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底人间的裂痕越来越深了,到了无法弥补的程度。相互猜疑、相互戒备、自私自利普遍存在。
见面就为鸡毛蒜皮的事吵个不休,把针眼大的事扩展到盘箕大。
“变猪不同槽,捡螺蛳不同丘”。
“合得来就合,合不来就分。”
“各活各的,各劳各得。”
“缺了你天上不下雨?”
等等,吵架时表达的心声。
这只内插竹钉外套两圈竹箍的木桶经历两百多年风雨侵蚀终于散箍了四分五裂了。
先是集体食堂解散接着田地分到了户。
大食堂时用的是大锅大灶,大盆大钵大鼎锅,大饭甑。家庭做饭那些大厨具用不上只需小锅小灶,小盆小钵小鼎锅。
平时大食堂打饭按三十二户头领,如果各家各户起锅搭灶得每家配备一套厨房用具,还远远不止三十二套呢。
多数人家都是四世同堂,三四个五六十岁的老儿子,上十个三四十岁的孙子,二三十个曾孙子孙女的大家庭就有好几家。
在这样的大家庭里婆媳、叔伯兄弟、妯娌间免不了为偏见、偏爱、拘束而闹纠纷。
所谓树大分杈,人大分家。于是所有的大家庭顺势一分到底,凡成了家的男子另立门户。
屈指一算有五十三户。
这个秋季的秋收刚结束锅底就组织二十人的团队带了山货出去预备换回六十五套锅碗瓢盆,因为还有十几个即将成家的。
这个冬季家里的篾匠们做了六十五个竹篮、筲箕等竹制品。木匠们做了六十五个木桶、木盆及六十五台纺车等木制品。
窑匠们烧了六十五口大水缸及一些坛坛罐罐。
泥瓦匠带着其余的人挨家挨户盖厨房砌灶台。
第二年外出打货的人回来了,也就是锅底人第三十二代正式散伙了。
最后一顿散伙饭,所有人都集中在大食堂里。想到今后要各活各的,各做各的,互不受制,互不干扰,再无瓜葛于是都放下芥蒂心平气和坐一起吃个饭。
吃完饭大家乐呵呵分配可动的公有财产。
六顺堂场地上堆着从外面购回的厨房用具,先把五十三口大鼎锅分开放着,一个鼎锅配一口吊锅、一把铜壶、一把锅铲勺、一把火钳、一把菜刀等。
每家领一份回去,剩下的存放在公共的仓房里,留给以后另立门户的。
同样分发了木制的竹制的窑制的物品。
粮食、油料还是统一储存在粮仓里,只按人口一家先领一份回去,吃完了再领。
因为家具配置不全,大量的粮食、油料分下来没有存放的器具、器皿。
有九套犁、耙、扎滚、脱粒方桶等大型农具,每六家人合用一套。
镰刀、锄头、抓耙等小型农具一家几把,人多的多两把。
鸡和猪也分到了户,马、鹿公养着,每五家人一组轮流放养一个月。
轮到分耕地了,耕地主要分布在洞外“前冲”里,
这些耕地依地势开垦的,高低不平,谷中的梯地像海浪一样一排排一层层推出。两边的挂壁耕地像一块块铺在山坡上的随季节变化的彩布。
田土大小不一,有的小到一个斗笠能盖住,有的大到能在里头玩龙灯。
形状很不规则,圆的方的三角的鞋底形的树叶形的茅叶形的百种百样。
此前,公家的土地大家耕作,没人关心田土的好坏和大小,现在这两点成了分田到户的根据。
在丈量土地时他们使用两种计量法,对于规则的田地用步量法,用升、箩、斗、斛为计量单位。
五步为一升,五步面积上的收成刚好盛满一升,十升盛满一箩,十箩为一斗,十斗为一斛。
对于不规则的田地采用数茬和桩的计数法,二十个茬或桩为一升,这二十个茬或桩的收成跟五步面积上的收成一样。
锅底共二百六十五人,有田地一千三百八十九斛七斗八箩,人平五斛,还剩六十四斛七斗八箩。
田地没有按人口数分,而是按户头分,一个户头二十五斛,五个人口的。
各个户头人口不一有多有少,老人的田地搭配在人口少的儿孙家里。
超过五人的另外补。
上等田地分成五十三份做好界限,每份土地上插一个写着序号的木牌,再做五十三个写了序号的阄,每家来一人抓,然后对号得地。
差等田也这样分的,差田包括牛在里面打不了转身的,大的农具不便耕作的,边缘地带的,灌溉不便的。
锅底洞内还有几片用来种菜的田土,一垅一垅的。一家分几垅,垅长垅短也不计较。
说好了,田地五年一调整,老人走了田地拿出来按次序给新加的人。
各家弄清自家田边地界后耕种就自行操作了。
能分的就只有这些,还有一些不能分的:六顺堂、孝敬院、大食堂、学堂、榨屋。
长短六辆水车、五台风车、两台石磨,三个推子,二十台织布机。
还有煮酒的杀猪的打豆腐的抬棺材的棺杠。
这些作为公共财物原封不动放着,人人有份,要用的随时随地用,只是用的时候要爱惜。
洞外的山林共有,茫茫林海无边无际分不了也没有分的必要。
除了出山那条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锅底人的活动范围方圆不过十里。
山高林密、遮天蔽日。断崖、绝壁、沟壑没有绳索、刀斧开路人类无法通过,不时有毒虫、猛兽出没。
就算这片山林属于某户,山上的物产不是一两人能取得出来的,可以说一两人进得了山林出不出得来还是两个字。
自老祖宗一伙定居锅底洞,规定没有六人不准出洞。
因而山林共享,进山取货每家每户都出一个或多个人,收获一般按参加的人头分配。
自田地到户后,大家劳动态度截然不同,懒惰的变勤快,勤快的更勤快。
男人不等天亮就出工了,丢下锄头把拿起刀把,犁上换到耙上。中午的吃饭由孩子送到地头吃,坐下来抽袋烟的功夫都没有。
女人包揽家务,放下锅碗瓢盆,又牵纱织布。
所谓勤快勤快好饭好菜,家家户户又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