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无归处是归处:吴镇的“渔父”画题(文人画的真性)
- 朱良志
- 2327字
- 2021-07-09 14:33:02
一、“渔父”话题的由来
渔父,是中国古代哲学和艺术中的一个老话题。楚辞和《庄子》都有《渔父》篇,楚辞《渔父》中的“屈原”洁身自好,所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不愿与俗世同流合污。而渔父则认为,君子不应凝滞于物,应该与世推移,任运而行。《庄子》杂篇中的《渔父》,通过“孔子”与渔父的对话,讽刺儒家欲以仁义来教化天下的积极用世观,而“渔父”则是庄学的化身,他提倡顺化一切。这两段对话中的渔父形象,都推重任运自然的思想,这可以说是传统思想中“渔父情结”的基本思想基础。春秋时代范蠡(前536—前448),助越王灭吴,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浮沉于江海之间,这也对后代“渔父”艺术的发展有所影响。
汉魏以来,渔父形象侧重在“隐”的一面,也就是“渔隐”。然而至唐时,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以张志和(732-774?)为代表的渔父艺术由于受道禅思想影响,渐渐由隐者之歌转向禅者之歌。张志和自号烟波钓徒,他的《渔歌子》(又称《渔父词》)存世有五首:
《渔父词》表达了泛浪江湖、优游性海的思想,所谓芦中鼓枻,竹里煎茶,极尽优游。张志和与陆羽、裴休为友,志和隐居不出,二位问与何人往来?志和答称:“太虚作室而共居,夜月为灯以同照,与四海诸公未尝离别,有何往来?”[2]志和的不来不去、乐在风波的精神,具有明显的禅者风范,与隐者态度明显有别。志和是一位画家,其所作《渔父图》多本,但无一得存[3]。其生存方式,几乎被后世文人奉为神灵。
张志和与颜真卿为好友,《太平广记》卷二十七载张志和传记《玄真子》,其中引《续仙传》云:“玄真子姓张,名志和,会稽山阴人也。博学能文,擢进士第。善画,饮酒三斗不醉,守真养气,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天下山水,皆所游览。鲁国公颜真卿与之友善。真卿为湖州刺史,与门客会饮,乃唱和为《渔父词》,其首唱即志和之词,曰:‘西塞山边白鸟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真卿与陆鸿渐、徐士衡、李成矩共和二十五首,递相夸赏,而志和命丹青剪素,写景夹词,须臾五本,花木禽鱼,山水景像,奇绝踪迹,今古无伦。而真卿与诸客传玩,叹服不已。其后真卿东游平望驿,志和酒酣,为水戏,铺席于水上,独坐饮酌笑咏。其席来去迟速,如刺舟声。复有云鹤随覆其上。真卿亲宾参佐观者,莫不惊异。寻于水上挥手以谢真卿,上升而去。今犹有宝传其画在人间。”这神乎其神的描绘,无非强调志和的“渔父情结”中包含着深广的生存智慧。
后张志和六十余年而出的南宗禅僧船子德诚[4],对志和思想多有发展,在中国哲学和艺术领域具有广泛影响的“水禅”于此得以建立。
船子是药山惟俨(751-834)的弟子,侍奉药山三十余年,药山圆寂后,他飘然一舟,泛于华亭、吴江、朱泾之间,在小舟上随缘接化四方往来之人,世称船子和尚。他“讨小船子水面上游戏”的方式[5],开创了禅宗山林禅之外的又一天地,受到禅门内外的重视。
船子在“打篙底打篙、摇橹底摇橹”的生活中,悟得他的“水禅”。他的禅法尽在存世的三十九首《拨棹歌》中[6]。《拨棹歌》的体式有明显仿张志和《渔父词》的痕迹。船子将艰深的大乘空宗哲学通过渔父的咏唱表达出来,以诗的意象传达抽象的佛理,悟禅者被化为一个特别的渔父,一个意不在钓的钓者。
如“别人只看采芙蓉,香气长粘绕指风。两岸映,一船红,何曾解染得虚空”,短短几句诗,生动地表现出佛教超越声色的空观思想。又如其“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句句是道语。禅宗有“芦花两岸雪,江水一天秋”的说法,此诗就是以一片空明来写觉悟者无住于心的境界。再如“揭却云篷进却船,一竿云影一潭烟。既掷网,又抛筌,莫教倒被钓丝牵”,传神的语言中,蕴藏着丰厚的生存智慧。虚舟纵逸棹,他的三十九首《拨棹歌》所要晓谕的,就是人如何摇动自己生命的桨。
船子的意象符号清新而又活泼,《拨棹歌》的语言既通俗又形象生动,其下世之后,他所开拓的“水禅”迅速在道俗中流布开来,甚至成为后来文人艺术发展的思想资源。
注释:
[1]此五首词附于唐人李德裕集后,《全唐诗》亦收录。张志和也是画家,《历代名画录》卷十载:“张志和,字子同,会稽人。性高迈,不拘检,自称烟波钓徒。著《玄真子》十卷。书迹狂逸,自为渔歌,便画之,甚有逸思。”《唐朝名画录》将其与王墨、李灵省三人同列为逸品,云:“张志和,或号曰烟波子,常渔钓于洞庭湖。初,颜鲁公典吴兴,知其高节,以渔歌五首赠之。张乃为卷轴,随句赋象,人物、舟船、鸟兽、烟波、风月,皆依其文,曲尽其妙,为世之雅律,深得其态。”
[2]颜真卿《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全唐文》卷三百四十。
[3]张丑《清河书画舫》言及志和《渔父图》曾为南宋贾似道收藏,元初落入赵与懃手,后不见传世。
[4]船子德诚,唐代禅僧,生卒年不详,药山惟俨法嗣。传法夹山善会。
[5]静筠二禅师《祖堂集》卷五。
[6]此书宋代吕益柔刻石于枫泾海会寺,其跋云:“云间船子和尚,法嗣药山,飘然一舟,泛于华亭、吴江、朱泾之间,夹山一见悟道。常为《拨棹歌》,其播传人口者才一二首,益柔于先子遗编中得三十九首,属词寄意,脱然迥出尘网之外,篇篇可观,决非庸常学道辈所能乱真者。”1322年(至治壬戌),由元释坦(法忍寺院住持)据石刻辑入《机缘集》,二卷,前有华亭朱泾船子和尚机缘,言其生平事迹,后有《船子和尚拨棹歌》三十九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曾出版此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