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和学习,不同年龄段儿童发展的匹配策略

一、孩子总喜欢玩游戏,应该怎么办

心理老师王超认为:孩子喜欢玩游戏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在儿童的成长发育过程中,游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成长训练方法。游戏教学符合孩子的学习规律,让孩子保持学习兴趣的同时发展孩子的社交能力。对于家长们来说,更忧心的应该是电子游戏,尤其是现在的网络电子游戏。

因此,我建议:

1.正确看待孩子玩游戏这件事情,凡事有度,只要不是太长时间,是可以允许的。

目前的小学环境中,电子游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手段,如果不懂电子游戏,没有接触过电子游戏是很可能被排除在班级主流的社交圈子外的(尤其是男生)。被排挤所造成的影响远远大于沉迷电子游戏带来的。同时,游戏对于孩子的反应能力、感统能力有很好的训练作用。所以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们玩游戏的时间而不是完全杜绝。

2.需要和孩子约定,完成每天规定的任务之后可以玩游戏。

家长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来增进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在此之前需要和孩子约法三章,学习要全情投入,不能偷玩手机。在设定任务时需要合理,不能过多,同时也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些任务,增进孩子的公平感,以身作则增强孩子的规则意识。

3.替代性游戏。

家长们可以购买一些创造性的玩具(拼图、积木一类),作为电子游戏的替代性游戏。这些玩具能满足孩子对游戏的大多数需求,而作为家长,我们还可以陪伴孩子一起玩。作为有目标、有难度的游戏体验,共同完成目标后,能够很好地增进亲子关系。

二、对于孩子来说,有什么适合放松的娱乐方法呢

心理老师王超认为:对于上小学的孩子来说,适合他们的放松方法有很多,这个年纪的孩子对外界的事物保持着新鲜感和求知欲,对于人际关系也是非常渴望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几个小学生聚在一起玩一些很无聊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游戏内容并不重要,和同伴交往的过程很重要。家长们首先需要明确让孩子放松娱乐的目的是什么。很多家长在陪孩子的过程中为了有自己的空间或者图省事,就会扔给孩子一台iPad或者手机让孩子自己玩。这种情况虽然很省事,但后续会出现很多问题。这里并不是说让孩子完全杜绝电子产品,如何使用好电子产品,如何把握使用的度才是关键。同时我们还需要明确,让孩子娱乐放松的同时希望孩子获得什么?或者家长们希望获得什么?

下面是根据心理学相关的推荐总结出来的方法。

1.对于低龄孩子(一年级到三年级),家长可以陪着孩子一起进行逻辑思维题目竞猜。逻辑思维题目类似于以前的脑筋急转弯,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寓教于乐的同时也可以增进亲子关系。

2.对于低龄孩子(一年级到三年级),家长可以陪孩子玩抓石子、打弹子、叠叠乐等需要精细动作的游戏,训练这个年纪的孩子的感统能力。

3.对于高龄孩子(四年级到六年级),乐高类拼装积木是非常好的玩具。我推荐的是普通款乐高积木,相对于其他需要按照图纸拼装的乐高,普通类乐高更能够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协作精神。

4.可以根据孩子的特长,在家里给他们安排相应的管理工作。比如好动、爱表现的孩子可以让他们进行行为管理工作,管理家里其他人的行为;细致温柔的孩子可以参与到家庭的美化布置中,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装饰家里;等等。这个目的是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工作中,通过发挥他们的优势建立自信,同时形成和家庭的联结。

5.正念训练是一种非常好的放松方式。目前很多的视听App里都有相关的音频可供下载试听。对于长期受到焦虑困扰的孩子,每天按时进行正念训练是非常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