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杏林散墨:王庆其医论医案集
- 王庆其
- 7109字
- 2021-06-09 17:02:36
第三讲 学习仲景用麻黄的临床体会
从张仲景倡导用麻黄汤、桂枝汤治疗外感表证之后,麻黄的应用在历代学术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变化。到金元时期,刘完素发明双解散和通圣散取代麻黄和桂枝。即使在北方,在沿革过程中也慢慢用双解散和通圣散来代替麻黄汤和桂枝汤。到明清时期,南方医生创造了银翘散和桑菊饮来治疗外感表证。过去,山东有一位名医叫刘惠民。一次,某领导在青岛开会感冒了,好多医生都看不好。后来请山东的名医刘惠民给他看病,刘惠民用麻黄、桂枝等药物组成的大青龙汤,2剂病愈。说明麻、桂类的发表药用得好,则立竿见影。桑菊饮、银翘散虽然副作用比较小,但是疗效不如麻、桂来得快。我在这里重点讲解麻黄的应用。
麻黄的产地不同,名称也有些不一样。产于华北、吉林、辽宁、陕西、新疆等地的叫草麻黄;产于华北、陕西、甘肃、新疆等地的叫做木贼麻黄,又叫木麻黄、山麻黄;产于西北地区的叫做中麻黄。产地虽然不同,但功效差别不大。关于麻黄的炮制大概有几种。第一种是生麻黄,我在临床上生麻黄用得比较多,因为经过炮制之后,解表发散的功效差别很大。生麻黄是草本植物,洗干净晒干即成。蜜炙麻黄由蜜和麻黄一起搅拌,文火加热而成,适用于表证较轻的喘咳病患者、老年人及小儿外感需要用麻黄者。炒麻黄就是把麻黄炒一下,炒到微焦为好。其发散功效缓、弱。麻黄绒就是用麻黄放在研钵中研制,然后去除粉末,剩下的纤维素叫做麻黄绒。一般用于虚人和老年人、幼儿。麻黄的地上部分是生麻黄,地下部分是麻黄根,我们现在也在使用,有止汗的功效,而生麻黄有发汗的功效。
张仲景用麻黄共28方,其中《伤寒论》14方,《金匮要略》14方。方中以麻黄命名者16方,方名中无麻黄者12方。
一、麻黄的功效
1.发汗解表
麻黄的功效首先是发汗解表,生麻黄效果更好。《伤寒论》中麻黄汤治疗头痛发热,葛根汤治疗项背强几几,大青龙汤治疗外有表寒,内有郁热的外寒内热病证。清代尤在泾认为“麻黄开腠理,使阳气申泄”。麻黄是辛味药,辛能散、能泄。能发散的药都是辛味的,一般入肺经,因为肺主表,肺主卫。辛者有开泄腠理,发汗解表的作用,分辛温解表、辛凉解表。《珍珠囊》:“泄卫中之实,去营中之寒,发太阳、少阳之汗。”太阳、少阴一表一里两经。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是表里两经,太少合病,当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法治疗太少之寒。张山雷说:“麻黄轻清上浮,专舒肺郁,宣泄气机,是为治外感第一要药。”麻黄具有发汗的功效,我们上次讲桂枝,桂枝不是发汗解表,是调和营卫。现代研究,麻黄中有麻黄碱及麻黄总生物碱,这对正常人无诱发出汗作用,即正常人吃麻黄汤不会出汗。温服麻黄有助于发汗,这是因为人体处于温热环境时麻黄碱促进汗腺分泌的作用加强。麻黄挥发油乳剂对肌注消毒牛乳引起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这是什么意思呢?正常人吃麻黄不会发汗,只有温热的环境,也就是说有发热时,吃麻黄才会发汗。
2.平喘止咳
代表方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治疗“汗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越婢加半夏汤治疗“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药征》说:“麻黄主喘咳水气也。”现代研究,麻黄的主要成分麻黄素具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故可平喘。麻黄水提取物口服或腹腔注射有镇咳作用。临床试验证明麻黄有化痰、抗过敏作用。麻黄煎剂体外试验证明,其对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乙型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治疗作用。我临床治疗咳嗽常用两个方:一个是小青龙汤,一个是三拗汤。其实,麻黄在这里面既是解表之品,又是平喘之品。感冒大多都是与病毒感染有关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炎症。麻黄有抗变态反应的作用。所以它抗病毒、抗感染作用是通过抗变态反应解表驱邪、止咳平喘实现的。
3.利水退肿
代表方为小青龙汤,治疗“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越婢汤治疗“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者”;麻黄附子汤治疗水病“脉沉者”;甘草麻黄汤治疗皮水表实证。《本草纲目》载,麻黄治“水肿风肿”。麻黄上宣肺气,外散皮毛之邪,下利水道,上下通达,内外相协。现代研究发现,麻黄含伪麻黄碱,有利尿作用。其机制可能是由于麻黄扩张肾血管使肾血流量增加,及阻碍肾小管对钠离子重吸收的缘故。对于膀胱括约肌麻痹所引起的尿潴留,麻黄碱有畅通作用。
4.宣痹止痛
代表方为麻黄加术汤,治疗“湿家身烦疼”;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诸肢节疼痛”。我在临床上用“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治疗风寒痹痛,取麻黄与肉桂、鹿角胶、白芥子等配伍,温阳散寒除痹痛,有很好的效果。
5.分消表里
代表方为麻黄加术汤,治疗“风湿相搏,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本经疏证》记载:“麻黄非特治表也,凡里病可使从表分消者,皆用之。”我曾经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紫癜性肾炎,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牡丹皮、赤芍、西和柳、浮萍、白茅根、小蓟、金雀根等。上方加减治疗半年余,症状和检验结果得以控制。
二、麻黄的配伍运用
1.麻黄加桂枝
功能发汗解表。代表方为麻黄汤,主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其配伍特点是麻、桂相须,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发汗解表之功益彰。元·王好古:“麻黄治卫实之药,桂枝治卫虚之药。桂枝、麻黄虽为太阳经药,其实营卫药也……故伤寒、伤风而嗽者,用麻黄、桂枝,即汤液之根源也。”清·柯琴:“此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也。”实验研究证明,麻黄汤具有解热、促进腺体分泌、镇咳、祛痰、扩张支气管、抗菌、抗病毒作用,可以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周围神经炎、皮肤病等。麻黄与桂枝配伍发汗作用增强。我在临床应用麻黄汤时,嘱喝热稀饭、洗热水澡,患者可以很快汗出热退。其类方有大青龙汤,治疗外感风寒里有郁热;麻黄加术汤,治疗湿家身烦疼。
2.麻黄加杏仁
功能宣肺平喘。代表方为麻黄汤,主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配伍特点为麻、杏相使,宣肺与降肺相因,宣肺平喘之效更好。其类方有大青龙汤治疗外感风寒里有郁热;小青龙汤治疗外感风寒里有痰饮;射干麻黄汤治疗寒饮郁肺,喉中有水鸡声;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疗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这些处方在临床上十分常用,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麻黄加附子
功能发表温经。代表方为麻黄附子汤,主治水肿病肾阳不足者,一身悉肿,恶寒,舌苔白滑,脉沉小。近代名医赵嗣真的经验:“熟附配麻黄,发中有补。”附子是一味补药,补什么呢?补元阳。对于阳虚的感冒,教材中说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可助阳解表,此处的阳虚指肾阳虚。麻黄附子汤可用于治疗肾阳亏虚的水肿病,是因为麻黄有抑水气的作用。麻黄解表,附子助阳,一攻一补,既可以发散在肌表之水,同时又助里阳,增加气化,治在里之水。所以现在治疗慢性肾炎、肺心病、冠心病、慢性心衰、右心心衰而引起的下肢肿胀可用麻黄附子汤。慢性支气管炎发展到最后可出现右心功能不全、肺源性心脏病。这些病人中,大多数是因感冒、支气管感染引发了慢性心衰。此时用洋地黄很容易中毒,故首先要解表利水,减轻心脏的负担。如果心衰情况不改善,再用洋地黄。西医对这种情况也是先控制感染、利尿,然后再用强心剂。现代临床应用麻黄附子汤治疗急慢性肾炎、肿胀、肺心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其类方有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等。
4.麻黄加白术
功能温阳健脾祛湿。代表方为麻黄加术汤,主治湿家身烦疼的湿痹证。麻黄解表利水气,白术渗湿。此配伍适用于表实湿证。麻黄得术则虽发汗而不致过汗,术得麻黄能行表里之湿,为寒湿解表的良法。同时白术也是很好的祛风湿药物,临床所见的风湿痹证中,既有风湿的病史,又有新的感染,这种情况很适合用这个方子。同类方子有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有化热的可用此方。越婢加术汤治疗里水,可起到分消表里的功效。根据风寒湿痹的偏盛不同,湿重白术易苍术,风盛加防风,寒盛加细辛。此方也可用于湿盛的荨麻疹的治疗。
5.麻黄加石膏
功能治风水夹热。代表方为麻杏甘石汤、越婢汤。麻杏甘石汤治疗外有表寒内有郁热的咳喘,越婢汤治疗风水,一身悉肿、自汗。组成是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配伍特点是麻黄加石膏,变辛温为辛凉以透表、宣泄肺热。朱肱《活人书》:“夏至后加石膏、知母,皆是泻肺火之药。”加石膏可以兼制麻黄辛热太过,又达到清泻肺火、清里热的目的。现代临床中,此法可用于治疗肺经蕴热、肾气虚寒、表虚自汗证,或者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等。
6.麻黄加连翘
解表散寒。代表方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此方原治疗表证兼黄疸。朱丹溪将黄疸分为阳黄和阴黄,阳黄的治疗就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阴黄的治疗用茵陈五苓散。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急性肝炎,麻黄开提肺气以利水湿,连翘辛凉而苦,清利湿热,是宣通表里非常好的方剂。此方可以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肾炎、急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荨麻疹等。
7.麻黄加升麻
功能升阳解毒。代表方为麻黄升麻汤。升麻我们现在都当做升提的药物使用,这是一个误区。裘沛然老师写过一篇文章,认为这种说法从金元时期一直错到现在。在金元以前,升麻不是升提的药物。从《神农本草经》到《备急千金要方》再到金元时期,包括张仲景用麻黄升麻汤,都从未提过升麻有升提的作用。升麻是清热凉血解毒的药物。治疗阳气内郁,上热下寒,虚实互见,表现为手足厥逆,咽部不利,唾脓血,泻痢不止。这是非常严重的感染。咳吐脓血可能是肺脓肿;手足厥逆可能是血压偏低。方中有麻黄、升麻、当归、知母、黄芩、葳蕤(即玉竹)、芍药、天冬、桂枝、茯苓、甘草、石膏、白术、干姜,是一个寒热并用的方剂。张仲景的很多方剂都是寒热并用的,麻黄和杏仁,宣散和发热并用;麻黄和石膏,清里热和发散并用,一温一热并用。麻黄和升麻辛温与苦寒并用,相反相成。麻黄与升麻相配伍,麻黄发散肺经郁火,升麻升散解毒。现代研究显示,麻黄升麻汤适用于治疗肾病型肾炎(以大量蛋白尿和水肿为主)、慢性肠炎、口腔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部分结肠炎也可以用这个方剂。
8.麻黄加半夏
功能蠲饮宣阳。代表方为半夏麻黄丸。这两味药专门治疗水饮内停,上凌于心,心阳被遏,心下悸动。心阳不振,可以用桂枝;心阳不振、水气冲心用半夏麻黄丸。麻黄有宣发阳气和利水气的作用,严重者可以加桂枝,再严重者可以加附子。对慢性心衰,水气凌心,出现心悸、胸闷、水肿的病人可以用半夏麻黄丸。
9.麻黄加甘草
功能宣肺利水和中。代表方为甘草麻黄汤。麻黄加甘草的配伍很多,从麻黄汤到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等都有麻黄加甘草,最典型的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的甘草麻黄汤。我们学习张仲景的方剂,凡是由两味中药组成的都要牢牢记住,往往它的配伍有特殊意义。麻黄宣肺利水,甘草和中健脾。专门治疗皮水表实无汗证,相当于风水证,即水气在表,“其在皮者,汗而发之”,通过发汗解表达到利水的作用。水气在人体有三条出路:一条是发汗解表,用甘草麻黄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一条是利小便,用五苓散,治疗蓄水证;还有一条是通大便,攻逐水饮,用十枣汤。水为有形之邪,一定要给邪以出路。仲景书中关于麻黄的配伍主要是以上这几种。
后世临床用麻黄的配伍还有小青龙汤中麻黄与五味子相配伍,麻黄发散肺气,五味子收敛肺气,一散一收,相反相成。麻黄和诃子相配伍,是裘沛然先生常用的方法。裘老用诃子代替五味子,也是一散一收。因为有慢性支气管炎的人往往肺气虚,需要用收敛的药物收耗散之肺气。一般认为,咳嗽有痰,肺有实邪,不要用收敛的药物。这就说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仲景的小青龙汤就是用麻黄和五味子相合治疗外有表寒、内有痰饮的。另一个是麻黄加柴胡。这是金元时期的一个方剂——柴胡汤,治疗虚劳风寒。麻黄加茵陈是麻黄茵陈汤,治疗黄疸表实证,急性黄疸型肝炎如果早期表现为感冒类似的症状可以用麻黄茵陈汤。麻黄加苍术可治疗湿邪偏重的痹证。麻黄加牡蛎治疗盗汗,牡蛎一般用煅牡蛎。麻黄根加石膏的代表方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方剂——麻黄丸,治疗劳汗不止。麻黄加麻黄根叫做二麻汤,是陈苏生老先生的经验方,二麻汤专门治疗支气管哮喘和哮喘性支气管炎。生麻黄发散肺气,麻黄根收敛肺气,这两者结合起来,一个是发汗解表,一个是敛汗。一散一敛,敛散同用,相反相成。
三、麻黄的应用剂量
关于麻黄的剂量,张仲景用六两有3方、四两有4方、三两有10方、二两有5方,其他剂量还有一些。柯雪帆教授研究过《伤寒论》中每一两相当于15.625g,每铢又等于0.65g。我们书中讲到的十六至十八铢就等于10~12g。张仲景的经验是表实证要用生麻黄,用量宜大,大青龙汤、越婢汤用六两;里虚证分量用的轻,用二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汤;小发汗用量轻,如桂枝麻黄各半汤,用一两,桂枝二麻黄一汤用十六铢相当于10~12g。
根据仲景书中讲到的禁忌证,阳虚自汗盗汗者不要用麻黄。《内经》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记载。有出血者不要用麻黄,否则会耗血动血。心肾虚衰者忌,这里指心气虚,“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肾虚者“脐下悸”,这是从麻黄单味药来讲,如果配伍应用则可能不出现这种情况。心气虚的心下悸不能用,水气凌心的心下悸则可以用。肺虚喘咳忌,一般这样理解,但我认为不一定。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本身就本虚标实,而小青龙汤依旧用,关键是配伍。中医用药的奥秘是配伍。一般认为恶性肿瘤的病人不能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因为它可以促使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容易使肿瘤复发和转移。这种观点是单味中药的使用结果,但我们使用的是复方,配伍好了就没问题,配伍不好可能效果不好,甚至有副作用。
现代麻黄应用的剂量书中讲到的是1.5~10g,其实完全可以突破这个量。赵守真先生治疗“风水案”用越婢加术汤,麻黄用45g。董长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用越婢加术汤,麻黄用12~120g,这些都是生麻黄。仝小林治疗周围神经病变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疾病,用外洗方,生麻黄、桂枝、透骨草、艾叶、川芎各30g。这些供大家参考。高血压的病人要注意,其本身心率较快的,应用麻黄碱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加,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可使冠状动脉、脑、肌肉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脾、肾等内脏和皮肤、黏膜血管收缩,血流量降低;使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升,脉压增大。所以高血压病人要注意大剂量使用的危险。麻黄碱有舒张血管的作用,可引起中毒,表现为大汗淋漓,体温升高。以前五官科用麻黄素滴鼻子,这是中西药复方制剂,对于慢性鼻炎,分泌物比较多的,滴下去半小时见效。但是,长期滴注可致鼻黏膜萎缩,引起萎缩性鼻炎,鼻涕不能流出来很难受,还可导致恶心呕吐、上腹疼痛、吞咽不畅等。此药对于消化道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口服治疗量5~10倍的麻黄碱即可中毒,出现头痛、头晕、颜面潮红、出汗,这就是扩张血管的作用,亦可引起心动过速,血压上升,瞳孔散大。抢救的办法同一般中毒抢救办法一致。时间短的要洗胃,时间超过半小时的就要通大便。
四、病案举例
第一个病案是最近我治疗的一位患者。病人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其他医生也诊治过,输液很久,没有效果。病人咳喘非常厉害,我用小青龙汤加减,第一次用小青龙汤中生麻黄12g,加三子养亲汤、干姜、紫菀、竹茹、地龙、葶苈子之类,用后效果不好。第二次麻黄用18g,杏仁12g,细辛9g,干姜12g,桂枝12g,半夏12g,旋覆花9g,竹茹6g,黄芩30g,鱼腥草30g,开金锁30g,炙地龙20g,葶苈子20g,白芥子12g,莱菔子30g,厚朴9g。用后喘咳大减,明显好转。再服,症状基本控制了。到第六次,莱菔子改为15g,病情基本稳定。这个病人半年没有复发。麻黄18g,桂枝12g,干姜12g,细辛9g……·效果很好,没有副作用。麻黄24~30g我也用过,没有任何问题。这个方剂煎熬时间不要太长,煎的时间太长没有效果;煎的时间太短,细辛会中毒。我看到,有些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用6~9g麻黄。我从来不这样主张,我一般生麻黄由12g用起,至24g。而炙麻黄的作用比生麻黄作用轻一半,用量则适当增加。
第二个病例,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病窦”。此病人患窦性心动过缓,夜间48~55次/分,白天55~62次/分,吃过很多西药没用,我用麻黄15g,熟附块12g,细辛9g,生地黄30g,丹参30g,甘草30g,炙远志6g,茯苓18g,党参30g,大枣10枚。这个处方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和炙甘草汤的加减,貌似剂量比较大,其实没什么不妥。这个方剂的奥秘在于麻黄、附子、细辛是热性,生地黄是寒性,凉血活血滋阴,再加丹参30g,和血活血。用2月后,心率平稳,停药后没有波动,恢复得很好。
第三个病案是比较少见的,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紫癜性肾炎。2000年我治疗的一位病人,48岁,早期用泼尼松治疗,一段时间后出现库欣综合征,小便化验没有好转,同时血压增高,服用“一平苏”,后来就诊中医。我开始使用银翘、蒲公英、天麻、石决明这一类药物治疗,用后没有好转。第二次用黄柏、黄芩、茵陈、鸡骨草、平地木之类效果依旧不理想。后来的2个月,患者因事未能诊治,后经肾穿刺确诊为紫癜性肾炎。再次就诊时,皮肤见明显紫癜,面赤如关公。我用凉血药物治疗,黄芪、知母、黄柏、牡丹皮、赤芍、白茅根、乌梅、茜草、水牛角等,服后有些效果。用后尿检示尿蛋白(+)、隐血(+),皮肤依然有紫癜。后来改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乌梅、浮萍。乌梅有抗过敏作用,可以收敛蛋白。桑叶、甘菊、牡丹皮、焦栀子、丹参、川芎、茜草、防风、地骨皮、乌梢蛇等都有祛风凉血的作用。用后情况大大改善,病情逐渐好转,不仅紫癜明显减少,而且尿蛋白也有所好转。到了2001年3月,尿蛋白(+)、血压正常,泼尼松减量。2001年4月检查尿蛋白基本正常,激素逐渐减量至停用。2001年5月,皮肤已完全康复,至2001年9月,患者完全恢复正常。我们不能否认激素的功效,中药治疗过程中不能停掉西药,要根据效果慢慢减量,已经使用泼尼松的要继续用药,不能随便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