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追求十全十美
——“十”字解
在甲骨文中,“十”字就是一竖,写作“”。由此可见,“十”字是一个典型的指事字。从某种意义上说,“十”字揭示了古人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一般说来,古人习惯于用实物来计数,最初很可能是用小树枝来计数。据学者研究,古人往往用一根树枝来代表“十”这个整数,再用两根树枝来代表“二十”,用三根树枝来代表“三十”,依此类推。或许,正是因为受到这一启发,古人才造出了“十”字。
在金文中,“十”字写作“”,属于典型的指事字。一些学者认为,金文的“十”字很可能与结绳记事有关。早在文字诞生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用结绳的方式来记事。据部分学者推测,在结绳记事时,一般是用一根绳子表示“一”,用两根绳子表示“二”,用三根绳子表示“三”,依此类推。但是到后来,数字越来越多,所用的绳子也越来越多,使用起来就显得很不方便。于是,就改用一根较长的绳子,打一个绳结代表“十”,打两个绳结代表“二十”,打三个绳结代表“三十”。学者们研究发现,后来人们又将“中间的那个圆点拉长,这一横一竖就变成了后来的“十”字了。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十,数之具也。一为东西,丨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在这里,许慎所作的解释并不是其本义,而是“十”的引申义。作为古代自然数中最大、最末的数,“十”被古人视为满贯之数。在此基础上,“十”字又引申为“完满”。事实上,中华民族特别喜欢“十全十美”的说法,充分体现了求全、求满的思维方式。
“十”字趣释
甲骨文的“十”反映了古人计数的方法。古人计数通常是用实物,最原始的记数法大概是用小树枝之类的东西。“十”是整数,因而用一根树枝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