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你需要知识来喂养自己——是什么在刺激着我们探寻和成长?

| 自我探索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吗

自我探索,心智的成长和升级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吗?拿这个问题去问任何一个教育从业者,你得到的答案必定的肯定的:是的,我们都应该在向往进步,并且能够进步。

但在心底里,他们都知道,有一些人,确实是『不可教』的(注意,是不可教,强调的是老师教不了,不是这个人没有用),很多中小学老师都会发现,某些学生不需要老师反而学得很好,还有的人却会不可避免的脱离读书这条路,经商成功的占少数,踏实工作的占一部分,成为社会闲杂人员的,又占一部分。

在这里我们涉及了两个问题,一是对现代教育试图培养均等化人才,要将所有人削成相同的螺丝钉的批判,这属于另一个话题,会在另一篇文章中讲;在本文中我主要想谈谈第二点,那便是由这个事实延展出来的话题:一个人能够接受教育(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自我教育,比如不断读书学习精进),能够被知识滋养的慧根,或者说潜质,到底来自于哪里?

或者,换一个问法,像一位读者向我提出的问题一样:学习、自我探索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吗?如果不是,那拥有什么特质或者经历的人会有自我探索的渴望及需求?

| 苹果树上长出苹果是因为这是一棵苹果树

对这个问题,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而问到条件,他们多半都会以人生的痛苦或灾难作答,能想到的例子,也不过就是些哲人和思想家的人生经历。

但他们把因果和先后关系搞反了,这就像你看到游泳运动员身材好,便以为游泳能帮助塑形,但实际上是因为这些人身材好,在水中阻力小,游泳游得快,才成为了专业运动员。

同样的,在不断的精进的人,思想家与哲人们并不是如大家想象的『在苦难中奋发』,苦难是人所不能控制的,每个人都会经历人生的苦难,丧妻丧子,家国破碎对人人都是平等的,除了这些哲人,苍生大众也在一起经历。

你不能说哲人是『因为苦难』才有了那些思想,哲人有这些思想,首先是因为他们有反思的能力,有这种慧根,苦难在哲人身上并没有什么特殊性,他们也是在均匀的接受世界的扫射。

所以,苦难并不是促进我们反思和成长的第一性原因,它最多最多,可以算作催化剂,你给苹果树施了肥,但这并不影响它结出的果实的本质,苹果树上长出苹果而不是梨子是因为这是一颗苹果树,而不是因为你施了肥。

那种说什么人生困顿才选择遁入书本,或者奋发成长的,不过是一种偏见,一种意淫。

| 别问我为什么乌龟不长犀牛角

在《哲学是强者的思维苦旅》这篇文章中,笔者也谈到过类似的问题,选择哲学的人,往往都是把人生处理得不错了,因为有更多的闲暇、精力和智力,才投身于艰涩的哲学学习。

那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刺激哲人们去探寻,在刺激人群中一部分在不断精进,是什么东西决定了一棵树是苹果树?

我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我认为这个问题不必有答案,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伪问题』。

它有点像问『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产生科学』一样,科学本就是西方的特殊文化之下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科学是只有西方才有的,问这个问题,就像问为什么乌龟不长犀牛角一样愚蠢。

所以你能看到,对于什么在刺激我们去探寻,我认为存在一种原因,我并不否认它的存在,但我认为这种所谓的原因是『内生』的(注意,是内生的,这个词很重要,是内生,而不是先天)。

这并不是说能反思的人更高级还是怎样,我想说的是,能反思的人是个苹果,反思能力没那么强,没有那么大欲求的人是个梨子,你一个梨子就就不要去问为什么苹果是苹果的味道了,没有意义。

因为反思,思想,并不是什么高级东西,你的生活有它没它,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哲学与思辨是强者是思维苦旅,这些问题想与不想,并不影响你挣钱,不影响你的家庭和人际关系。相反的,智慧不够,在这些问题做些三脚猫的反思,反而会让你在世俗生活中处处碰壁。

所以,对『学习、自我探索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吗?如果不是,那拥有什么特质或者经历的人会有自我探索的渴望及需求?』这个问题,我的最终回答是:不是,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的是,如果你认为这些东西很有吸引力,那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这是你保持自己的生命力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抱歉,你是一个苹果,抱歉,你需要思想来喂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