的斯科特站和法国的迪·迪尔维尔站,他们也由此成为第一批登上南极大陆的中国科学家。他们在南极考察期间,一方面了解了南极科考站的建筑、通信设备、运输工具、生活设施、后勤保障等,另一方面也了解了相关研究项目与仪器等,并参与了一些科考项目,取得了第一批南极科学资料、数据和样品。董兆乾还拍摄了一部名为《南极之行》(2)的纪录片。他们提交了5万余字的考察报告。这些成果,在中国南极考察的准备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0年底,董兆乾又被派到澳大利亚南极考察船上,参加澳大利亚执行的“首次国际南极海洋系统和储量的生物调查试验”中的水文调查,张青松则被派往澳大利亚,在南极戴维斯站越冬。

南极委成立后,进一步加大了派出力度,至1984年10月中国首次赴南极考察之前,南极委先后派谢自楚、颜其德、吕培顶、卞林根、钱嵩林、王声远、蒋加伦、秦大河等20多名科学家,分别到澳大利亚的凯西站、莫森站、戴维斯站和南极考察船“内拉顿”号,新西兰的斯科特站,阿根廷的马兰比奥站、布朗站,智利的马尔什站和尤巴尼站,进行夏季科学考察或越冬考察,从事高空大气物理学、冰川学、气象学、生物学、地质学、海洋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科学考察。(3)选派科技人员赴国外南极考察站与国外专家合作进行南极科学考察,其意义也十分重大,为我国独立组队开展南极考察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