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玲珑骰子安红豆

七月初秋,风轻云淡,阳光不燥。趁着秋意尚未转凉,妻子想要出去游玩。我便放下手上工作,陪她去洱山看了红豆。

洱山不是名山,周边也没有大川**,可以说是名不见经传,也因此鲜被人知。但在洱山山麓下,有着一大片红否杉树,密集成林,向洱山南麓延伸数十里。这片红杉林平日里与诸树无异,无非就是枝叶稠密,深绿盎然。但倘若是夏去春初之际,可就别有一番景致了。

我和妻子在石板路前停车,接下来的路可就要步行了。这条由林工开辟出来的路很长,直达林深处,最后可由此登顶。那里我曾去过一回,有一座规模不大的阁楼建筑群。登斯楼,可揽胜城市景象,风景倒是壮阔。但城市毕竟喧嚣,看久了也就兴致缺缺了。

山路寂寂,不见人踪。有些路段被参天树木的繁荫覆盖,阳光鲜能透过叶隙筛落,晦明不定,仿佛日昏之时,给人以一种悄怆幽邃之感。印痕斑驳的青石板路似是诉说着它那古老的运命。越至深山处,我越不怀疑或许能看见一头花色斑斓的鹿。李白写:“林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或许也是这一模一样的深山场景吧?

突然,一道鹧鸪声从林深某处扩散开来,打破了原本的万籁寂静。而随着缓缓前行,视野也豁然开朗明亮。

眼前是一大片红豆杉林,向南麓天边延伸,无边无际。树上簇簇红豆,红艳似火,离远看很容易误以为是鲜花怒放。红豆也落满地面,静静待在漆黑湿润的壤土里,格外炙眼。我看过许多山麓下的红杉林,却没有一处能够与洱山的媲美。洱山的红豆是那种娇艳欲滴的红,表面光滑,泛着淡淡光泽,就好像一件玲珑精美的玉器。

其实红豆杉所结的红豆是有毒的,也就是说它和我们素日里食用的红豆有着霄壤之别。

古人对于红豆是有着特别情愫的。他们把它称作“相思豆”,以此来寄托长相思之情。于是红豆也就成了文人诗作中的常客。这其中以王维的绝句为最佳。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而红豆之所以被寓以相思,是有一个故事的。

相传汉代,有男子背井离乡,远戍边关,经年不归。他的妻子日夜登皋远望,望穿秋水,盼其归来。她的相思之泪流尽,齐出血泪,滴滴鲜血落到地上,最终变成颗颗玲珑红豆。红豆在土壤里生根发芽,逐渐枝叶稠密,形成一大片红豆杉林。可那位女子等待至死,也未能等到丈夫的来归。

才思敏捷,八叉成韵的温庭筠,词风秾艳精致,就曾为此写下一句诗。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妻子捡起一颗洒落在土壤中的红豆,摊开在手心,惊喜道:“看!像不像是小小的糖葫芦?”

我哑然失笑,真是被她的可爱想象折服了。古往今来,能把红豆和糖葫芦想到一起的,她可能是第一人。

我和妻子由南麓登山,石板路宛宛转转,在一颗漆黑的老古柏下忽然岔出一条小径。这条小径很破旧,两边低矮不齐的灌丛肆意生长,已有些要将其埋没的趋势。不同于青石板路,小径是由碎石铺成的,看上去有些随意潦草。我来洱山不下五次,从未发觉过它。它的幽邃神秘仿佛有某种魔力,趋势我踏步而入,进行一场未知的旅途。

妻子和我自然不肯放弃这次探险的机会。起初,这条小径还洒落明媚阳光。但随着逐渐深入,低矮灌丛变成了参天柏树,阳光难以渗下,环境幽暗。四周寂静,就连深山的鹧鸪声都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踩踏碎石发出的声音响亮清晰,窸窸窣窣。在这种幽闭晦暗的环境下,其实是有些渗人的。

我和妻子继续前行,但一颗被拦腰撕裂的巨大柏树挡住了前方的去路。很难想象,到底是何种力量,竟能将这么一大棵粗壮的柏树生生撕断。难道是狂风?但不能仅此一颗遭遇不幸吧?但除此之外,我真的想不通还有什么能将此事做成了。

前面的路愈发昏暗,却始终不到尽头。妻子有些怯生生,已经不太敢继续往前走。我也在考虑,毕竟入山太深了,或许应该返程了。

就在我犹豫不定时,后面突然传来一阵细碎脚步声。然后有两道身影拐入眼帘,是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妇。

老夫妇看见了我和妻子,先是惊讶一声,然后笑着问道:“也是来看鼠鞠草的?”

于是我和妻子打消了返程的念头,和这对老夫妇一起缓缓前行。

不知不觉,这条幽邃小径,终是有了尽头的迹象。碎石逐渐消失,前面灌木丛出现一道充满光亮的豁口。

那是很宽阔的大山坡,绿草茵茵,脚感舒适,如羊绒毛般柔软。鼠鞠草遍布满山坡,随风而动。此时未值花期,看不到冯至所写的白色绒毛的可爱花朵。它的花期有两次,一次是暮春,一次是初秋,花开之时,漫山遍野都是盛开的金黄。这种蔚为壮观的绝美景色,甚至毫不逊色北美大草原的粉黛乱子草。

我断然是不知道洱山还有这种地方。本以为名不见经传的洱山只有红豆和楼阁建筑群值得拜访。我敢断定,来过此处的人不会很多。洱山就已经游人寥寥了,何况是藏匿山深处的此地呢?

我和妻子坐在草地上,沐浴着和煦阳光。不远处,那对老夫妇相互依偎而坐,眺望远处风景。一切都是如此美好,风也温柔,轻轻拂过茵茵草坡。就如冯至所写,“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

日暮时分,见证了此处极美的日落。天边粉霞尚存,我和妻子心满意足,和那对老夫妇告了别,开始返程。

“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生命许多滋养。”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下次来时,一定要作个闲人,满山玲珑,尽收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