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外治法里藏着大量的中医养生祛病绝招

可能很多人听到中医外治法会觉得比较陌生,中医给大家一个什么印象?很多人认为中医是慢郎中。其实中医有两个流派,第一大流派就是坐堂医——我们观念中的慢郎中;还有一派叫走方医,走方医的祖师爷是扁鹊和华佗,其优势就是治病绝招很多,效果特别迅速,而且走方医的绝招大部分都是外治法。

什么是中医外治法?它有两个概念,广义的外治法是指除了口服和注射以外,所有作用在人体皮肤和黏膜上的疗法,甚至包括一些体育疗法和音乐疗法;而狭义的外治法是只用药物和手法,只作用在我们的皮肤和黏膜上的一些疗法。

清朝的大医吴师机说外治法“上可以发泄造化五行之奥蕴,下亦扶危救急层见叠出而不穷……世有博通之医,当于此见其才”,意思就是如果一个人真的有高超的医术,大多会表现在中医外治法上。

中医外治法有什么特点呢?大家记住四个字:简、便、廉、验。中医外治法的第一个特点是简单,一学就会;第二个特点是方便,用到的药材、工具都比较容易获得,随手就能用;第三个特点是廉,也就是用材特别的廉价,不会花费很高的价钱;第四个特点是验,也就是在临床上应用,往往有非常神奇的效验。

中医外治法包括了针灸、按摩、熏洗、贴敷、膏药、脐疗、足疗、耳穴疗法等上百种疗法,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肛肠科等。跟内治法相比,面对一些老、弱、幼,甚至是不能服药的危重病人,这时候外治法就彰显了强大的生命力。

因此,中医上有一句话叫作“自古名医不废外治”,在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中医、大医,没有一个不擅长外治的。

1973年从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一本古书,这本古书中记载了五十二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其中大多数都是外治法。到现在为止,这本《五十二病方》仍是我国中医当中最早的一本古籍。

扁鹊行医的时候,有一次他到了虢国,正好碰上虢国太子突然尸厥,就像死了一样。扁鹊了解情况后,立刻让他的弟子子阳灸其三阳五会,子豹熨两胁下,没一会儿虢国太子就苏醒了。扁鹊治疗虢国太子尸厥用的就是中医外治法。

艾灸三阳五会(百会穴),也就是通过刺激百会穴让人醒过来。熨两胁下是通过温热疗法维持病人的心肺功能。扁鹊通过艾灸与热熨两个外治法救活了虢国太子。

在中医最重要的一本著作《黄帝内经》中,也记载了大量的外治法,可以说,《黄帝内经》为外治法的开创奠定了理论基础。比如,《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外治法中的黑膏药,就源于《黄帝内经·灵枢》中的熨法。《黄帝内经·灵枢》中说治疗关节疼用什么办法呢?用桂皮泡酒,再用这个酒去浸泡棉布,把棉布晒干之后热敷关节,就可以治疗各种关节疼。

到了汉朝,有个人叫淳于意,被尊称为仓公。《史记》只为两个大夫立过传,一个是扁鹊,一个就是淳于意,这两个人都是山东人。淳于意是世界上最早写医案的大夫。

淳于意的医案中就记载了治疗龋齿的一个外治法,就是用苦参来漱口。还有他治疗高热会用冷水敷额头,这是不是我们物理降温的先河呢?

到了《后汉书》中记载的华佗,大家熟悉华佗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发明了麻沸散。麻沸散是一个常用的外治方,方中有味药叫闹羊花,内服可以起到麻痹的作用,外敷照样可以止疼,所以把它捣成泥敷在病痛局部,可以治疗、缓解各种疼痛。

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中医学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中就记载了大量的外治法。

比如,张仲景做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开塞露”,当然他不是用甘油来灌肠,而是用猪胆汁或蜂蜜灌到我们的结肠中治疗便秘。

人休克之后,我们的第一个反应往往是做人工呼吸,那人工呼吸是谁发明的呢?是张仲景,他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呼吸术,跟现在的人工呼吸法基本没有差别。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葛洪等人的影响下,中医外治法慢慢壮大了。其中,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就受到了葛洪的启发——有关青蒿的最早记载就出现在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

《肘后备急方》中还记载了将栝楼根(又叫天花粉)捣碎之后外敷关节,可以治疗急性扭伤。直到现在,这仍然是治疗急性扭伤行之有效的方法。中医治疗伤科的第一方——复元活血汤中就用到了栝楼根。葛洪还发明了掐人中的急救法,直到现在,如果见到一个人晕厥了,您想到的第一个急救办法是不是还是掐人中呢?

南朝的陶弘景写过一本书叫《辅行诀》。这本书是以商朝的第一任宰相伊尹的《汤液经》为蓝本写成的。您可能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想知道中医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吗?这个药就是《辅行诀》中的皂荚,也就是猪牙皂。

猪牙皂以前是妇女洗衣服用的一个去污的中药材,具有刺激鼻黏膜打喷嚏的作用。以前的很多中医,外出行医时会在腰上挂一个葫芦,葫芦里就装满了猪牙皂,当碰到突然晕倒或休克的病人时,他就把葫芦打开,让病人嗅一嗅,这时候病人就会打几个喷嚏,然后就慢慢苏醒了,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急救术。

鼻黏膜中的嗅神经是人体的一对脑神经,通过刺激嗅神经就可以起到醒脑开窍、促苏醒的作用。

到了唐朝,《千金方》问世了,他的作者就是药王孙思邈。我比较常用的一张外治方,就是孙思邈治疗小儿夜啼的方子。方子非常简单:将川芎、白术、防己这三味药打成细粉,晚上睡觉之前贴到孩子的肚脐上,就可以治疗小儿夜啼,一般一到两次就可以见效。而且,孙思邈还用葱茎做了世界上第一例导尿术。

唐朝还有一个大医叫王焘,他写了一本书叫《外台秘要》,书中记载了大量的外治法。他治疗身热,这个身热不是发热,是病人自己感觉浑身燥热,常见于更年期的女性。可能您家里有五十岁左右的女性亲人,她会觉得身上总是燥热,这时候用什么办法来减轻这种燥热呢?《外台秘要》中记载用苦参煎汤来泡浴,就可以治疗更年期的发热。

到了明朝,李时珍写了一本医学巨著叫《本草纲目》,里面记载了大量民间大夫治疗疾病的外治法。给您举个例子,《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地骨皮红花散,一共就两味药,分别是地骨皮和红花。它能治什么病呢?可以治扁平疣。

有一次我收治了一个病人,是一个小姑娘,只有四五岁,脚底长满了扁平疣。按照现代医学的治法是用激光把扁平疣打掉,或者用液氮把它冷冻一下都能治好。可是小姑娘怕疼,不治的话又特别痒,妨碍她走路,所以她的妈妈就带着她来看中医了。当时我也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病人,我就想起了《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地骨皮红花散这个方子。然后就让小姑娘的妈妈把地骨皮和红花打成细粉,用酒精调成糊状,给她女儿外敷。过了一个月,小姑娘的妈妈非常高兴地给我发了一个信息,说她女儿的扁平疣已经完全康复了。

再比如,头皮屑是一个非常顽固的皮肤病,很多人用了各种洗护用品都不管用。我自己也得过这个病,后来发现《本草纲目》中记载,用白芷、藁本、蛇床子外洗可以治疗头皮屑。我用了两次就彻底好了。后来再去研究才发现这三味药中均含有蛇床子甙,它们具有很强的抗真菌作用。

清朝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夫叫吴师机,他写了本书叫《理瀹骈文》。可以说,《理瀹骈文》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外治学学科的形成,它告诉你为什么外治法可以治病,外治法用什么样的理论可以指导你组方用药。

吴师机非常有名的三句话,其中第一句是:“上焦之病,以药研细末,搐鼻取嚏发汗为第一捷法。”也就是治疗膈肌以上上焦的病,通过鼻腔给药是最快的方法。

第二句是:“中焦之病,以药切粗末炒香,布包缚脐上为第一捷法。”治疗中焦之病——膈肌跟肚脐之间的消化系统疾病,可以把炒热之后的药物敷到肚脐上。

我2015年博士毕业后去大学当老师,有一天一个学生来找我,他说:“老师您能不能给我父亲治治病,我们家经济条件不好,父亲还经常吃药打针。”这个学生说他父亲其实也没什么大病,就是常年慢性腹泻。

当时我给他开了干姜、小茴香、肉桂、花椒、辣椒面这几味药,让他去药房抓药。结果他回来后,非常失落地跟我说,药房里的人说他抓的这些药不是治病的,是做饭的。确实,这些药材都是做饭用的调料。最后我这个学生还是给他父亲用了这个方子——把这些药材打成细粉包好,敷到肚脐上。

结果没用三五天,他父亲就跟他说腹泻好了。

第三句是:“下焦之病,以药或研或炒,或随症而制,布包坐于身下为第一捷法。”下焦之病就是肚脐以下的病,包括盆腔、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的疾病,以布包坐于身下为第一捷法。

我们可以做一些中药布垫,放在车的坐垫上和办公室座位的坐垫上,来治疗很多妇科病、男科病,甚至痔疮。比如说十人九痔,那痔疮怎么治?您可以去药房买一些槐花,把槐花缝到一个布垫里,放到自己的车子或办公室的坐垫上,长期使用就可以起到治痔疮的作用。

现在有很多中成药都是采取外治法,比如,荣昌肛泰可以治痔疮出血;再比如,很多女生在每次来月经的时候都会腹痛,这时候就可以把痛经一贴灵贴到肚脐上来缓解、治疗痛经。

我2008年研究生毕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对中医外治法是持怀疑态度的。药物贴到皮肤上、贴到肚脐上就能治病吗?可在临床上,当我面对很多疾病束手无策的时候,是中医外治法给了我信心,给了我解决病人病痛问题的力量。

作为一名中医人,我有责任和义务将优秀的中医文化传承下去,让中医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中医理论枯涩难懂,中医典籍浩如烟海,如何让中医深入到生活当中,如何让人人都学会中医,中医外治法无疑是不二之选。

感谢中医前辈、圣贤给中华民族留下这么优秀的文化和那么多的验方秘方,同时也感谢我的老师高树中教授对中医外治学的传承,中医外治学是高树中教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开设的一门选修课。

希望您学了中医外治法后可以解决自身、家人以及朋友的一些健康问题,甚至通过医术体悟人生,最后达到和谐自己、和谐家人、和谐社会的目的,甚至达到孔圣人追求的大同社会。

本书编纂过程中得到了山西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史鸿兵同志,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硕士生导师刘兵副研究员,山东财经大学校医院刘学莲副主任医师,山西长治医学院徐彩霞老师、王莉老师、韩鹏勇副教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王栋

2021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