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一部神魔小说《西游记》问世四百年以来,让世界知道了西游文化,让孙悟空与二郎神神话人物声名赫赫,几乎没有几人不知道孙悟空的故乡在花果山。然而,提起二郎神的故乡却没有几人知道,各位看官请看《西游记》对二郎神出场的描述: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鋋罗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这首诗既概括了其外貌特征、身世经历,也点明了他家乡住址在灌江。元杂剧《灌口二郎斩健蛟》《灌口二郎初显圣》都点出二郎神故乡在灌口,民国县志记载:数遍九州大地,“灌”字号的地名只有涟水与灌云境内流淌着黄淮下游的一处灌口,这就是我们的家乡灌南所在地。灌南的古今乡土历史流淌着一种神话文化。

或许有人会问,神话文化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将其仅仅看成是一种很普通的神鬼图腾文化的话,可以说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维度的神鬼形象解读,但我们若从考究“二郎神”的传说在灌南流传已久的原因出发,则赋予这种神鬼文化另外一种文脉的诠释——任何神话文学作品都是以深厚的地方史蕴素材为支撑的。据有关专家考证,二郎文化的产生与本地自然灾害有密切关系。古代灌南人民面对自然灾害时,希望有一位水神能够帮助人民消灾,“二郎神”就是人民心目中塑造的战胜大自然的水神。更有专家认为,“二郎神”就是古代帮助人民战胜自然灾害的渔民化身,“二郎神”的兵器就是渔民捕捞的鱼叉,“二郎神”的传说与灌南地区的风土人情相结合,凸显了强烈的地域特色。事实上古代灌南有两大文化——盐文化和二郎文化,而连云港市博物馆馆长李洪甫说:“灌南的盐河跟淮盐文化是紧密相关的,因为水神也是管盐,水不顺哪来的盐,特别是在海边滩涂地区,所以盐民也敬仰水神,也希望水神给他带来方便,带来好处。”由此可见,盐文化也属于二郎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就会领略到另外一种文化的意义,欣赏到古今灌南不一样的文化风景的机会。

解读到另外一种意义,就会惊讶地发现二郎文化还为西游文化提供一些营养成分。《西游记》中的“二圣斗变”、“斧劈桃山曾救母,性傲归神住灌江”

等故事佐证了吴承恩曾深受灌南二郎文化的影响,吴承恩撰文的《明故刘公偕配孙氏合葬之墓》于1979年出土于新安镇(今灌南县城) 南3公里的硕湖乡刘园村;北陈集镇有孙姓的旗杆村、县城南与涟水搭界地方有杨姓旗杆村等事实存在都使这些故事更加有籍可查……这些无不证明二郎文化已经渗入灌南地方文化中,同时也赋予地方文化更深厚的底蕴。

与绚烂多彩的二郎文化一样,古代灌南历史文明同样也是多姿多彩的。早在新石器时代,灌南境内就有人类活动;战国时期灌南先后属鲁国、楚国;秦朝实行郡县制,灌南全境属朐县;汉时境内先属朐县,后设海西县,隶广陵郡。据《汉书》记载,西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刘彻曾下诏封李广利为“海西侯”,置海西候国。灌南全境为其领地,食邑8000户。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李广利降匈奴废侯,遂改置海西县,此为灌南境内最早的建县记载。灌南的一些文人雅士在吟诗作画题书落款时,喜自称为古海西人,当源出于此。

灌南,这个民风淳朴、物产丰盈的地方,是我们的家乡。曾经,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了几千年;二郎文化的精髓也传承了几千年,二郎神又称二郎真君,就是真君子也。家乡一直流传二郎神传奇,其实就是弘扬二郎文化——正直勇义、孝母仁身、舍身忘我、爱国爱民、光明磊落、淡泊名利、勇往直前、精于谋略、无私无畏等精神,这是高中生成长的必备素质,家乡的乡土资源完全可以成为历史校本教育的重要载体。二郎文化丰实了地方历史,地方历史浇灌了二郎文化,两者紧密相联、水乳交融。现在,我们年轻的一代正需要秉承着他们的勤劳智慧,开创着美好的未来历史。对这片土地,我们心中充满了深深的爱!基于这份感情,作为灌南人的我们,应该多了解家乡的历史,更应该为建设和谐的灌南做出应有的努力。这便是我们组织开发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历史是已消失殆尽的过去,而现实又是正在活动着的历史。在编写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教材的过程中,要努力在书中体现时代精神,让其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时代,以发挥史学的借鉴与陶冶功能。

另外我们还应该把研究性学习的触角伸向政治、经济、文化、民俗、人口、资源、环境、家庭等各个方面。怀着这样的理念,我们在教材的内容安排上有意地选取了能够反映灌南历史的诸多方面来加以介绍。第一专题介绍海西的地名文化与政区概况,第二专题介绍海西的古代遗址与碑坊石刻,第三专题介绍海西先贤与灌河儿女风采,第四专题介绍海西盐业兴衰与渔业经济,第五专题介绍海西洼地崛起与知名企业,第六专题介绍海西乡土年俗与淮扬名吃,第七专题介绍海西地方神曲与根雕艺术,最后一个专题介绍灌南的文化名片和旅游休闲。

最后,援引海子的一首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愿我们面朝大海,看到另外一种文化的底蕴,听到另外一种文化呐喊,想到另外一种文化意义,创造另外一种文化愿景——我们已经学会传承二郎神文化。

《二郎故里话今昔》是在原《海西史话》的校本教材的基础上,接受了开过课的任课教师与学生、学校校本教材专家评估组的老师的建议进行修订,对原来的编写体例进行调整,增加了灌南特色文化的盐文化、二郎文化、地方神曲、淮扬小吃、根雕艺术,具体用一条主线、三条分轴线构成了课程的基本框架,即一条主线:二郎文化滋润了灌南大地上辉煌灿烂的文明,传承二郎文化精神,培养我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朴素情感;三条分轴线:历史政治篇、发展经济篇、习俗文化篇;全书分为八个章节,每个章节重新由专人负责,具体分工如下:嵇道鑫负责专题一、汪伟建负责专题二、袁鑫负责专题三,嵇道鑫负责专题四、尹来成负责专题五、孙海涛负责专题六、袁鑫负责专题七,嵇道鑫负责专题八,另外嵇道鑫、汪伟建、袁鑫三位老师为审稿做了大量的工作。本组在编写中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参照了山东高密实验中学的校本教材《夷安史话》的部分体例和相似的内容,另外特别要感谢卜星光老人,校本教材大量引用他编写的《灌南文化史鉴》的史料。毋庸讳言,由于时间仓促、资料不足等客观因素,加之我们能力有限,本教材难免会存在错误或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