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武备

好在,魏通并没有出尔反尔,工地上的粮食最终得到了稳定的供应。

有了这个保证,工程的进度就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了。

在众人的努力之下,这条水渠延伸的速度很快!

转眼间,便已经到了九月了。

此时,干渠已经是大致完工,只剩下了一些收尾的工作。

除此之外,便是支渠的建设问题。

相对来说的话,这个就比较的轻松一些,毕竟工程量更小。

但即便是如此,这事还是不得不暂时搁置下来了。

因为,已经进入到了整顿武备的季节。

大赵律令,每年的秋季九月,境内百姓凡是年满二十的,都要进行统一的武备训练。

而主持这一项事情的,便是各县的县尉。

说起来,这应该是县尉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候了。

虽然想要将工程全部完工再说,但武备这事不是他能够抗拒的。

更何况,虽然还没有到二十岁,但他是一乡啬夫啊!

他得带着乡里的壮丁们,一起到县城附近去参加这武备训练。

本来,这应该是亭长的职责。

但也没有办法,谁让这些年来,乡一级的很多职责,都已经渐渐的转移到了啬夫身上呢。

亭长么,基本上就是只负责一个地方的治安,以及迎来送往之事。

虽然秋高气爽,但这太阳一样的毒辣。

宽敞的校场之上,高柳县的青壮们,正在一些军卒的带领之下,刻苦训练着。

在这一点上,大家的觉悟就比较高了。

毕竟,高柳县这地方离边境不算太远。

而且还同时面临着两个强敌,大家都知道武备的重要性。

因此,虽然是辛苦,但基本上没有几个人喊累的。

陈谦虽然没到年纪,但此时也一样站在队伍之中,跟着大家一起训练。

不仅是他,王卞他们三个也都在这里。

武备的训练内容主要是刀、枪、箭、盾四项。

又因为靠近北边胡人,所以还多加了一项骑马!

毕竟,胡人可都是来去如风的骑兵,不练不行啊!

这要是换成在江南之地的话,恐怕此时就得在水里和船上训练了。

“暂时休息一下吧!”

县尉韩道一身武服,头戴武冠,大热的天还穿着一身两当甲!

此时抬头见时间将近中午了,便下令暂停。

众人闻言,立刻欢呼了起来,纷纷放好兵器,跑到树荫之下乘凉喝水去了。

陈谦先去看了一下本乡的那些人,了解了一下他们的情况。

而后,这才跑去和王卞他们说话。

“这天可真热啊!我这衣裳都湿透了!”

孙小北人更胖一些,此时不住的吐着舌头,的用片树叶扇着风。

见他这样子,陈谦不由的笑了起来,把水递了过去:“热是热了点,但也没有办法,谁知道敌人什么时候会杀过来呢!”

“说的是!真要是开战了,难道因为天气热敌人就不打了?”王卞看了他一眼,撇了撇嘴。

韩靖一脸严肃:“现在累一点,将来真要是上了战场,活下来的几率也就高了不少!至少,相比死在战场上,这点累还是值得的!”

“唉,可惜咱们也没有见识过真正的战场!否则,这一身武艺岂不是无用武之地么!”

王卞则感慨着,他对于上战场一直都有着特殊的热情。

“你们以为战场是什么好地方?”

就在这时,从身后忽然传来了一个声音。

陈谦闻言往后一看,原来是韩道走了过来,连忙站起身来行礼。

王卞尴尬的挠了挠后脑勺:“嘿嘿,我也就是说着玩的!”

韩道看着眼前这几个年轻人,不由的暗自摇头,当真是初生之牛犊,连虎尚且不惧啊!

自己是上过战场的人,战场上什么情况,那是一清二楚。

如果真有可能的话,倒是希望儿子韩靖永远都不要上战场才好。

“听说您曾经和梁兵打过仗,不知道咱们赵军与梁军相比,可有什么差距吗?”陈谦给他倒了碗水,趁机询问。

韩道接过水,直接在旁边一屁股坐了下来:“说到这个,便给你们说说也无妨!”

他也是有意要对众人讲一讲这里面的事情!

毕竟,谁都知道梁国乃是赵国最大的敌人,时刻有着并吞赵国之志。

相比之下,鲜卑虽然也是强大,但他们想要的不过是南下劫掠罢了。

“梁国据有中原及辽东、青州之地,国势强盛,兵甲犀利,人口众多。从这一点上来说,咱们赵国是远远比不上的!”

“尤其是十年前当今梁帝王敬登基之后,进攻之势越发猛烈了。”

“短短数年间,北服高句丽,南夺徐国之青州及兖州一部,还有咱们大赵的上党。可谓是威势正隆!”

现在的梁国皇帝叫王敬!

十年前,他发动了政变,逼迫自己的幼侄,年仅十岁的梁质帝王献禅让而登基。

但不得不说,此人的确是一个帝王之才。

登基的第三年,在稳固了自己的位子之后,便开始对外征伐了。

先是夺了宋国的河内之地,第五年便夺了赵国的上党。

也就在同年,他将都城由蓟都迁到了邺城。

而到了第七年,也就是三年前,梁国一举攻下了本属于徐国的青州,也就是山东半岛那一块。

这使得徐国的国土一下子减少了近一半,由一方大国变成了一个小国。

如今的徐梁两国,乃是以春秋战国之时的齐长城为界。

若不是靠着这个地方,恐怕他们早被梁国给灭了。

也就在今年初,梁国正式改元正统。

王敬的心思可想而知,一统天下之心昭然若揭啊!

本来么,梁国就一直都对天下号称自己乃是正统。

因为梁国的开国皇帝,乃是新朝宗室的远支末裔。

他们自认为有继承新朝天下的正当性,但这一点,却是不被其他国家所承认的。

正是为了避免落入新朝继承权这个桎枯中,赵国等国在建国之后,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汉朝的那一套制度。

为的,就是将自己与新朝区隔开来,从而是抹去所谓造反的烙印。

而王敬的野心越大,对于赵国来说也就越是危险。

原本还有着太行山这一道天然的屏障在,压力可以小得多。

但自从上党一失之后,这个屏障便破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