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地是—大宇宙,人乃—小宇宙

吴佩衡先生在他的著作《医药简述》中说:“宇宙自然界是一整体,先有天地,然后方有水火与金木,此为土生四象之论据。中土为轴,四象如轮,轮轴运转不息,即成宇宙间的圆运动。天是一个大宇宙,人是一个小宇宙,所以有天人相应之说。”记得我刚考进中医学院的时候,我祖父就提前给我灌输了这个大宇宙和小宇宙观。当时听得还很懵懂,因为刚从自然科学的思维进入中医思维,脑筋转化还需要一个过程,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中医这个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宇宙观有了深刻认识,我觉得这是中医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所谓天人合一,这不仅是中医这样认为,这也是从《易经》、从几千年中国文化中延绵流传至今的。为什么中医能治一些新的病毒、细菌,如冠状病毒、耐药致病菌等,大家考虑过没有?就是因为中医研究的对象——天、地、人,始终处在一个恒定的环境。我们知道,搞研究很强调实验条件,你要发表一个新的、有创建性的、有突破性的学术观点,就必须把你的实验条件提出来,客观地表述以后,让更多的实验室和专家按照你这个条件进行重复验证,通过重复才能证明你这个科研发现的正确性。我们中医为什么几千年来治病始终有效,甚至过去地球上没有出现过的新的疾病,仍然可以在中医的思维方法指导下、通过适合的方药进行治疗而有效?这就是因为我们的天地人这个大的环境没有变,是相对恒定的。所以我在给我的学生讲课时就强调,如果我们要重新审视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那除非是我们在另一个星球、在太阳系以外的有生命的星球上,因为那个时候整个环境都变了,那时可能我们才又要神农尝百草,才又要从头开始研究,研究出那个星球的天地环境与生命体之间形成的规律,寻找对那个星球的生命体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目前恒定的这个环境,以后会不会变?我认为虽然地球有一些人为的破坏,但人类已经开始思考,开始避免这些破坏,恢复它的自然状态,所以这个环境仍然是恒定的。我觉得中医是一个长久不衰的医学,它的优势,随着科学的发展会越来越受到人类的重视。吴佩衡先生讲大小宇宙的时候,有一幅图,叫圆运动示意图,在《医药简述》里专门有一页进行了整理。他把中医的整个内涵通过圆运动图归纳进去,这不简单啊!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气机的升降沉浮,充分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

img

圆运动示意图说

我们仔细看,这个图里有阴阳五行、有气象物候、有地域方位、有生理心理、有八卦意韵、有气化升降、四季寒暑等等,这一切都在圆运动示意图里有生动的展示,我们可以说这个图是推天道以明人事。为什么我要把这个图展示出来呢?因为我觉得吴佩衡先生的思想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不是因为他喜欢用附子就成了附子先生的,他是有严格的中国文化和中医理念为支撑的,这个图体现的其实就是一个系统观念,现在不是有一个系统思维吗?我就想,为什么我国系统论研究的先驱钱学森教授在谈到人类未来医学的时候,再三强调医学不是寄托在西医的身上,而是寄托在中医的身上。为什么?就是因为中医的系统思维,就是因为天地是一个大宇宙,人是一个小宇宙,人的每个脏腑的气化功能又是一个子系统。

所以我觉得谈中医,要有这么一个宇宙观,就是把大小宇宙搞清楚,不仅要观察人身的疾病,也要把人身的疾病放到天地人的自然环境里去研究和观察,这样你会觉得非常的生动和奥妙。过去我对这点不太理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的轮回,其实这里面有很明显的气机的升降。地球如此,人亦如是。所以中医学,有的人说它是一个自然的医学,也有人说它是一个人体的医学等,其实都是讲的它的一个系统性、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中医有什么特色?刚才刘教授说了,是天人相应,也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人人都这样说,但是真正能够理解的我看并不太多。所以我们都会在治病过程中跟着西医走,一个病分几个证型,西医认为是什么病,我们就按西医的思路去做,做到现在,包括我们的科学研究,有几项获得了成功?这很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因为今天不是讲圆运动,所以这里我就略讲了,只是提一下吴佩衡先生思想的源流。

下面我再谈谈人类崇拜太阳的共性,这个问题我在广西第一届扶阳论坛上已做了详细介绍。从古到今人类一直是崇拜太阳的,最近看到一个资料,北欧的一个进入北极圈的城市,即挪威小填留坎提市,那个地方到了冬天黑夜特别长,白天特别短,本来处于现代社会,挪威又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家家都有暖气,在家里面是不会冷的,生活在北极圈里面的人,应该是过得非常好的。可是当他们的政府为他们做了一个可视太阳,即在城市的山顶上做了一个多棱镜,把太阳光集中起来照射到小镇群众集会的广场上,结果这个小镇的人、其他镇上的人都赶来,聚集在广场上庆贺。那个照片上显示,广场外面车都停满了,而中间就像我们用手电照出来的那个地方,人们在欢呼雀跃,欢呼他们在严冬时也能够享受太阳的照耀。

由于北欧的夜长昼短,很少见到太阳,导致当地人大脑里的松果体分泌的脑黑素不够,所以北欧人患忧郁症的特别多,因忧郁而导致自杀的人也很多。于是,一到冬天很多北欧人都跑到赤道周围,比如古巴、印度洋地区去度假。他们的度假方式非常简单,就是晒太阳,一天晒到晚,晒得非常黑。他们追求什么?追求阳光!因为有了阳光的照射,他们很多的病得到消除;因为阳光的照射,他们的寿命得到延长。这是人类对太阳崇拜的非常典型的两个例子。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第一届扶阳论坛里面我的讲述,我专门进行了一些总结,谈人类对太阳的崇拜。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再回到我们中医,中医的天人合一观,在中国文化和中医里早有论述。《易经·系辞传》里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古代中国文化研究的起始就是乾坤天地,就是通过不断地观察自然界这些可见、可触、可及的事物,日积月累的总结,一代一代的相传,形成了中国的三才文化,也就是天地人的文化。《素问·宝命全形论》里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我们人就是在天地这个大环境里生存、生长,所以说为什么中国人对乾坤天地那么崇拜,大哉乾元,为什么要那么重视?其实它是有很多道理的,它就是观乎法相。纵观自然界,太阳照射的地方生命就是旺盛,植被就是发育茂盛,动物种类就是特别多。相反,太阳照不到或者少照的地方,生物种类就很少,植被也很差。所以《灵枢·岁露论》说:“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这个观点把对阳气的崇拜、对太阳的崇拜表露无遗。《素问·生气通天论》里总结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崇拜阳气、崇拜太阳以及崇拜火是人类的本性,是客观的东西,不是人为臆造的。《灵枢·刺节真邪》云:“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人的生理状态和天地是完全相适应的,人的病理状况也和天地完全适应,所以我们应了解天地的变化与生命的关系。为什么现在希望大家能够抽时间读一读《易经》?《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文化里,乾坤演化的六十四卦都是阳的演变而带来的,从而出现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所以中国文化对太阳、对阳气的崇拜不是谁定的,是我们古代几千年的人类生存总结得来的。这在农耕文化里体现地尤为突出,农业生产非常重视二十四节气,以阳气和太阳的变化来指导农业生产。现在我们的粮食连续多年获得丰产,中国人养活了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现在的农业土地受到了建设的侵占,人口还在不断增多,为什么我们现在粮食还有余,人们说是我们的农业科学家研发了新的麦种、稻种,这的确不错,但是如果新的稻种、麦种背离四时而去栽种,该春种你不去种,该秋收你不去收,我们的粮食状态会是什么样呢,这说明不误农时更为永恒。所以说中国文化是以太阳为主的文化,以阳气为重的文化,它具有现实的意义,我们永远也离不开它。

我建议大家看一部科教片,名叫《地球的脉动》,大家有机会去看看。“地球的脉动”这个片名取得非常好,脉动就是生命,脉不动就是死亡,片中从高空卫星到地表,从各个层面立体地观察地球生命是怎么变化的。生存在两极的生物,到了冬季,尤其是南极,每年都有半年的黑夜,那些帝王企鹅是怎么生存的?那是成千上万只企鹅互相簇拥着围成一个圆,相互取暖保护自己的阳气和温度,不吃不喝就这么待着,到一定的时候,内外圈的企鹅就互相换位置,以保证体温,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下半年白昼出现。整个冬天都是雄企鹅站在那里孵蛋,雄性以阳为主,能耐寒。等到太阳从地平线上一点点升起的时候,企鹅们就开始叫啊、闹啊,就出现了“动”,非常的经典!虽然是动物,但动物就是生命,古人研究不是提倡“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吗?为什么会有候鸟的迁徙?为什么会有海洋生物的回流?都是在找阳气!我记得还有一个深水的探测,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最深的海沟,深到什么程度呢?可以淹没珠穆朗玛峰。在那么深的海沟里,由于水温极低,很少有生物,但是在科学家称为“烟柱”的地热释放的地方,居然有大量的生物存在,就因为“烟柱”周围的温度达到摄氏七十度左右,这说明任何生命的存在,都离不开“阳热”。几千年前,古人只能坐地观天,现代科学可以从卫星上观察地球,但现在观察到的自然状况完全印证了古人观察和思辨的真实性和可重复性。我这里有两个图,通过这两幅图,可以说明天地以日运为中心,方显植被的生、长、化、收、藏;人生以阳气为中心,方显人类的生、长、壮、老、已。我们为什么把小孩叫做稚阳,把青年叫做朝阳,把壮年叫做正阳,把老年叫做夕阳?这都是以阳气的消长来区分的。这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医文化的核心。生命需要阳,为什么不重阳呢?清代医家杨西山在其所著的《弄丸心法》一书中说:“……人之阳气,犹天之日,仰观乎天,可悟乎人。”从中可以悟出人的生命的道理。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王充在《论衡·变动》里面讲:“天地并为上,人物应于下。”我觉得对比古人和现代科学对天地、自然的观察结果,我们会更加体会到中医这个“阳主阴从、阳尊阴卑”理念的科学性,这不是哪个人随便说、随便写的,这是有科学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