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是指对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产生十分强烈的害怕情绪。恐惧心理出现时,明明知道自己的恐惧是没有必要的,就是不能自我克服与控制,严重时还伴有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心慌、血压升高、出汗、浑身无力、哆嗦、头昏、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当所恐惧的事物或情境不存在时,一切恢复正常。

恐惧心理一般有四种情况:一是对动物的恐惧,如害怕虫子、蛇、老鼠、壁虎、蚯蚓、狗、狼、鳄鱼、蝎子等。二是对疾病的恐惧,如害怕患癌症、结核病、与传染病患者接触,害怕感冒、发烧、咳嗽、肺炎,害怕输液、打针、吃药等。三是对旷野、高空与黑暗的恐惧,如害怕经过无人的楼道、胡同、隧道、山路,害怕一个人待在家,害怕黑天、阴天、下雨、打雷,害怕乘飞机、轮船,害怕乘电梯、空中缆车等。四是对社交的恐惧,如害怕警察、害怕流浪汉等。

小学生恐惧心理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如体弱多病、天生胆小、敏感、脆弱、多疑;有些小学生遭到不良的环境刺激,如家庭发生火灾、同学意外伤亡、目睹惨烈的事件、被猫抓被狗咬、恐怖的影视故事等时,也会引发恐惧心理;有的小学生是受到了家长的吓唬、严酷惩罚,心灵受到沉重打击,形成胆小、敏感、多疑、焦虑等性格特征,一旦遇到突然惊吓,就容易产生恐惧。

恐惧心理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小学生的心理始终处于高度紧张、自卫状态。应该采取积极的心理疗法,主要是多鼓励,多用科学方法讲道理,多疏导劝告,多稳定情绪,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勇敢、坚毅的意志品质,让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使孩子充满自信。

社会、学校、家庭要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开阔小学生的视野,让小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远离恐怖的游戏、电影、电视、书刊与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