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次非杀蛟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1],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2]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1]攘(rǎng)臂祛(qū)衣:露出臂膀,撩起衣服。

[2]奚:为什么。

译文

楚国有个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吴国干遂得到一把宝剑。在返乡的途中乘船渡江,船刚行到江中心,江水中就窜出来两条蛟龙从左右两边围住了船。次非问摇船人:“你曾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船上的人还能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说:“没有见过。”次非撩起衣服、露出臂膀,拔出宝剑,说:“它们只不过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能舍弃宝剑来保全众人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宝剑呢?”于是便纵身跳入江中,与蛟龙搏斗,杀了蛟龙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所有人都得以保住性命。

敲黑板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著作,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六卷,主要以儒家和道家为主,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成书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夕。吕大丞相原本想让这本书作为秦统一后的官方治国思想,不想秦始皇根本就不喜欢,而是钟情于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吕不韦是一位具有传奇经历的历史人物,河南滑县人,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秦国丞相。早年经商于阳翟,后来扶植秦异人回国即位,成为秦庄襄王,自己则被拜为相国、封文信侯,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奇货可居”的故事。后来,秦庄襄王去世,太子嬴政即位,拜吕不韦为相邦,尊称他为“仲父”,一时间权倾天下。

大权独揽的吕不韦觉得还不够,觉得自己应该还可以做点其他事,比如著书立学,以留名后世。战国后期,东方六国出现了著名的“战国四君子”,即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他们四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众多,名扬四海。吕不韦想在这方面跟他们争个高下,便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最多的时候他门下的食客多达三千人,于是吕不韦开始主持编书,他想编出一本包罗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的书,故称为《吕氏春秋》。

书成之后,吕不韦非常自信地将其展示在咸阳的城门,上面还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发话说:若是有谁能增加一个字或者删减一个字,就给予他一千金的奖励,但最后没有一个人能做到,这就是“一字千金”的故事,说明这书确实编得非常好。

本篇讲述的是关于勇气的故事,赞赏次非这种敢于斗争、舍生取义的精神。故事本身极具传奇色彩:蛟龙本身力量强大、威力超群,人类不可能是它们的对手。但在这里,作者赋予次非这个勇士无穷的力量,竟将蛟龙斩杀,救下了一整船的人。而这种舍生取义的勇气与精神,正是那个争战时代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