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冉乔峰
人生之幸,莫过于吃,吃法成千上万,吃相千姿百态。优雅的入口,狼狈的进腹,享受,满足,有的则是那儿时忘却不了的记忆。
寻味,欲时光回流。盘道,求惜日重现。在美食的面前,任何旁白都显的多余。
若问何以连心,我言乡味最浓,边陲小镇上那些记忆里的美味,早已垂涎三尺。五角钱的小笼包,那是初中时代午餐的首选,烧烤摊上的鸡翅曾让人欲不能罢,还有房东老婆婆的那一碗绿豆粉颜色红亮,汤稠醇香。
下自习后一听到铁铲与锅碰撞的声响,那个夜晚注定无眠的,一锅香喷喷的臊子,无数次对我攻城拔寨,胃早已沦陷,十几载了,不知她依然在否。再回县城吃一碗绿豆粉时,我还总能想起她的手艺,但不再是那一种如狼似虎的吃相。
从来不曾想,多年以后,自己也投身厨房。自己做菜时,总是在寻找着少年时的味,曾经做员工餐,炒一碗土豆片,被同事讲有妈妈的味道。其实我只是将脑壳里埋藏的味道重现,无需过多调料,还原最简单的烹饪,那就是曾经的味,总能让人不经意的想起。
人间的烟火气,最能撩人心肺。食物的香,食物的乐,享受即可,这是自然与人勤劳的馈赠。
食客由你
寻味江湖:在记忆深处的过往
题记;说江湖,道江湖,不如吃江湖。有一些美味总会在记忆里落下烙印。曾经漂泊的日子里,也不停地寻找过乡味,五联村的广式炒粉,螺丝,经过四川人、湖南人的改良,成了广东的菜,家乡的味。
川人爱辣,湘人亦爱辣,大蒜与辣椒的结合,成了他们行走江湖的功夫秘笈。热锅下油,烟火的气息,在此刻升腾,街头厨师那熟练的动作在方寸之间的灶台挥舞,食材演绎各种美妙,各司其责。食客来来往往,下班的、恋爱的、逛街的,大数人很难抵抗香味的诱惑,一盘田螺,一瓶冰啤,是一个人的夜宵江湖,也是一群人的生活。
除田螺米粉之外,肠粉、骨汤河粉、广章肉卷也、成了我入乡随俗的最爱,前提是要经过川渝师傅的手,我才能爱的那么彻底。吃川式炒法的广章肉卷,记得是在广州科学城圆通快递仓库食堂,里面川人居多,炒菜的大叔是达州的,他将二荆条与肉卷结合的很美妙无比,还有一道川式蒸蛋。他做这两道菜时,我便要多下两碗饭。也许不只是美食,更多的是一种共性,喜辣,辛辣里,夹带着我们没有言语的乡愁。
漂在广东,食在广东。广东的工业区街头,必定少不了酸辣粉,少不了麻辣烫。尽管都不是那么正宗,但却盛行至那些盲肠小道,光听名字便能饱腹一般。若论味道出色,天河区岑村的三叉口老面馆,抄手与老家有七分相似,皮厚陷满,配合高汤,红油,色香味俱全,一口下去,仿佛可以跨越山河,跨越省遥远的省际线。
对于吃,我从来都不小气,在东圃镇一条烂巷子里,一个广东人炒的豆干回锅肉,让我去了不下十次,肉爆的很干,焦香,豆干打斜刀,切的飞薄,但他每次下豆干的火候总能恰到好处,几翻几炒,大开大合之间,那一道回锅肉,至今我仍会想念。
去广东的城中村,美食江湖派系林立。那些师傅善于专研乡味,如柳州螺蛳粉、重庆酸辣粉、河源高汤河粉、隆江猪脚饭、沙县小吃、长沙臭豆腐、贵州米豆腐等等……每一块招牌都代着他们的坚守,他们让漂泊的人,一饱腹之余也解了思乡之欲。在他乡,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在一道美味前流下几滴感动泪。
一个人,漂在远方,唱着孤独的歌,喝着醉人的酒,流着伤心的泪,却唯有美食、乡味可以抚平流浪的心,漂泊的疼痛,以及那无数个漫漫的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