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大汉王朝建立

韩信定魏、破代、伐赵、降燕、攻齐,凭借一己之力,平定六国诸侯,打赢了很多打不赢的战争。也创下了很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

无论是东渡黄河,出奇制胜,平定魏地;还是背水一战,鏖战赵国;或者是传檄千里,兵不血刃,招降燕国。或者是用武力,东征伐齐。

韩信用了四个月先后平定魏、代、赵等诸侯,降服燕国。又用了四个月,拿下就连乐毅、项羽等名将,都不能平定的齐国。

垓下之战,韩信表现更出色。他指挥汉军,以强大的兵力优势,让诸侯皆畏的西楚霸王项羽,落得大败。

项羽个人武力,无人能及。他拥有七万楚军,敢破釜沉舟,进攻王离率领的二十万长城军团。凭借三万骑兵,敢主动攻打以刘邦为首的诸侯五十六万联军,逆袭翻盘。

项羽很厉害,也相当霸道。

而,这个霸道的人物,在战场上几乎没有失败,却败给了韩信,进而流传了几个成语: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别姬、乌江自刎。

韩信战功显赫,个人能力太突出。若韩信有二心,他就会成为下一个项羽。

也可以说,韩信功高盖主,让刘邦很不安心。

刘邦一路走来,颇为艰辛。从平民-逃犯-沛公-封侯-封王-结束项羽时代。他很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他是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刘邦更不会让一个能力比他强,威胁又大的人物存在。

所以,刘邦又干了一件事:剥夺韩信军权。

《史记》是这样记载:刘邦厚葬项羽,回师定陶,驱马驰入齐王韩信军营,直接夺了他的兵权。

刘邦很厉害,武力值比不过韩信。但,他将夺权手段,练得登峰造极。

荥阳惨败,敢孤身直入,夺韩信军权。

现在,他又做了同样的事:剥夺韩信军权。

刘邦不仅识人,爱采纳别人意见,还能够将危险扼制于萌芽之中。谁,会成为他潜在威胁,他就要消除隐患。

韩信,就是刘邦的威胁。

韩信尚沉寂在灭项兴刘不世之功,却怎么也没想到刘邦会出其不意,再一次摘取他的胜利果实,军权又一次被剥夺。

史料没有记载,刘邦用了什么手段,又以什么名义,剥夺韩信军权。也没记载,韩信被刘邦剥夺兵权,有什么反应。

但,史料告诉我们,刘邦又一次以和平手段,夺去韩信军权。进而,造就了刘邦,荣获夺权,最高奖项。这也是历史上,很少夺权成功且又以和平手段的案例。

韩信,这个年轻人,武力值不错,计谋也很厉害。但,在这方面,他远不及刘邦。此时,韩信也不知道,刘邦夺他兵权,是对他打压第一步。

一旦,刘邦踏出了这一步,还会有下一步。

只不过,刘邦是有耐心的人。他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他不能把韩信逼急了,否则会适得其反。刘邦懂得一个道理:要想将大鱼制服,光靠蛮力不行。

夺韩信军权,这是刘邦踏出的第一步。

随后,刘邦踏出第二步:消除韩信在齐国影响力。

这一步,刘邦用了更高明的手段:改封。

按照,垓下之战前,刘邦采纳张良的意见,要对楚地进行分封。其中,为了争取韩信、彭越出兵攻打项羽,刘邦许诺,三分楚国天下。

项羽被灭,正是刘邦兑现诺言的时候。

刘邦在定陶,召集诸侯,就是要做这件事。

刘邦灭掉项羽,还要继承西楚霸王时代的遗产。他不仅要分封诸侯王,还要建立以汉为首的天下秩序。

刘邦治理天下,会如何建立新秩序?

这个问题,刘邦有两个人可以借鉴经验。

一个人是秦始皇,另一个是项羽。

秦始皇用十年之功,统一天下。为了更好的管理天下,秦始皇采用了郡县制。

谁也没想到,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没有实现万世之功,子孙继承他的遗产。大秦历经十五年,二世而灭。

强盛的大秦王朝,二世而亡,被天下人认为,郡县制不适合管理天下。于是,项羽亡秦后,又改变了方式,他采用分封制。

周武王伐纣,以分封制,治理天下。大周国运,延续八百年。

项羽是贵族,他不想当皇帝,推行了新的方式:分封制。

项羽效仿西周做法:将自己的王国分封最大,经济实力最强,又减少诸侯兵力。

他,项羽,要做西楚霸王,成为当世霸主。

可惜,项羽也没能坐享劳动成果,他的分封制寿命更短,五年而亡。

现在,这个问题,又摆在刘邦面前?

是分封制好,还是郡县制,或者会诞生其他治理天下更好的办法。

刘邦比较聪明,他们没有在分封制、郡县制,二选一。相反,刘邦做出了新的选择。这个选择就是将分封制和郡县制合二为一。

这就是刘邦想出来地办法:封国郡县并存。

对于,刘邦而言,分封制、郡县制那个更好。这不是,刘邦要做出的选择。刘邦要做的就是守护战果,让后代子孙,去做这件事。

刘邦借鉴秦始皇、项羽留下的宝贵经验,走了第三路:封国郡县并存。

想通了,路该怎么走。接下来,就开始实行。

刘邦要做的第一件事:对韩信的安排。

楚地已定,刘邦要解决一个问题:谁来管理?

为了避免韩信在齐国旧地,做大做强,趁机削弱、打压。刘邦又想了一个办法:改封韩信。

刘邦说了这样一段话:楚地已定,义帝亡后,欲存恤楚众,以定其主。齐王信习楚风俗,更立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

这段话,先以楚地没有义帝后裔说事,摆明一个观点:立谁为楚王。

按道理说,楚地分封给谁,有两种方案:

1.封给项氏。

毕竟,项羽建立了西楚霸王时代。

但,刘邦很聪明,以义帝说事,完全没有考虑项氏。刘邦不说给,项氏也不敢要。跟随刘邦打天下的人,也不会提。

2.将楚地封给立下战功最多的人。

平定楚地,功劳最大有三位:韩信、灌婴、周勃。

垓下之战,韩信用了很多作战谋略,让楚军士气瓦解,项羽逃亡。

灌婴在垓下之战后,追杀项羽,表现最出色。其中,灌婴所部五人斩杀项羽被封侯。灌婴还顺势,平定江东。

周勃也很厉害,平定泗水郡、东海郡、淮河等地。

韩信是齐王,楚地没他份。灌婴、周勃,有可能成为楚王。所以,楚王这个位置,灌婴、周勃呼声最高。尤其是灌婴,他手底下五人都被封侯。

然,众人没想到刘邦不按套路出牌,又说了这样一段话:齐王信习楚风俗,更立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

刘邦以韩信熟悉楚国风俗能够更好治理楚地为由。以高超手段,夺走了韩信在齐国根基。

刘邦为了限制韩信发展,还做了两点安排:

1.缩小楚地版图:淮河以北。

2.让韩信迁都下邳。

安排好韩信,刘邦又封彭越为梁王,还说了这样一段话肯定他的功绩:建城侯彭越勤劳魏民,卑下士卒,常以少击众,数破楚军,其以魏故地王之,号曰梁王,都定陶。

同时,将九江王英布,改封为淮南王。衡山王吴芮,改封为长沙王。

赵王张敖(其父张耳死)、韩王信、燕王臧涂,依旧不变。对于齐王的最佳人选,刘邦暂且没有表态,以郡管辖。

对于,刘邦这样安排,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见。韩信占据齐地,却被改封楚地。韩信不满,但也没有办法。此时,韩信也不能站出来说反对。

现在,刘邦势大,宛如新时代霸主。最主要的是诸侯王都选择臣服刘邦,韩信有意见,也只能放在心中。

再加上,刘邦给韩信的封国疆域面积最大,数个郡,近一百城。

如果韩信对这个安排还认为不合理,其他人,尤其是刘邦就会这样想:韩信能够从吃不饱、靠别人救济的人,成为一方诸侯王,也该满足了。

刘邦分封诸侯王完毕,没令所有人满意,但也让大多数人满意。

赵王张敖、燕王臧荼,疆域不变,爵号也不变。这二人,没有什么意见。

淮南王英布、长沙王吴芮,这两人爵号变了,封地也增大。他们很高兴,更不会有意见。

韩王信能够复国,继承韩氏固有疆域,已经很幸运。他很满足,不会有意见。

梁王彭越,从大泽捕鱼,偶尔兼职强盗,成为一方诸侯王。他也很满足,没有意见。

对于,刘邦分封结果,大多数人都很满意。唯独,委屈了韩信。从富裕的齐国临淄,迁到楚国下邳。

韩信被弱化,不仅是刘邦想要看到的结果。同时也是诸侯王,想看到的结果。毕竟,韩信太厉害。封地大,都城又好,经济富裕,将士又多,韩信将会成为下一个项羽。

诸侯王对刘邦分封结果很满意,也懂一个道理:礼尚往来。

于是,诸侯王也送给他一个礼物:请刘邦称帝。

毕竟,刘邦分封天下,维持新秩序。称呼他为汉王,与这些人平起平坐,不太合适。

汉五年正月,历史又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攻灭项羽,刘邦建立了属于他的时代。这个时代,就是大汉王朝。

汉五年,正月。诸侯王、诸侯、朝臣及将相共同上书:请刘邦继承秦始皇留下的遗产,当皇帝。

其中,这几个代表人物被历史记了下来。他们是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长沙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

他们上书内容,也被记载:

先说了一个理由:先时,秦为亡道,天下诛之。大王先得秦王,定关中,於天下功最多。(功劳最大)

随后,又说了一个理由:存亡定危,救败继绝,以安万民,功盛德厚。又加惠於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分封诸侯)

跟着,摆出观点:地分已定,而位号比拟,亡上下之分,汉王功德之著,於后世不宣。(刘邦做的那些事:足以称帝)

简单说,刘邦反秦灭楚,分封诸侯,功劳显著,应该为帝。

面对诸侯所请,刘邦心里很高兴。毕竟,皇帝谁不想坐。刘邦一坐,就成为历史上第三个皇帝。

他的功绩,才会被历史记住,才能开创新时代。刘邦也将成为夏禹、商汤、周文武二君、秦政,第一位开国之君,留名后世,光耀历史。

刘邦一生,充满传奇。三十八岁还碌碌无为,家也没成,婚也没结,被当成反面教材:地痞、流氓。

谁能想到,那个被嘲笑学刘邦,连媳妇都讨不到的人,却能够逆袭人生。

用了八年时间,反秦灭楚,分封诸侯,建立新秩序。他从平民,走上皇帝,简直是前所未有的励志人生。

用几个字来形容:一切都是上天注定。

或者,用现在话说:爱拼,才会赢。

刘邦不当皇帝,天理难容。

但,刘邦不能说:好吧!我来。

这样说,会被人认为急不可耐。

刘邦开始演戏,充分发挥以退为进的精神。

史料记载,刘邦说了这样一段话:寡人闻帝者贤者有也,虚言亡实之名,非所取也。今诸侯王皆推高寡人,将何以处之哉。

简单说,刘邦认为自己没有资格当帝。他没有品德,也不贤能,还是一个平民。

他当帝,天下人会服吗?

毕竟,在这之前,天下都是显赫的姓氏掌控。尤其是出自上古八大姓,他们都是经过好几代人积累的功德,才能成为显赫、富贵之家。

刘邦嘴上说的那些话,诸侯王听听也就算了。他们知道,刘邦想的是什么。

刘邦爱演,他们就陪他演。

于是,诸侯王又说了这样一段话:

汉王起於细微,灭乱秦,威动海内。(这件事已经让刘邦名动天下)

又以辟陋之地,自汉中行威德,诛不义,立有功,平定海内,功臣皆受地食邑,非私之地。(大公无私,恩泽天下)

汉王德施四海,诸侯王不足以道之,居帝位甚实宜,愿汉王以幸天下。(不当皇帝,天理不容)

刘邦说不行,他们找出来说行,就是为了表达一个观点:刘邦是当皇帝最佳人选。

也许,诸侯王觉得观众太少,呼吁声太低。他们聚集了更多人,前来参加这次行动。

于是,诸侯王及太尉长安侯卢绾等三百人,与博士稷嗣君叔孙通谨择良日,上尊号,恭请刘邦称帝。

尊刘邦为帝,有这么多人参加,进而表明一个观点:天下归心,皇帝非刘邦莫属。

诸侯王第一次请,刘邦拒绝。

诸侯王第二次请,刘邦再拒绝。

第三次,诸侯王及诸侯、将相等有名人物,达三百多人。这一次,刘邦没有拒绝。

刘邦也没表现出窃喜,反而,表现出一种表情:既然是大家共同推举,我就勉为其难当皇帝。

刘邦是聪明人,知道事不过三。会演戏是好事,但,不能演太过。

二月甲午,刘邦即皇帝位於汜水之阳。

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追尊先媪曰昭灵夫人。

就这样,刘邦从平民,走上皇帝。他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位皇帝,还是大汉王朝第一位皇帝。

这一刻,大汉王朝建立。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王,自立为楚霸王,开创西楚霸王时代。

刘邦分封七位诸侯王,被拥立为大汉皇帝,开创西汉那些事儿。

那么,刘邦当皇帝以后,又会如何守护自己的天下,又会如何让大汉王朝,成为汉族文化的象征。

刘邦如何干好,皇帝这个职业。

请看下一卷:《刘邦称帝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