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延续下行趋势,同时在肺炎疫情的不利冲击下,经济增速预计回落到5.5%至6.0%区间。未来中国经济仍将面临国内外诸多挑战,从内部因素来看:一方面存在房地产价格危机、地方政府债务、外资撤离和国际金融传导等方面的风险;另一方面同样存在人口峰值、肺炎疫情、外资结构变化、能源价格波动和环境保护等因素导致中国供求两端承压。从外部因素来看,全球经济增长边际走弱、中美贸易谈判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等问题日益成为掣肘中国经济的重要因素。在国内外不稳定因素的扰动下,中国经济未来该如何走?应采取什么经济政策?本报告将对此进行分析。本报告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2020年中国经济安全展望,由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撰写;下篇为专题报告,分别由外部专家撰写。

上篇包括第一章到第九章。

第一章分别从实体经济和货币金融两个方面回顾了2019年中国经济形势。实体经济方面,经济增长维持在官方目标区间,但是下行压力不减。官方数据显示,按可比价格计算,GDP同比增长6.1%,实现了6.0%~6.5%的预期发展目标,但较上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价格方面,2019年,居民消费价格增速上涨,工业品价格增速下滑,CPI和PPI形成逆剪刀差。货币金融方面,中长期贷款增加,拉高信贷规模;实体信贷、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撑社融增速;M2同比增速趋稳。汇率方面,中美贸易摩擦预期反复,人民币汇率整体波动加剧。

第二章分别从国际经济形势、地缘政治风险、中美贸易摩擦、人口峰值、金融因素以及肺炎疫情六个方面对影响中国经济的主要因素进行总结。世界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英国脱欧和中东地缘政治充斥了不确定性,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反复,中国内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且人口已经到达峰值,各种金融因素如房地产、地方债务、国际金融传导等不确定因素增多,肺炎疫情严重扰乱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

第三章从消费、投资以及进出口三个方面预判2020年中国总需求的自然走势。预计2020年消费和投资增速有可能回落,进出口波动幅度较大,增速回落。宏观经济下行预期、人口负增长、网络消费边际递减和肺炎疫情等因素抑制整体消费增速;房地产风险增加、去杠杆、国际经济形势趋弱、肺炎疫情以及不确定性增加等因素抑制增速;多国货币政策逐渐宽松、人民币汇率预计下行等因素对出口增速起到一定支撑作用;进一步对外开放等措施的实施支撑进口增速,但是疫情对外贸形势的负面冲击将起主要作用。

第四章分析了2020年中国总供给的自然走势。2020年,受美国限制中国企业对美高科技产品进口、中国劳动力供给下降、中国对美贸易反制措施以及肺炎疫情的影响,预计2020年总供给增速将呈现一定程度的收缩。能源价格保持低位将对2020年中国经济总供给起到支撑作用。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结构变化将导致中国低端制造业供给下降,高端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供给上升。

第五章分析了中国经济存在的风险点。房价持续下跌和房地产企业债务增加导致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潜在风险;地方隐性债务压力较大、债务到期高峰来临以及资管新规落地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扩大;中国经济下行、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外资企业的撤离进而引发供应链转移风险;世界经济乃至中国经济下行的悲观预期造成企业家信心衰落;2019年美国国债长短期利率出现倒挂叠加,近40年来美国首度出现债务违约风险对金融市场造成潜在冲击,进而可能引发危机转至中国。

第六章在前三章基础上对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自然走势和政策目标进行了研判。自然走势下(即没有政策进一步干预下),2020年的中国经济将出现供给和需求“双收缩”的局面。结合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自然走势,我们判断,自然走势下的2020年GDP增速可能为1%~2.5%,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我们认为,受中美贸易摩擦、环保限产、非洲猪瘟等影响,供给收缩幅度小于需求收缩幅度,预计2020年自然走势下的CPI增速为5.6%。

第七章对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展望。由于2020年中国经济将出现供给和需求“双收缩”的局面,我们认为中国应该采取扩张性政策组合,以扩张性市场环境管理为主、扩张性供给管理次之、扩张性需求管理为辅的政策组合。首先,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的改善,一方面突出市场的调节作用,并加强法制建设,减少人为干预,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另一方面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消费基础设施,稳定消费者消费信息。其次,降低企业成本(包括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其政策主要是供给侧改革,目标是改善劳动力市场流动性,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对外开放,加快高新技术自主开发和给予非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等。最后,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同时采取逆周期调节因子和发行离岸央票等方式维稳人民币汇率,为货币政策打开操作空间,主要包括政府支出、减税降费、转移支付以及扩大对外开放等措施。

第八章为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具体预测值。综合2020年宏观经济的自然走势和政府政策的影响,我们预计2020年GDP同比增长5.5%左右,CPI同比增长4.9%左右,PPI同比增长1.4%左右。供给端,我们预计2020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需求端,预计2020年消费累计同比增长5.3%;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5.3%;预计2020年出口同比增长-3.2%。货币金融方面,预计2020年货币政策仍有宽松空间,信贷将继续保持扩张态势。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将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地方政府债发行规模逐渐扩大,财政支出也将增加。预计2020年末,M2同比增速达到8.6%,新增人民币贷款17.5万亿元。

第九章我们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应对2020年供给和需求“双收缩”的局面。首先,货币政策要施行结构性宽松政策,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其次,财政政策需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并支持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最后,对外开放政策一方面应继续降低关税壁垒,扩大商品市场开放,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总水平,大幅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另一方面应继续降低非关税壁垒,扩大农业、采矿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开放,全面取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

下篇是本报告的专题部分,共包括第十章到第十九章。

第十章主要内容是国际安全环境展望与中国外交政策选择。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国际秩序大变革、国家间关系大调整以及肺炎疫情的全球扩散,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多边主义面临危机,全球治理遭遇挑战。面对大变局,美国采取了逆全球化政策,欧盟、日本采取迂回多边主义政策,俄罗斯主张重构世界规则秩序。与之不同,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践行合作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维护多边主义。中国要继续加强研究世界正在发生的大变局,对外交往中保持务实、自信、低调,利用“大变局”全面深化国内改革,顺应“大变局”塑造和延长战略机遇期,适应“大变局”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最终使中国成为“大变局”“新变局”的受益者,与世界共同成长。

第十一章回顾2019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情况,并对2020年欧元区经济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欧元区2020年经济走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包括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贸易环境是否改善、肺炎疫情扰动等,加上政策空间有限,宽松货币政策边际递减效应愈发明显,财政刺激政策短期内难以推出,欧元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根据欧央行2019年11月20日发布的金融稳定评估报告,至2020年年中,欧元区经济负增长的概率升至20%,衰退风险上升。从中长期看,来自四方面的重大挑战将成为欧元区经济增长的长期掣肘:缺乏稳定的中长期经济增长动能、民粹主义兴起加大政治风险、核心国家增长趋势性放缓以及肺炎疫情扩散或延缓经济复苏。

第十二章是2019年房地产市场分析与2020年房地产市场展望。2019年房地产市场在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仍然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中央明确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房地产销售面积下滑,房价涨势也明显趋缓,房地产企业拿地增速显著下降,但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长。2020年政策调控基调不会有较大改变,但市场受肺炎疫情影响预期发生改变,政策微调预期也会加强,促进改善性需求应有所放松。房地产投资增速将会放缓,房地产销售有望前低后高。建议关注市场风险,加强政策应对,加大供给侧改革,完善长效机制。

第十三章是2019年中国股市回顾与2020年股市展望。2019年度股市运行总体趋势是上涨,出现三大特点:一是股价结构分化,大盘蓝筹股得到资金的持续关注,股价持续上涨,绩差股总体走弱;二是各类概念股炒作有升温之势,“妖股”重出江湖,此类现象与监管政策的变化有关;三是境外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影响日渐增加,陆港通资金已经成为观察市场走势的方向标。科创板推出是年度最重要的事件。展望2020年,人民币汇率趋稳,外资配置A股的需求持续增加,蓝筹股继续得到关注。市场无风险收益率持续走低,有利于股市活跃,但受注册制扩容的影响,绩差股的壳价值继续贬值,绩差股的股权质押风险上升。在国内产业政策的引导下,龙头科技股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第十四章是对2020年原油价格的展望。根据对2020年全球石油行业需求增长和供给增量的判断,我们预测虽然中长期Brent原油中枢油价在55~75美元/桶,基准情景假设下中枢油价为60美元/桶,受到疫情和OPEC+内部争夺市场份额的影响,2020年上半年油价将很难超过50美元/桶。由于2014—2019年石油行业特别是常规石油资本开支相对于2014年之前有明显的下降,因此我们提示未来3~4年常规油田减少产出的风险、低迷的油价伤害了投资,将会为中长期油价带来很多的不确定性。我们建议密切跟踪全球石油行业资本开支转化为产量的进展,从而提早预测石油价格的大幅波动,为经济平稳运行和指导境内外投资提供良好的决策基础。

第十五章讨论2020年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特征、趋势与政策。回顾2019年,人民币汇率主要受外部环境恶化、经济下行压力以及中美贸易摩擦一波三折等因素的影响,整体上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2019年初至今大约贬值2.4%。人民币汇率波动主要影响因素有:一是中国经济增速呈前高后低态势,下行压力增大;二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引起市场情绪变化;三是跨境资本流动变化对人民币汇率波动产生一定影响;四是美元指数波动中走强给人民币带来一定贬值压力。展望2020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短期来看,肺炎疫情将给中国经济运行和汇率市场带来负面冲击;中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的利好因素增多,包括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韧性仍然很强,资本跨境流动趋于理性,我国宏观政策工具丰富有利于稳定汇率,美元指数走弱概率上升,等等。整体来看,预计2020年人民币汇率仍将在宽幅区间内波动,大概率呈稳中有升态势。

第十六章是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情况的分析及预测。首先分别从1994年财政分权、2008年“四万亿”以及2014年新预算法三个阶段回顾了地方政府债务发展历程和规模,然后针对三个阶段的地方政府债务增长提出当前债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同时对当前疫情下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提出了几点新思考。

第十七章展望2020年银行业的风险状况和发展趋势。中央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中,“确保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其中极其重要的工作,也是关乎金融安全以及经济安全的最紧迫任务之一。银行业作为金融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至关重要。截至2019年11月底当年全国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资产1.4万亿元,银行高风险资产减少2.5万亿元,资管和同业整顿持续发力,化解金融风险取得了积极进展,银行系统性风险隐患进一步缓解。2020年是三大攻坚战收官之年,确保从基本完成金融风险治标逐步向治本过渡,是完成攻坚战的既定任务。作为金融风险的重要策源地,银行业在2020年风险状况和趋势如何,将对金融安全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并进一步影响经济安全和国家宏观经济及社会的稳定。

第十八章是中国粮食安全分析与中长期发展建议。首先,回顾了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取得的主要成就,在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和促进可持续农业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其次,分析了当前粮食的供需关系,表现出刚性需求持续增长、供给约束日益凸显、跨区域流通量持续增加的特点。再次,之后探讨了国际形势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最后,对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中长期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第十九章展望2020年中国电力的供需形势。2019年,我国电力需求受经济下行压力、气温波动等因素影响增速显著回落,发电装机容量保持稳定增长,电力供需总体平衡。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仍面临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了显著的短期影响,但不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走势。预计202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2.8%~4.8%,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增速为6.2%左右,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平衡,河北、湖北、湖南、江西电网用电高峰时段可能存在电力供需紧张情况。

本报告是关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安全问题的年度系列报告的第四本。本系列报告的第一本是《中国经济金融形势展望报告(2016):寻求突破的中国经济》,该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已经出版了俄文、韩文、英文、蒙古文、乌兹别克文、日文、哈萨克文、西班牙文8个文版,还有希伯来文版、印地语、荷兰文、塞尔维亚语、阿拉伯文5个文版已签约,正在翻译出版过程中。本系列报告的第二本是《中国经济展望报告(2017):供给侧改革与经济波动》,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系列报告的第三本是《中国经济安全展望报告(2018—2019):世界格局变动中的中国经济安全形势分析》,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自该报告起,本系列报告定名为《中国经济安全展望报告》,集中关注中国宏观经济安全问题。本报告是该系列报告的第四本。

本报告的主编为刘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剑(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篇作者: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所有成员(蔡含篇、纪尧、康健、邵宇佳、翟乃森)。下篇作者:第十章作者为高飞,第十一章作者为吴侨玲、黄海晶,第十二章作者为邹士年,第十三章作者为尹中立,第十四章作者为郭荆璞、许隽逸、刘蒙,第十五章作者为周景彤、范若滢,第十六章作者为许云霄,第十七章作者为盛军,第十八章作者为田惠敏、张欣桐,第十九章作者为单葆国、谭显东、汲国强、段金辉、吴姗姗。

本报告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路径与策略研究(课题号:18JZD029)”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