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学经典更是浩如烟海!这些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正是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播和不断发展。诵读,是对文学作品的二度创作,就像为文字插上声音的翅膀,让她飞进万千读者的心中!

高海燕于2011年担任百善中心小学校长,适逢学校由临街老校搬至新址的时候。海燕校长借助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全省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难得机遇,针对当时普及教育中的粗放弊端、应试教育中的低效高耗以及制度建设中的相对滞后,开始寻找一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心灵成长、学业发展和品质提升、促进事业臻于至善的教育,用心演绎着“一个校长与一所学校”的时代传奇。她倡导并落实了“为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每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办学宗旨,促使学校整体上进入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提高质量的新阶段。“经典诵读”是她极力推行的重大工程之一,高校长凭借多年的教学积累和实践探索,编写了这本《中华经典诵读本》。如今,经典诵读及其滋养下的润泽环境氛围与多元丰富课程,让孩子们释放生命的天性,恣意生长优势潜能,享受教育人生的“野趣与高贵”。理想和激情实实在在地聚焦在这样一个学校领导者身上,就有了那么多令人刮目相看的建树。

海燕校长把经典诵读作为民族精神教育规划中的重要板块之一。优秀的古典诗文、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以及反映改革开放新成就的优秀作品都在诵读之列。这些作品既是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蓝本,也是学校展示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经典诵读,不仅引领学生在近看是碎片、远看是长河的时间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更让教育多了一份洁净、多了一份优雅、多了一份亲和、多了一份生动,在促进师生教学、强化校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文化的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同化为全体师生的思想行为。经典诵读,引导着学生通过自我认识培养自信的品质,通过自我要求培养自强的品质,通过自我践行培养自立的品质,通过自我评价培养自尊的品质,在奠定全面、优质、协调、可持续的教育发展基础方面影响深远。

《中华经典诵读本》一书的设计专题主要有三种方式:按照同一主题设计专题,按照文学名家设计作家专题,按照季节或节日设计专题。总体上看,注重通过三维空间的知识提供精神层面的营养,注重对反映历史前人在大智慧情况下产生的一些文字记录进行整合,注重通过诵读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中华经典诵读本》一书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首先,本书确立专题主题的立足点较高,能面向全体学生,坚持育人为本,多样化的主题紧扣当今核心价值观导向,突显诗文诵读材料中蕴含的爱国精神、民族正气、忧患意识、爱岗敬业、热爱自然、博爱胸襟、正义公平等正能量,有助于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有助于打造学生人格底色。如“青春中国”专题,诵读四首爱国诗情极浓的诗文;廉洁文化专题“要留清白在人间”,精选五首表现清廉正气诗文;献身家国诗篇选择九首诗篇,主题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杜甫诗歌诵读专题精选九首杜甫诗歌,主题为“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抒写相思真情的十首诗,拟为专题“只有相思无绝期”;悯农诗词七首,拟题为“直面人间疮痍,同情民生疾苦”。

其次,读本紧扣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并以之为主体,适当拓展相关主题相关作品。篇目选择精当,有利于学生立足当下教材学习,进行必要的诵读拓展,拓展篇目大多为脍炙人口的诗文名篇。

最后,编写体例富有创意,精致实用。每个专题有诵读开篇、诵读建议、诵读诗文简注及理解欣赏、诵读结语四部分构成。此设计体例,既适合每日大课间集体诵读,也适合集中式诵读比赛之用。

另外,诗文注释简洁精当。凡课内学习作品尽量不加注释;凡课外拓展作品,也只在易错读音处加注,不易理解处加注。需要强调的是,本书尤其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内容的拓展。如《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道德经》《庄子》、毛泽东经典诗词、诸子百家散文精品等内容多有涉及。

我相信,阅读《中华经典诵读本》并践行其内涵要义,一定能启迪心智、涵养性情,激发中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从而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我期待着《中华经典诵读本》之花开遍每一座校园!

张云波(安徽省著名特级教师)

2020 年8 月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