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络(动眼神经麻痹)案

胡某,女,57岁。初诊时间:1986年11月20日。

主诉:血压升高十余年。

诊查:患者于1986年11月16日凌晨3时许,起床小便,自感左侧肢体无力,摔倒在地。当时神志尚清,唯右上眼睑下垂不能睁眼,嘴角稍向左,右侧肢体活动稍不灵活,无头痛、抽搐、二便失禁等。经当地医院中西药对症治疗未见好转。入院时除上述症状外,叩诊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搏动在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外2.5cm处,主动脉瓣区可闻及吹风样收缩期Ⅱ级杂音,左侧上下肢肌力均为V-,病理反射未引出,眼底未见出血。舌红,苔白,脉弦滑。

中医诊断:中经络(风阳上扰)。

西医诊断:①动眼神经麻痹(右侧);②脑血栓形成。

辨证分析:肝肾阴虚,肝阳偏亢,筋脉失养,肝火偏旺,阳亢化风,横窜经络,故左侧肢体无力,嘴角稍向左,右侧肢体活动稍不灵活。患者年近六旬,且素有阴虚阳亢史,气阴均虚,木失滋荣,筋脉失养,不能司肌肉牵动,故右上眼睑重度下垂,不能睁眼(一般中经络表现为不能闭眼),即西医学所说的动眼神经麻痹症,因动眼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上睑下垂,乃长期血压较高,血管高度扩张对动眼神经造成压迫所致。舌红、苔白、脉弦滑均为风阳上扰之象。

处方:天麻钩藤饮加减。生石决明30g(先煎),赤芍10g,白芍10g,生地黄15g,地龙15g,桑寄生15g,杜仲12g,焦栀子10g,明天麻6g,钩藤15g(后下),白僵蚕10g,夜交藤10g,川牛膝10g。2剂,水煎,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药后右上眼睑稍能抬起,苔薄,舌尖红,脉弦细,血压在正常范围。

处方:天麻钩藤饮加减。生石决明30g(先煎),赤芍10g,白芍10g,生地黄15g,地龙15g,桑寄生15g,杜仲12g,焦栀子10g,明天麻6g,钩藤15g(后下),白僵蚕10g,夜交藤10g,川牛膝10g。4剂,水煎,日1剂,早、晚分服。

三诊:药后诸症均减,右上眼睑下垂好转大半,上下肢肌力接近正常,苔薄,舌红,脉弦。

处方:天麻钩藤饮加减。生石决明30g(先煎),赤芍10g,白芍10g,生地黄15g,地龙15g,桑寄生15g,杜仲12g,焦栀子10g,明天麻6g,钩藤15g(后下),白僵蚕10g,夜交藤10g,麦冬10g。10剂,水煎,日1剂,早、晚分服。

随访:右上眼睑下垂已瘥,步履如常,诸症皆平。

【按语】前人论中风,分中经、中络、中脏、中腑,以言受邪浅深轻重。《金匮要略》云:“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此案患者神志尚清,以左侧肢体无力、右上眼睑下垂不能睁眼、嘴角稍为主要症状,为风中经络。患者素体肝肾阴虚,又见风邪流窜上扰,气血为之阻滞,发为诸症。治以天麻钩藤饮滋补肝肾,平肝息风,另加僵蚕、地龙、丹参凉血化瘀通络,以通气血之滞。药证相应,而获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