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方学的重要

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其中一个独特之处就是我们懂得思考,正如法国哲学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所说:“思考使人出类拔萃。”人类虽然如芦苇般脆弱,却是会思考的芦苇。但思考要清晰,推论要正确,还是有法可循,需要学习,这门学问叫作“思考方法”,简称“思方学”。思方学就是研究正确思考方法的学问,主要是批判思考,也包括创意思考。批判思考即是清晰和理性的思考,对于学习任何学科,甚至解决任何问题都有基本的重要性。批判思考也是科学和民主的基础,对现代社会来说,理应是教育的主要目标。科学重视理性和经验,而在民主自由的社会,大家难免有不同的意见,要别人接受自己的主张,就需要用说理的方式。当然,有时我们需要运用创意思考,提出新的意念来解决问题,但也需要批判思考来评价和改善意念。

思方学架构


思方学是由李天命先生所确立,有五个环节。批判思考比创意思考更加基本,因为批判思考涉及是非真假的判定,对生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不懂创新,毫无创意,生活不过是贫乏一些。在批判思考的四个方法之中,以语理分析为先行条件,因为若我们未先弄清楚言论或问题的意思,又怎能运用其他方法做进一步的处理呢?


记得笔者读中学的时候,教育局流行讲“批判思考”,但对于何谓批判思考却语焉不详;现在由于经济转型,政府又强调“创意思考”,可惜的是,有些领导也分不清什么是创新、什么是创意,竟然将创新局限于科技,说设计只有创意,没有创新,坊间更胡乱鼓吹如“听音乐学创意”之类的方法,轻视知识的学习。虽然对于什么是批判思考和创意思考有着不同的定义,但思考方法有其普遍的意义,无论那些理论怎样界定批判思考,只要犯了语害和谬误,也必遭批判。

思考三式


李天命先生所讲的思考三式是用来概括思方学的要点,思考三式是三个问式,善于运用这三个问式,将大大提高我们思考的能力。

厘清式  X是什么意思? 对应语理分析

辨理式 X有什么理据? 对应逻辑方法、科学方法

开拓式 关于X,有什么值得考虑的可能性? 对应创意思考


批判思考中最具实用性的就是“语害批判”和“谬误批判”,语害是指对确当思考有害的言辞,而谬误则是错误的思考方式;后者是错误,前者不一定是错误。“意义暧昧”这种语害的问题是语意不明,意思尚未清楚,无所谓正确或错误。例如医生说:“你身体有某些毛病。”医生的职责是诊断病人有什么具体的疾病,这种含混的说法就是意义暧昧。至于“言辞空废”这种语害,其问题在于所说之话虽为真,却是多余的。例如,某社会研究调查说:“阿妈是女人。”这句话必然为真,但却欠缺经验内容。又如“自私”这个例子,有些人甚至将它扭曲为“舍己为人也是自私的,因为他们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要帮人的欲望”,那就是将“所有人是自私”这句话变成了“空废命题”,必然为真,却是废话。

不过,语害和谬误不一定互相排斥,例如前面所讲的歧义谬误,是混淆了字词的不同意思而导致错误的推论,所以亦可以解释为“概念混淆”的语害。既然谬误是“错误的思考方式”,识别谬误自然就可以改正错误的思维,提升思考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误解了谬误的意思,将知识上的常见错误当成是谬误,例如所谓“艾滋病的十大谬误”,不过是一般人对艾滋病的误解。但很明显,知识上的错误并非思维上的错误。

谬误有很多种类,在这里当然没法一一说明,我只能提出谬误的分类架构,及简单介绍几个常见的谬误。在众多谬误的分类架构中,我认为以李天命先生的“四不架构”最为实用,李先生将谬误分为四大类:不一致、不相干、不充分、不当预设。其中,第二和第三类大多是错误的推论,不相干是指前提对结论毫无支持,不充分是指前提不能充分支持结论。这四类谬误的严重性依次递减,判定时可按顺序检查,甚为简单易用。

四不架构



我认为,最本能的谬误应是“诉诸人身”,看看小孩子争论就会发现,最终都会牵涉对方的人身因素。一般来说,说话成立与否跟说话者的自身因素是不相干的。诉诸人身多是攻击对方的自身因素,如种族、阶级、出身、性别、人品和动机等,把这些当作攻击其言论的根据,例如:“他是同性恋者,所以他的话根本不需要理会。”所以又称为“人身攻击的谬误”。但要注意的是,“人身攻击”不同于“人身攻击的谬误”,不少人会将两者混淆,至于人身攻击是否妥当,就不在此讨论。

另一种常见的谬误是“离题”,赤裸裸的离题很容易被人发现,所以离题也要讲求技巧,常见的手法是利用诉诸人身来离题,例如被人批评时,就说对方心怀不轨,将视线转移到对方是否有此动机,避开了有关的批评。还有一种常见的手法,就是扩大对方的论点而加以攻击,例如,记者问:“政府为什么不能解决市民的住房问题?”政府官员回答:“世事并不完美,政府不能够帮助每一位市民置业。”要留意这句开场白“世事并不完美”,接下来的话往往就是离题。

为回避问题,很多政府官员都“善于”离题。而政府官员的另一种常犯谬误则是“预设结论”,结论是有待证明的,预设其为真明显是不妥当的,所以归类为不当预设的谬误。例如有人问政府官员:“为什么失业率这么高?”官员则回答:“因为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前提不过是换了些字眼,所表达的意思其实跟结论一样,这样答了等于没答,可视之为“废答”。

坊间很多讲思考方法的书,其实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考方法,例如说批判思考要有怀疑精神,怀疑是一种态度,并不是思考方法。又如,已故著名填词人黄霑先生在其“创意与创造力”的讲座中,就混淆了带来创意的“方法”和“思考上的方法”。比如说轻松有助于创意的出现,但这是态度,并不是思考方法;至于brain storming(头脑风暴)和mind map(思维导图)等方法也非思考方法,而是做事的程序。产生创意的思考方法只有两种,一种是组合法,另一种是转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