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疼痛的病因

全面认识疼痛的病因,方能有的放矢,在面对疼痛患者时我们才能做到胸有成竹。现代医学认为疼痛病因主要包括局部炎症、神经损伤、组织缺血、免疫代谢紊乱、外部创伤等。方教授认为虽然现代医学对疼痛的病因有较为详细的分类,但在临床上并不完全适用。这是因为疾病引起的疼痛往往是多个病理因素的综合反应,而针对单个病理因素研发的药物往往无法彻底解决疼痛,更何况对于有些病因,现代医学束手无策。

从中医传统理论角度更能全面阐释疼痛病因,且对针灸临证施治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疼痛的病因认识上,方教授首推陈无择的“三因学说”,认为疼痛发病无外乎外因、内因及不内外因,分析掌握疼痛的病因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辨证,做到对因治疗。

一、外因——道法自然

外因主要指“六淫”之邪——风、寒、暑、湿、燥、火,从外入侵机体而致病。方教授认为,生活作息违背自然,是外邪致病的主要原因,而其中与疼痛较为密切的外邪是寒、湿、风邪。

寒邪与疼痛关系最为密切,古人对此早有认识,“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素问·痹论》)。寒邪致痛具有疼痛剧烈、得温则舒的特点。如寒邪直入中焦、阻碍胃肠气机升降可引起脘腹痛;客于肝胆之脉,而见胁痛;如犯清窍,头部痛甚;客于胞宫,则出现经行少腹疼痛;寒邪引犯心胸,出现胸膺部的疼痛,甚则心窝、背部相互牵引作痛。方教授认为古时之人风餐露宿、衣不蔽体,易受六淫侵害,机体受损;而现代人虽生活富足,但常因衣不当时、过食生冷等人为因素感寒致痛。

湿邪致痛多呈重痛。湿邪犯表,则令人头重身困,四肢酸痛,其身不扬,被古人形象地描述为“头重如裹”;若湿滞经络,流注关节,则关节酸痛、沉重、活动不利,留于腰部则有“腰部如挂五千钱”之临床表现。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所致;而内湿是疾病病理变化的产物,多由嗜酒成癖或过食生冷,以致脾阳失运,湿自内生,湿注下焦所成。

方教授指出湿与寒多有交织,二者常并犯人体,尤在筋骨关节。因此,临床治疗关节疾病时常在祛湿的同时兼顾散寒。

游走性疼痛,或痛无定处,是风邪“善行数变”特点的体现,而且“风为阳邪,易袭阳位”,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点,多致身体上部等疾病。风邪既可以单独为病,也常与其他病邪结合而发病,如风寒、风热、风湿等合并的疾病较为多见。若确为风邪引起,则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入少许祛风药,能发挥较好作用。

另外,暑邪为夏季所特有,如疰夏伤暑者常有头痛、昏蒙不清的感觉;燥邪亦能引发疼痛,如咽痛、头痛、胸痛等症,且多伴有口鼻干燥、咳嗽、少痰或无痰;因火性炎上,易向上燔灼,客于上焦,故火邪侵犯,多出现咽喉肿痛、牙痛之症。

方教授认为六淫病因可以人为避免,强调养生注重道法自然,防止六淫外邪致病,这也是中医学“治未病”的基本思想。

二、内因——治神为先

疼痛同时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这说明疼痛可归于情感部分。现代心理学也发现,不良情绪会诱发或加重疼痛。

情绪与疼痛的关系在中医学中有较为完整的论述,中医学认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的正常情绪,然而七情过甚则会转化为致病因素,影响人体健康。方教授也认为七情过甚是诱发或加重疼痛的关键内在因素。临床上,暴怒后常引起头痛、胸胁满痛;肝郁侮脾或过度思虑可致脘腹胀痛;悲伤哭泣日久,肺气耗损,可出现胸闷胸痛;受惊吓者,可致腰痛酸软等症。

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设有“郁证”专篇,对郁证做了详细系统的阐述,最早提出了“因郁致病”与“因病致郁”的观点。这种情绪与疾病的关系是心身医学的研究重点。近几年,方教授把部分工作重心放在痛情绪研究上,得到科研证据的支持,证实了疼痛与情绪之间的对应关系。情绪与慢性疼痛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一旦这种疼痛的情绪在大脑中形成记忆,会被不断地放大,以至于轻微的刺激就会唤起疼痛的感觉。对此,方教授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因痛致郁”和“因郁致痛”的新观点。

临床上可见以全身疼痛为主诉的患者,经各种医学检查证实无器质性损害,这属于“躯体形式障碍”的疾病,方教授指出,这是情绪与疼痛相关的较为典型的代表。对于此类因郁致痛的治疗,方教授强调必以“治神”为先,可以选用心经、心包经腧穴以及头部腧穴,取其养心安神之功。

三、不内外因——通之荣之

陈无择将不属于内因和外因的所有病因归类为“不内外因”,主要包括饮食、劳逸和外伤等。方教授认为,不内外因是疼痛最主要的病因,如常见跌打损伤或长期劳损引起的颈肩腰腿痛都属于不内外因。

软组织受到外力的突然打击、重力压迫及超过软组织生理范围的牵拉、扭转而产生的损伤,会造成该部位的疼痛,或因此而产生的放射痛,此类疼痛以胀痛为主,或酸痛、刺痛等,如急性腰扭伤。这是“不通则痛”之典型。

长期劳损,低头伏案、久坐、久站、弯腰等,耗气耗血,肢体筋肉骨脉失养,而有疼痛。部分软组织长时间处于牵拉状态,被牵拉组织内的血管长期处于半通畅状态而继发组织缺氧状态,同时血管的通透性发生变化,血细胞渗出、组织变性、纤维间质增多,软组织发生病变从而引起颈肩腰腿痛等劳损症状。方教授指出,这类疼痛多源于气血濡润不足,常以持续性酸痛为主,或伴有胀痛、刺痛等,属于“不荣则痛”。

审症求因是治病求本的重要途径,无论是现代医学还是传统医学,临床医生都必须首先明确病因。方教授从“三因学说”角度来归纳疼痛病因、明确临床诊治方向。特别强调,对于痛证要根据疼痛的时间、性质等表现,并通过四诊来推求疼痛病因,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