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net 1

From fairest creatures we desire increase,

That thereby beauty's rose might never die,

But as the riper should by time decease

His tender heir might bear his memory:

But thou, contracted to thine own bright eyes,

Feed'st thy light's flame with self-substantial fuel,

Making a famine where abundance lies,

Thy self thy foe, to thy sweet self too cruel.

Thou that art now the world's fresh ornament,

And only herald to the gaudy spring,

Within thine own bud buriest thy content,

And, tender churl, mak'st waste in niggarding:

Pity the world, or else this glutton be,

To eat the world's due, by the grave and thee.

第1首开篇就让人几乎跌入俗臼,即通常解读的诗人对男性友人的优生学角度的劝导:希望最优秀的自然物种(包括人类)必然背负着繁衍自我的使命。据说这样的主题在前17首诗作中反复出现,而那位诗中的男性友人偏偏深陷于自恋,任青春流逝,任美丽被挥霍,因为美貌是无法被贮藏的。

全诗第1行说,我们要美丽的生命不断繁殖,我此处引用的是屠岸先生的译文,可是我在“increase”一词上感受到的是增殖。而对于美好生命,我读来的并非是主客体相对,反倒觉得这个生命其实也可以指涉自身。英文表达是模糊的,即我们希望美好的生命能增殖,能保存,这样的感喟或许更能让人共鸣:人人希望青春美好永驻。

有趣的是第2行,其中的“玫瑰”常常与女性美相关,甚至更具体的是隐射着女性的生殖系统。不过此处可以有更宽泛的解读,即将其视为青春美丽的象征。在我的感受中,娇艳的玫瑰在最美的时刻往往会有月盈则亏的感叹,就像巅峰之后必然下坡,花朵的生命何其短暂。

第4行的“his”已经明显指出了诗歌表达的对象是个男性,而此行的“memory”让我凝神颇久,译文将其转喻为“承继芬芳”,可在我读来,美好的生命常常是主观的感受,美在不同的见证者眼里是不同的,但是托付在人的记忆中的美无形却肯定。因此,子嗣能否传承美好的记忆,或者换个角度,美丽的子嗣是否会延续人们记忆中的美好,这似乎是诗歌规劝的重点所在。

我尤其喜欢第5行,不过更愿意用另外一个词来替代译文中的“订了婚”,“许诺”或许更佳,即你已经许诺钟情于你自己明亮的双眸,这样的姿态是自恋吗?确实有人会专注对着镜子,看着自己感到我见犹怜,可如此姿态并不诗意。我总觉得是友人熠熠发光的瞳孔中充满憧憬,他留恋自己青春的感受,喜欢一切新鲜的所见所闻,不愿意进入传宗接代的旧习俗中,也不愿回应周围人的期许。

因此,第7行就更显得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诗意状态,而不仅仅简单反应为“这就在丰收的地方造成了饥馑”,那个与自己作对、叫自己受害的人儿,其实是在积极享受着生命,好奇地追索着世间的奥秘,他美好但常常并不似人们所理解的自恋,而是忘我地追求更深邃美好的世间事物,不愿意早早地进入平庸的人生轨迹。

因而,他对于情感和爱的吝啬,在此似乎比不愿意繁衍子嗣来得更为自然,他对于爱情之外其他事物的好奇和贪婪,却辜负了韶华好时光。

诗末对偶句中的“due”此处也可存疑,什么是应得的一切,是循规蹈矩安身立命的一生吗?不是!“due”在此处,许是对于每个凡胎肉身都公平的时间,你耗尽了时间,最终被人类共同的生命终结给吞噬。

一个吝于婚姻繁衍的人就此活泼泼地展现在我面前,然而这似乎是我们每个人的宿命。如果早早结婚生子是对于上天造物的感恩,那么为自我追寻而洒脱不受羁绊的人难道就是怪物?这样的思考一直延续着,并没有答案。

诗歌要反复诵读,明天会有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