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法家的情怀

谈法家诸子之前,我想到了“情怀”一词。虽然法家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好(后世舆论都是儒家主导),与冷酷无情的形象牢牢地绑定在了一起,但我认为至少知名度很高的几个法家巨擘,都是很有情怀的。什么是情怀?忘我无私的公的精神、事业奉献精神、自我牺牲精神。吴起为楚变法,结局是被乱箭射死;商鞅为秦变法,功高如天,结局是被车裂而死;韩非则因劝谏秦始皇成就事业,被李斯害死。王荆公(王安石)亦儒亦法,但从变法这事看,他更是一个法家角色,最后结局也不太好,虽未亡身,但身败名裂,甚至被列为“奸臣”。这些人之所以结局不好,并非智力不及,谋国未谋身而已!谋国不谋身,这就是情怀!也是一种至情至性!

法家的这种情怀甚至是其他百家所不能比拟的。道家把保己养生放在第一位;儒家尚有“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想法;墨家虽博爱、不吝生死,但实无统国之大纲领,所以最后的归宿是游侠而已;纵横家是最自私、最没原则的一派,毁一国成一己之私而不皱一下眉头。诸葛亮有一言流传千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实这句话也是“吴、商、韩、王”的真实写照。如果说从学说看,法家思想基于人性是“喻于利”的,那么从情怀看,这些法家巨擘其实是“喻于义”的!

法家知名度最高的是商鞅和韩非,一个在实践上成就莫大事业,一个建立了系统的、完整的法家理论,可谓集大成者。我认为,可以说商鞅思想是国本主义,韩非思想是君本主义,所以也可以称《韩非子》为一本君主学。韩非思想其实也以强国为目标,不过他认为强君是强国的必要条件,要先强君才能强国。这样看来,商鞅思想更直接、更坦荡,韩非思想更重视技巧性。在战国那种形势下,韩非思想有更好的适应性,商鞅思想的适应性要差一些,幸运的是他碰到了一个同样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的秦孝公,其抱负才得以施展。

我刚讲法家往往有情怀,但申不害是个例外。申不害是法家“法、术、势”三宝中“术”的奠基人,“公”是“法”的基本属性,“私”是“术”的基本属性,当有术无法或重术轻法时,就会失去“公”的立场,接近于纵横家了。这就像现代的上市公司,术追求的是短线飘红,但多以牺牲长线利益为代价,后期必走向深绿。所以申不害相韩,并未让韩国真正强盛起来。不管怎么样,申不害“术”的思想是韩非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

我认为,法家诸子中最被低估的一个是慎到(慎到文章佚失很多,传世部分是残缺的,《韩非子》中引述了不少慎到的论述)。为什么说慎到被低估了?慎到思想兼黄老道家与法家思想,算是由道入法,其思想高度有商鞅、申不害、韩非所不及处。试看下面慎到讲的一句话。

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

立国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君也;

立官长以为官,非立官以为长也。

我觉得这段话比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荀子的“民如水,君如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还要剔透!我想正是因为慎到思想太高、太超前了,所以才会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