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科技赋能者:淘金卖水客

金融行业遍地赋能者,哪些是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哪些才是真正的强者?

文/薛洪言    苏宁金融研究院    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

在金融业,金融科技成了水一般的必需品。风口里,遍地都是淘金的人,有一类机构,慢慢不再淘金——做业务,专注地“卖起了水”,这就是金融科技服务商,或者称之为赋能者。“卖水”的人多了,如何识别谁是强者?

一看流量能力。

赋能者搭建金融科技开放平台,打造生态圈,首要的吸引力就是流量。流量可直接转化为业务规模,是转型成果的直接体现,以流量为纽带,后续科技合作才有深化的空间。

二看风控能力。

流量事关规模,风控事关生死。金融风控实力,具体可分解为账户安全、交易反欺诈、营销反欺诈和骗贷防范等多个层面。要识别2B赋能者的风控能力,机构自身宣传仅供参考,还需要一些外围观察指标。

一是历史不良率数据。不良率是机构风控实力的综合反映,但不良率的口径太多,且不同底层资产对风控能力要求不同,以此来衡量,需要擦亮眼睛。

二是自有场景和自有数据。如果说不良率是易被打扮的小姑娘,那么不妨把自有场景和自有数据作为衡量巨头风控实力的佐证。

三是欺诈风险防控。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从骗贷、账户盗、刷库攻击用到刷单、虚假申请、虚假注册等,欺诈风险是可以比肩信用风险的存在。

流量越来越贵,借款人的综合借款成本将不断提高,优质借款人将会用脚投票,加速逃离。优质借款人跑了,银行等持牌机构也留不住,资金方走了,遍地都是的赋能者,哪些能活下来呢?

一是有自营场景导流的赋能者。这类开放平台,不用外购流量,综合运营成本低,不必把成本转移到借款人身上,能留下优质借款人。

还有一种,就是具有强大线下获客能力的赋能者。线下获客多与场景结合,客户精准,线上流量越来越贵,线下流量就越来越有商业价值。

线下场景以服务性场景为主,先付款,后享受服务,不同于实物交易中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如教育培训中,先支付学费,再参加培训;医疗美容中,先付整形费,再做手术。即便借款人信用很好,也可能因服务效果不佳而拒绝还款。如教育分期中,借款人借款2万元参加培训,结果发现培训很水,后续就不愿还款。

不难发现,线下风控之难,难在对场景方的把控。要搞定线下场景风控,诀窍也在于搞定线下场景方,既要确保服务品质,让消费者满意消费、乐意还款;更要杜绝卷款跑路、合谋欺诈等恶性事件。

线下场景需要长期耕耘,要在慢慢踩坑填坑的过程中积聚竞争力、构建护城河。习惯了线上大干快上的巨头们,未必适应;不能持续投入、久久为功的机构,则不能适应。

2018年下半年,几个匆匆布局线下的互金龙头,匆匆裁撤线下团队,收缩战线。究其原因,多是线下运营成本高、风控效果不理想,没有资金、也没有意愿持续投入去筑造护城河。

由于线下风控难,所以遍地的赋能者里,聚焦线下的不多,但也正因如此,线下玩家才更加不可或缺。

风险在积聚,消费金融市场也将在大繁荣中大分化。作为“送水工”,金融科技赋能者们难逃优胜劣汰的洗礼,只有真正的强者,才能看到风雨后的彩虹。 


编 辑:朱作明 ashen9009@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