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道上夢遊天台歌〔一〕

吾聞天台山高一萬八千丈〔二〕 ,石梁遠掛藤蘿上〔三〕 ;飛流直下天際來〔四〕 ,散作哀湍衆山響〔五〕 。燭龍銜日海風飄〔六〕 ,猶是天雞夜半潮〔七〕 ,積雨自懸華頂月〔八〕 ,明霞長建赤城標〔九〕 。我向金華問客程,蘭谿谿水百尺清〔一〇〕 ;金光瑶草不可拾〔一一〕 ,夢中忽遇皇初平〔一二〕 ;手攜緑玉杖〔一三〕 ,引我天台行。天台山深斷行路,亂石如羊紛可數〔一四〕 ;忽作哀猿四面啼,青林緑篠那相顧〔一五〕 。我欲吹簫駕孔鸞〔一六〕 ,璿臺十二碧雲端〔一七〕 ;入林未愁苔徑滑〔一八〕 ,到面但覺松風寒〔一九〕 。松門之西轉清曠〔二〇〕 ,桂樹蒼蒼石壇上;雲鬟玉洞展雙扉〔二一〕 ,二女明妝儼相向〔二二〕 。粲然啓玉齒〔二三〕 ,對客前致詞:昨朝東風來,吹我芳樹枝,山桃花紅亦已落,問君採藥來何遲〔二四〕 ?曲房置酒張高宴〔二五〕 ,芝草胡麻迭相勸;不記仙源路易迷,樽前只道長相見。覺來霜月滿城樓,怳忽天臺自昔遊〔二六〕 ;仍憐獨客東南去,不似雙溪西北流〔二七〕


【注釋】

本詩作於康熙元年(一六六二)。

〔一〕金華:今浙江省縣名。據元陳性定《仙都志》云:因有金蓮華飄墜其地,故名。天台: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縣,爲仙霞嶺之東支。

〔二〕吾聞句:梁陶宏景《真誥》:“(天台)山高一萬八千丈,周八百里。山有八重,四面如一,當斗、牛之分,上應台宿,故曰天台。”(轉引自《嘉慶一統志》)

〔三〕石梁:即石橋。晉顧愷之《啓蒙記》注:天台山路經猶溪,溪水深險清冷,前有石橋,路逕不盈尺,長數十丈,下臨絶冥之澗,惟忘其身,然後能濟。濟者梯巖壁,捫蘿葛之莖,度得平路(轉引自《嘉慶一統志》)。

〔四〕飛流:謂瀑布。孫綽《遊天台山賦》:“瀑布飛流以界道。”《文選》注:“瀑布山,天台之西南峯,水從南巖懸注,望之如曳布。”李白《望廬山瀑布》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五〕湍(tuān):急流的水。杜甫《玉華宫》詩:“陰房鬼火青,壞道哀湍瀉。”衆山響:《南史·宗少文傳》:“撫琴動操,欲令衆山皆響。”

〔六〕燭龍:神名。《山海經·大荒北經》:“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銜日:謂龍銜日。《山海經》郭璞注文:“天不足西北,無陰陽消息,故有龍銜火精,往照天門中。”又《淮南子·地形》許慎注:“一曰龍銜燭,以照太陰。”按:《淮南子》謂燭龍在北方委羽山,而天台東南之黄巖縣亦有委羽山(見《嘉慶一統志》),故竹垞詩連帶而言燭龍事。

〔七〕天雞夜半潮:舊題漢東方朔《神異經》:“扶桑山有玉雞,玉雞鳴則金雞鳴,金雞鳴則天下之雞悉鳴,潮水應之矣。”(參見《觀海行贈施學使閏章》注〔一三〕)

〔八〕華頂:《嘉慶一統志》:“(華頂)峯在天台縣東北三十里。”《府志》:“天台第八重最高處,少晴多晦,夏猶積雪。”據此,竹垞詩云“積雨”,或係“積雪”之誤。

〔九〕赤城:山名。《嘉慶一統志》:“山在天台縣北六里。”南朝宋孔靈符《會稽記》:“赤城山,土色皆赤,狀似雲霞,望之如雉堞。”晉孫綽《(遊)天台(山)賦》:“赤城霞起而建標。”

〔一〇〕客程:旅程。蘭谿:見前《蘭溪道中懷遠》注〔一〕。

〔一一〕金光:謂金光草。據唐戴孚《廣異記》:有謝元卿者至東岳夫人處,所居有異草,曰:“此金光草也,食之壽與天齊。”瑶草:仙草。此指金光草。漢東方朔《與友人書》:“不可使塵網名韁拘鎖,怡然長笑,脱去十洲三島,相期拾瑶草。”

〔一二〕皇初平:仙人(詳見注〔一四〕)。

〔一三〕緑玉杖:見《喜羅浮屈五過訪》注〔五〕。

〔一四〕亂石如羊:舊題葛洪《神仙傳》:“皇初平者,蘭溪人也。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見其良謹,便將至金華山石室中,四十餘年。”兄尋獲之,問曰:“羊安在?”曰:“在山東。”兄“往視之不見,但見白石而還……初平與初起(兄之名)俱往看之,初平乃叱曰:‘羊起!’於是白石皆變爲羊數萬頭。”

〔一五〕篠(xiǎo):小竹。

〔一六〕吹簫:據《列仙傳》:秦穆公時有蕭史者,善吹簫,穆公女弄玉好之,二人遂結爲夫婦。此用其事。駕孔鸞:謂昇天仙去。漢司馬相如《子虚賦》:“其上則有鵷鶵孔鸞。”《文選》注:“張揖曰:‘孔,孔雀也。鸞,鸞鳥也。’”

〔一七〕璿(xuán)臺:飾以美玉之臺。南齊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夏后兩龍,載驅璿臺之上。”南朝宋孔靈符《會稽記》:“天台山有仙室璿臺。”

〔一八〕入林句:晉孫綽《天台山賦》:“踐莓苔之滑石,博壁立之翠屏。”

〔一九〕松風:吹過松樹之風。李白《贈嵩山焦鍊師》詩:“蘿月掛朝鏡,松風鳴夜弦。”

〔二〇〕松門:《嘉慶一統志》:“松門山在太平縣東南五十里海中。”山上多松,故名。清曠:清静開闊。

〔二一〕雲鬟:借指下句“二女”。

〔二二〕儼:莊重。唐李羣玉《黄陵廟》詩:“小姑洲北浦雲邊,二女明妝自儼然。”

〔二三〕粲然:露齒笑貌。晉郭璞《遊仙詩》:“靈妃顧我笑,粲然啓玉齒。”

〔二四〕採藥:與下“胡麻”、“路迷”、“天台遊”等,事本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録》:東漢永平年間,浙人劉晨、阮肇入天台山採藥,迷路饑甚,遥望山上桃熟,遂躋險援葛往,食數枚饑止。欲下山,見二女美甚,如舊曾相識。女曰:“來何晚耶?”乃邀二人還家,具胡麻飯、山羊脯,並以美酒相勸,遂結歡好。留山中半年,苦思家,遂歸,子孫業已七代。二人後復入山,竟迷路不得蹤跡。

〔二五〕曲房:深邃幽隱之密室。漢枚乘《七發》:“往來遊讌,縱姿于曲房隱閒之中。”

〔二六〕怳(huǎng)忽:模糊不清。怳,同“恍”。

〔二七〕仍憐二句:李白《寄崔侍御》詩:“獨憐一雁飛南海,却羨雙溪解北流。”此詩從中化出。雙溪,《嘉慶一統志》:“在蘭谿縣東,一出鷂窠岩,曰八石溪;一出玲瓏岩,二水合流,西入婺港。”


【評箋】

翁方綱曰:“竹垞先生本自元人打入,其《夢遊天台歌》起句:‘吾聞天台山高一萬八千丈’,(元)郭羲仲《天台行》云:‘吾聞天台山,一萬八千丈’,固在前矣。”(《石洲詩話》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