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避就

避密就疏远,避险就易,避远就近,欲其彼此映带得宜。又如字,上一撇既尖,下一撇不当相同。字,一笔向下,一笔向左。字,下辶拔出,则上必作点。亦避重叠而就简径也。

戈守智曰:“避”者,惧其相触(犯);“就”者,恶其相离也。如一抛法:字,避也;字,就也。如一捺法:字,避也;字,就也。昂左(左边高)之字,撇画就之,之类是也;抑右(右边小)之字,点画避之,之类是也。他如《兰亭》之“彭”字,《乐毅》之“廣”字,《曹娥》之“雍”字,《永千文》之“義”字,避就尤开生面,唐人效之,然必古人所有则可,今人不能擅作也。原释“廬”字一例,乃变换之法。如字之撇,初婉转而次斜硬;字之撇,初斜硬而次婉转字上点下捺,字上捺下点。又如三四横、三四顺(竖)、三四撇、三四点及诸“口”“田”“乂”“人”之叠用者,俱宜变换,不可相同。

晋王羲之《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局部)

(传)晋王羲之《孝女曹娥碑》(局部)

隋智永《真草千字文》(局部)

①简径,作省略讲。

②“”与“”,书法术语叫做“抛”。“”也叫做“戈”。

③“俎”字的两个“人”,为就“且”字左边空隙,故作“”,不用捺。“碒”字的“金”的撇,为就左边“口”旁下面空隙,故写得较长。

④“助”的“且”,“鈿”的“金”下边本是横画,为了避让右边的“力”和“田”,故都改作

⑤《兰亭序》里“彭”字,把“壴”的下横向右伸长,把“彡”缩短,安在横画上面。

⑥《乐毅论》里“廣”字把“黄”的第二横伸出“广”的左撇外面。

⑦《曹娥碑》相传也是王羲之所书。碑里“蔡邕”写作“雍”,而把上面的“亠”缩短,偏在“乡”上面。

⑧《永千文》,《智永千字文》的简称。这里的“義”字,把下面“我”的横画缩短,使右边的“戈”省去横画。智永,南北朝陈(557—589)时的和尚,简称“永禅师”或“永师”,他是王羲之的远孙。曾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书。

⑨“擅作”作“作乱”来讲。这二句原文太拘泥,不可从。应作“变更字形组织,要合情合理,不可乱来”讲方好。

⑩“初”,指“广”和“匕”的撇;“次”,指“盧”和“又”的撇。

⑪“三四横”字如“王”“圭”等;“三四顺”字如“州”“無”等;“三四撇”字如“來”“参”等;“三四点”字如“江”“烈”等。叠“口”字如“品”“器”等;叠“田”字如“畺”“畾”等,叠“乂”字如“爽”“爾”等;叠“人”字如“仌”“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