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节
美好正直的代表
——“善”字解

根据考古研究的成果,“善”字最早源于铭文,写作“”。在小篆中,“善”字的写法变化不大,由和“”组成,属于典型的会意字。在古人的心目中,“善”代表着吉祥美好,更是一种能判善恶、断是非的可爱动物。对此,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强调指出:“,兢言也。从二言。”以后,人们进一步解释这个“善”字:两人各执一词,羊便居中进行是非评判。

在古人看来,羊是一种具备判断善恶功能的奇特动物,这也正是“善”字的起源。既然羊能够判断是非曲直,自然就象征着正直与善良的品性。于是,这个“善”字便引申为“好”“美好”“吉祥”。《说文解字》强调:“善,吉也。从,从羊。此与义、美同意。”这就说明,许慎认可“善即吉祥”的观点。在《论语·八佾》中,就有这样一些话:“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翻译过来,就是指孔子对两种音乐的精彩点评。孔子的看法是:《韶》乐的旋律和内容已经尽善尽美,而《武》乐只是旋律优美,在内容方面还有一些不足。这也许正是“尽善尽美”和“美中不足”这两种说法的较早来源之一。

在姓氏中,“善”也占据一席之地,姓“善”的人不多。相传善姓的始祖是唐尧时代的善卷,他道德高尚,学问高深。尧听说有这样一个贤人后,还虔诚地拜他为师,向他学习各种理论。后来,尧在南巡途中病故。但是,舜并不想接替帝位,就想让尧的儿子丹朱接替帝位。可问题在于:天下百姓只拥戴舜,而不愿归附丹朱。无奈之下,舜只好将帝位让给善卷。善卷婉拒道:“我整天生活在自然宇宙之中,冬天穿皮毛,夏天穿葛纬,春耕秋收,昼作夜息,一向逍遥自在。像我这样的人,怎么能做国君呢?”舜依然坚持要将帝位让给他,善卷只好不告而别。为了逃避舜的追赶,善卷逃到了江苏宜兴。有一天,他发现一个山洞,正好面朝太湖,景色十分秀丽。于是,他就定居下来,过着闲适的生活。后来,这个山洞便被人们称为“善卷洞”。据说,凡是姓善的人,都是善卷的后裔。

“善”字趣释

“善”字最早出现在铜器铭文之中,“善”字是一个会意字。它的上半部分是个“羊”字。“羊”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美好吉祥之物,又是一种能判断善恶是非的为人所爱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