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喂——出来

台风走了,留下一片蔚蓝的天空。距离大城市不太远的某个村子受了灾,泥石流冲毁了村边山旁的一座小神社。

第二天早晨,获悉消息的村民们窃窃私语。

“那座小神社是什么时候建的?”

“反正很久以前就有了。”

“得赶紧重修一下。”

正议论时,有几个人走了过来。

“受灾挺严重的。”

“就是这一带吧。”

“不,好像是那边。”

这时,有个人大声说:“喂,这个洞到底是怎么回事呀?”大家聚过去一看,地上出现了一个直径一米左右的洞穴。往里面瞧瞧,黑咕隆咚的什么也看不见,深不见底,仿佛直通到地球中心似的。

“是狐狸洞吧?”有人猜测说。

“喂——出来!”有个年轻人冲着洞内喊了一声,毫无动静。接着,年轻人又捡起旁边的一块石头,要往洞里扔。

“别扔,说不定会遭天谴的。”尽管有老人阻止,可年轻人还是用力把石头扔了进去。可是,洞底仍没有动静。村民们于是砍了些树枝,用绳子捆成一道栅栏,把洞口附近给围了起来。然后,村民们暂时撤了回去。

“怎么办呢?”

“要不,干脆在洞穴的上面像以前一样再建座神社?”

村民们商议了半天也没做出决定,就这样,一天的时间过去了。听到消息之后,某报社派了人匆匆赶来。不久,又来了一名学者,一脸自信地朝洞穴走去,似乎天下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

随后,一些好事之徒露面了,贼溜溜的投机分子也三三两两地出现了。当地的巡警怕有人掉进洞里,不停地警告。

有一名报社记者在长绳子的一头拴上个坠子,想沉到洞底探测一下深度。结果绳子怎么放都放不到底。由于绳子已经放到了头,记者就想把绳子收回来,结果怎么都拽不上来。于是两三个人帮他拼命拽,最后还把绳子给拽断了。

一名手持相机关注着事态进展的记者默默解开了拴在腰上的结实的绳索。

学者跟研究所联系了一下,让人带来一台高性能扩音器,想调查一下洞底的回音。虽然用很多声音都试了一遍,但都没有回音。尽管学者很纳闷,可在众目睽睽之下,他无法就此放弃。

他把扩音器紧贴洞壁,把音量放到最大,连续放音。如果是在地上,这声音足够传到几十公里之外。可是,这个洞穴竟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这些声音完全吞没了。

学者也心虚了,但表面上仍故作镇静。他停止放音,然后煞有介事地说:“填埋掉吧。”

自己搞不懂的问题最好是把它消灭掉。

就这么结束了?围观者都觉得很扫兴,正要撤退。这时,一名投机分子拨开人群走到前面,说:“把这个洞交给我吧,我来填埋。”

村长回答说:“帮我们填起来是好事,不过,我们不能把洞给你。因为我们要在上面重建神社。”

“神社嘛,回头我给你们建个更好的,还是有集会场的那种,怎么样?”

还没等村长回答,有些村民就争先恐后地回答说:

“真的?那最好是离村子更近些。”

“不就是一个破洞嘛,给你了。”

由于村民们纷纷赞成,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当然,村长也没有异议。这名投机者并不是信口雌黄。他真的为村民们建了一座有集会场的神社,而且离村子很近。

当村民们在新的神社举行秋季庆典的时候,投机者设立的“填洞公司”也在洞穴一旁的小屋里揭牌。投机者让伙伴在城市里大肆宣传,说公司有一个超级深洞,学者也说洞深至少有五千米,是丢弃核废料等危险品的绝佳地点。

政府批准了,核电公司争相签约。村民们虽然有点担心,可公司方面保证说,数千年之内有害物质是绝不会转移到地面上的,并且还许以诱人的分红,于是大家都同意了。不久,公司还修了一条宽阔的马路连接村子和城市。

大卡车在马路上呼啸而过,运来一个个铅箱,在洞口上方打开箱盖,将核废料投弃到洞里。某些政府部门也来丢弃那些没用的机密文件箱。监督的官员们谈论着高尔夫,作业的员工们则一面按指示投弃文件,一面聊着赌博机的事。

洞穴似乎永远都填不满。也不知是深不见底,还是洞底开阔。就这样,“填洞公司”在一点点地扩大规模。

大学传染病实验所使用过的动物尸体也被运来,无人认领的流浪者尸体也加入进来。由于具有比往大海里投弃更方便的优势,政府甚至还拟订了一个计划,打算用一条长管道把城市的污物都导到洞里来。

洞穴给城市居民带来了一种安心感。大家都喜欢不断生产,都讨厌垃圾的善后处理,而这个问题也被这洞穴给一点点解决掉了。

订婚的女孩们把旧日记本扔进洞里;开始一段新的恋爱的人把跟旧恋人的合影扔进洞里;警察们安心地用洞穴来处理没收的高仿假钞;罪犯们也把犯罪证据扔进洞里来逃脱罪责。

洞穴慷慨地接受着人们丢弃的任何东西,冲洗掉都市的污秽,大海和天空比以前更清澈了。

新的高楼大厦一座座拔地而起,直冲云霄。

有一天,某大厦的施工现场,一名工人在高高的钢架上干完手头的活儿,正在休息。忽然,他的头顶传来一个喊声:“喂——出来!”

他抬头一看,除了蓝天,什么也没有。他以为是自己听错了,继续休息时,一块小石头从声音的方向飞来,掠过他身边,落了下去。

可是,他只顾眯着眼睛欣赏这座不断变美的城市,完全没有察觉到那块坠落的小石头。

(王维幸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