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摩易筋经(修订本)
- 严蔚冰整理导读
- 1089字
- 2024-11-05 00:46:39
三 内壮论
内与外对,壮与衰对。壮与衰较,壮可久也。内与外较,外勿略也。内壮言坚,外壮言勇,坚而能勇,是真勇也;勇而能坚,是真坚也。坚坚勇勇,勇勇坚坚,乃万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刚之体矣。
凡炼内壮,其则有三:
一曰:守此中道[1]。守中[2]者,专于积气也。积气者,专于眼、耳、鼻、舌、身、意也。其下手之要,妙于用揉,其法详后。
凡揉之时,宜解襟仰卧,手掌着处,其一掌下,胸腹之间,即名曰“中”,惟此“中”乃存气之地,应须守之。
守之之法,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均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锁其意驰,四肢不动,一念冥心,先存想[3]其中道,后绝其诸妄念,渐至如一不动[4],是名曰“守”,斯为合式。
盖揉在于是,则一身之精气神,俱注于是,久久积之,自成其庚方一片矣。设如杂念纷纷,驰想世务,神气随之而不凝,则虚其揉矣,何益之有?
二曰:勿他想。人身之中,精神气血,不能自主,悉听于意,意行则行,意止则止。“守中”之时,意随掌下,是为合式。
若或驰意于各肢,其所凝积,精气与神,随即走散于各肢,即成外壮,而非内壮矣。揉而不积,又虚其揉矣。有何益哉?
三曰:持其充周。凡“揉”与“守”,所以积气。气既积矣,精神血脉,悉皆附之。守之不驰,揉之且久,气惟中蕴[5],而不旁溢,气积而力自积,气充而力自周。此气即孟子所谓,至大至刚,塞乎天地之间者,是吾浩然之气也。
设未及“充周”,驰意外走,散于四肢,不惟外壮不全,而内壮亦属不坚,则两无是处矣。
般剌密谛曰:人之初生,本来原善,若为情欲杂念分去,则本来面目,一切抹倒。又为眼、耳、鼻、舌、身、意,分损灵犀,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
所以,达摩大师面壁少林九载者,是不纵耳目之欲也。耳目不为欲纵,猿马[6]自被其锁缚矣。故达摩得斯真法,始能只履西归,而登正果也。
此篇乃达摩佛祖心印[7],先基真法,在“守中”一句,其用在“含其眼光”七句[8],若能如法行之,则虽愚则明,虽柔必强,极乐世界可立面登矣。
[1] 中道:佛教名相,意为不堕有、无或空、假等“两边”,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道即道理或方法。
[2] 守中:出自《老子》第五章:“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3] 存想:导引术语。导引方法之一,存想中道,即意守中道。《天隐子》:“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
[4] 如一不动:佛教名相,亦作如如不动。《金刚经》:“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5] 中蕴:中即守中之中,蕴是蕴藏、积聚的意思。
[6] 猿马:即心猿意马,喻人心散乱如猿猴,胡思乱想。
[7] 心印:佛教名相。又名密印,心者佛心,印者印可。禅宗不立文字,不依言语,只以心传心。
[8] 七句:即前文“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均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锁其意驰,四肢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