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7年/瘴气理论

乔凡尼·马利亚·朗西西(Giovanni Maria Lancisi,1654—1720)

威廉·法尔(William Farr,1807—1883)

约翰·斯诺(John Snow,1813—1858)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1820—1910)

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1843—1910)

这张疫病医生的画像出现在1721年的一部作品中,作者是来自日内瓦的医生及作家让—雅克·曼赫特(Jean-Jacques Manget,1652—1754)。

细菌致病论(1890),内毒素(1892),导致疟疾的原生寄生虫(1898)

传染病的瘴气理论在古希腊就已经有参考资文献出现,不过它兴起于中世纪,直至19世纪末,都一直在欧洲、印度和中国广受青睐。根据这一理论,由有机物腐烂分解产生的水汽、雾气或有毒气体(瘴气)进入机体,会引起各种病症,如霍乱、黑死病(腺鼠疫)、伤寒、肺结核,以及疟疾(“打摆子”)。在欧洲黑死病蔓延期间,疫病医生去探访他们的病人时,会戴上护目镜,穿上防护服,并且包上一个头罩,头罩有一个长长的嘴部,里面充满香料,以抵御肉体腐烂产生的气味。在这个时期,污物被运至远离城市的地方,或是扔在被抽干以排除秽气的沼泽中。

在1717年的著作《关于沼泽的恶臭毒气》中,意大利流行病学家及教皇御医乔凡尼·朗西西描述了蚊子和疟疾传播的关联,并对瘴气理论做出了可谓最清晰的叙述。19世纪50年代早期,伦敦霍乱肆虐,疫病集中发生在肮脏恶臭的无排水设施地区,邻近泰晤士河河岸,居住其中的都是贫民。受过医生培训的威廉·法尔作为助理专员参与了1851年的伦敦人口普查,他认为霍乱是通过瘴气传播的。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支持他的观点,她是社会改革家及现代护理专业的创立者,并推动医院改善了卫生及空气清洁状况。相比之下,医生及流行病学家约翰·斯诺反对瘴气理论,只不过他也不清楚霍乱的原因(彼时,细菌理论尚未确立)。1854年,伦敦中心的苏豪区爆发了霍乱疫情,斯诺找到病例集群,令人信服地追查到了疫病的源头,那是一处受污染的水源。

德国医生罗伯特·科赫于1882年重新发现霍乱杆菌(1882),细菌致病论也于1890年成立,在此之后,支持瘴气理论的呼声便渐渐消散。虽然这种理论已被废弃,但它使人们更加注重公共卫生状况以及卫生设施的建设,并且学会将沼泽湿地排干以控制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