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处:一个人时的思考
- 周小博编著
- 1487字
- 2021-06-04 15:16:32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
生活中的你,随着年龄的增长,是否有这样的感觉:以前觉得一个人吃饭逛街很难为情,但现在却无比享受;如果有人打电话约你,你宁愿拒绝,你不喜欢呼朋唤友、推杯换盏。你可能会纳闷,也许会感叹,大概是真的老了吧……其实,这种宁愿“孤单”的心理状态,就是认识到了独处的妙处。正如那句话说的“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这句话可理解为:真正的孤独是一种真实的自我,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也许内心忧郁却并不空虚,是一种自我和本我的狂欢。而空虚的人,害怕孤独,一刻也静不下来,只能在与人交往和“狂欢”中忘却自我、麻痹自我。
这里的“孤单”与“狂欢”有反向思维的意境,包含朴素、朦胧的哲学理念。如果一个人的心态良好,即使孤单,也能把它当作一种自我的完全释放;而一个心态处于低潮的人,即使他被欢乐包围,却依然会感到莫名的孤单。
的确,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多了,有时就宁愿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而独处的此时此刻,或许正是沉浸在一场放荡不羁的思想“狂欢”之中……其实,这也是成熟的标志之一——越来越享受独处。
刘女士开了一家公司,很多事都需要她亲力亲为,大到公司发展规划的制订,小到公司的财务问题。更让刘女士感到心累的是,她几乎每天都要应酬客户,于是,不停地吃饭、喝酒、谈判,让她感到厌烦,甚至恐惧。
有一段时间,她的胃病犯了,医生建议她不要在外面吃饭,于是,她决定给自己放一个星期的假,调理下身体。
这一周,她开车回到农村的老家。
老家是个静谧的地方,清早起来,她听着潺潺的流水声、空谷中鸟儿的啼叫、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那些所谓的客户、订单、酒桌等都抛到脑后的感觉真好。
从那次以后,刘女士每周都会花上半天时间来自己的“秘密基地”调节一下自己的心情。偶尔,她也会带上好茶,坐在河边,什么都不想,就一个人,什么都不做,她很享受这样的寂寞。
的确,生活中,很多人都和刘女士一样,因为工作、因为生活,不得不四处奔波,硬着头皮在喧嚣的尘世中闯荡,长时间下来,他们疲惫不堪、精神紧张,却不知如何调节。其实,如果我们能挤出一点时间独处的话,享受孤单的乐趣,那么,我们的心情也会得到舒缓。
有句话叫“平日越热闹,独处越重要。生活越慌乱,独处越困难”。的确,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过一段路,没有人可以真的陪你一辈子。其实独处并非孤独,更不是别人眼中的凄凉。有时候我们选择一个人去做一些事,并不是因为没有朋友陪伴,而是更遵从自己内心的喜好,更喜欢自我对话、自我了解的过程。
当你真的找到自己的节奏,你会发现从独处中得到的内心喜悦,并不比从众人热闹中得到得少。
一个人安静地待着的时候,更容易想明白一些道理,你会发现其实对于某些决定你并非需要别人的意见,你会发现对于某些事情,你内心深处早就有了答案。
其实,和任何人倾诉都不比与自我对话来得更彻底、更清醒、更舒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读懂自己比表达自己更重要。
有人说,我们的一生需要学会很多技能,如何在孤单中狂欢似乎也是重要的生存技能之一。因为真实的灵魂自由都是在独处中完成的。其实,细细想来,绝大部分人都在逃避和摆脱孤单,都希望被众星捧月,都希望欢歌笑语,但我们更要明白的是,孤独才是人生的常态,相比学会与他人相处,我们更需要学会的是如何与自己相处。所以,孤单并不是一件坏事,我们每个人也都拥有孤单的权利,孤单更是一个人的狂欢,可以让思想天马行空,可以让举止无拘无束,可以让言语无所顾忌,可以让行为回归自然。享受孤单,才能摆脱世俗的羁绊,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甚至一幅传世画作、一曲美妙旋律、一首隽永诗词、一个奇思妙想、一篇惊骇文章,都有可能是孤单之后的杰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