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昭和恐慌

陷于混乱的政党内阁

日本历史上最初基于选举结果而成立的政党内阁,应该是1924年6月组建的加藤高明领导的护宪三派内阁。也是在这一内阁的推动下,男子普通选举制度得以建立。这些推进民主化的行动,让舆论一时之间对于政党内阁颇有期待。但是不久之后,人们对于政党内阁的评价就开始变差,加之经济状况不佳,使得政党内阁治下的政治深陷混乱之中。

在改元昭和时,执政的是由宪政会领导的第一次若槻礼次郎内阁。宪政会在1924年1月开始的第二次护宪运动中,与政友会、革新俱乐部一起主张马上实行普选。同年5月,在众议院任期结束之后的总选举中,护宪三派取得胜利。元老西园寺公望决定向天皇推荐获得最多议席的宪政会党首加藤高明就任首相。6月,三党联合的加藤高明内阁(护宪三派内阁)成立,政党内阁的时代由此开启。

加藤高明内阁在1925年春天的议会上,通过修改众议院议员选举法的方式,制定了男子普通选举制度,同时也制定了监控共产主义运动的《治安维持法》。犬养毅率领的革新俱乐部与政友会合并。此时的政友会以在下一次总选举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独掌政权为目标,选择了曾任陆军大臣的田中义一为党首。到了7月,政友会结束了与宪政会的联合,成为议会中的在野党。此时的宪政会虽为执政党,但是在议会中的席位已经不足一半,在政友本党的支持下,总算是支撑到了1926年初,但是这时候加藤高明却突然因为肺炎去世了。

元老西园寺公望认为,不应该因为首相病逝这样的非政治因素就更迭政权。因此加藤内阁的内务大臣、加藤死后继任宪政会党首的若槻礼次郎在1926年1月被任命为首相,并在任上迎来了改元。

从某种程度上说,普通选举制度的制定使得舆论对政党内阁充满了期待,但是事与愿违,特别是第一次若槻礼次郎内阁上台之后,执政党与在野党都牵扯其中的贪腐事件被揭露出来,作为执政党的宪政会则执着于追究在野的政友会党首田中义一在担任陆军大臣时侵吞机密费的嫌疑,报纸和杂志上满是强烈批评政党内阁的报道和文章。尽管如此,这些言论基本上都不是针对政党政治本身,在这个时候,大家都希望政党政治能够变得更好。

若槻礼次郎

第一次若槻内阁的执政党并没有在众议院占过半议席,而作为第一大在野党的政友会同样没有过半数议席。至于第三大党政友本党,为了保存自身,正在支持现内阁以待时机成立联合政府和促进政权更迭来谋求好处这两个选择之间摇摆不定。

为了让政局安定下来,本应该在1927年初解散众议院进行总选举。但是,若槻礼次郎并没有赢得选举的自信,他以大正天皇刚刚去世,应当避免政治纷争为由,说服政友会和政友本党,在不举行总选举的情况下,让第52届帝国议会从1926年12月持续到了1927年3月。

就在这届议会的会期行将结束的时候,发生了被称作“昭和金融恐慌”的经济危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战时生产的过度扩张造成了战后的经济危机,加之关东大地震的打击,银行出现了大量的不良债权。当时的金融界存在很多与个人经营没多少差别的中小银行,大量的不良债权对这些中小银行打击极大,成了金融界的重负。政府虽然也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加以应对,但在1927年3月14日众议院预算委员会的会议上,大藏大臣片冈直温误将还未破产的银行说成已经破产,他的失言一下子造成了全国性的信用危机,使得不少中小银行被迫停业。

那次信用危机还波及台湾银行。台湾银行是设立在殖民地中国台湾地区的中央银行,负责发行当地货币。台湾银行为大型贸易公司铃木商店提供了大量贷款,铃木商店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经济繁荣,快速扩张,但是在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中陷入了困境,在昭和金融恐慌中,终于因为资金链断裂,在议会闭会4天之后破产了。而台湾银行也因为难以收回贷款,陷入了破产的危机之中。

金融恐慌中涌向银行的人群

第一次若槻内阁鉴于台湾银行的重要性,考虑让日本银行提供紧急融资来拯救台湾银行。这一行动需要制定相应的法令,但是议会刚刚闭会,只能用紧急敕令的方式来施行。紧急敕令需要经过枢密院的审查才能公布施行,拯救台湾银行的紧急敕令却被枢密院以缺乏紧急性为由否决了。不仅如此,作为审查委员会会长的伊东巳代治还批评第一次若槻内阁实施的对华外交工作过于软弱。

作为在野党的政友会也有同样的主张。当时的外交政策被称作“协调外交”,是从日本最初的政党内阁,政友会的原敬出任首相组阁之后开始的,并被之后护宪三派内阁的外务大臣币原喜重郎继承。然而,政友会在取消与宪政会的联合之后,开始要求对中国实行强硬的外交政策,以此来显示自身与宪政会的不同。

枢密院会如此反对政府的政策,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这是政友会在利用伊东巳代治这样身为枢密顾问官又与自身较为接近的人,进行反对宪政会的倒阁活动。不过,第一次若槻内阁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确实并不得力,舆论对此也多有批评,这也是促使政友会采取这种行动的背景。

金融危机扩大

紧急敕令案被否决,在日本全国范围内引发了金融危机。老百姓纷纷涌向银行,希望提取自己的存款。疲于应对的银行则纷纷停业,就此破产再也没有重新开业的银行也不在少数。

在制度上,枢密院不过是天皇关于法令问题的咨询机关,天皇与内阁并没有义务听从枢密院的意见。当出现意见对立时,内阁并不是没有对抗手段,但是若槻还是简单地决定内阁集体辞职。至于继任的首相人选,元老西园寺向天皇推荐了在野党政友会的党首田中义一。田中义一内阁由此走马上任。

当时不论是若槻还是西园寺,都认为宪政会内阁已经失去了舆论的支持。但是他们的判断,对于尚未站稳脚跟的政党内阁是不利的。这一次本可以通过选举来实现政权交替,并进一步使这种做法成为惯例,然而现实却是枢密院这样一个在制度上并不能反映民意的政府机关,促成了内阁的更替。

在明治宪法下,官僚和军人只管依照政治家们的指示行事,不必顾及民意。但是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表面上宣称一切都是天皇大权,而实际上则完全自行其是的状态,其中也隐含着相比民意精英们的决定更为合理的想法。枢密院正是体现了这种想法的机构。

虽然第一次若槻内阁确实饱受舆论攻击,放弃解散议会进行总选举也是这一内阁自己的决定,但是政友会出于对政权的渴望,在政党内阁好不容易建立起来之后,却选择用选举之外的手段来夺取政权,到头来是政党本身破坏了政党政治。

作为政友会党首就任首相的田中义一,本身也并非政党政治家。在护宪三派内阁刚刚成立时,政友会的党首是高桥是清,高桥在1921年原敬首相被暗杀之后,继任党首与首相,但是在他任上,政友会在第二次护宪运动中发生了分裂,高桥失去了继续担任党首的意愿。在高桥退任之后,政友会内部一时之间没有合适的人选接任党首。根据当时的惯例,如果没有数次担任国务大臣的经验,就不会被推荐担任党首,然而除了高桥,政友会内部已经没有人拥有这样的资历了。

政友会的高层们便产生了从外界寻找一个符合条件的人物来担任党首的想法,于是他们看中了田中义一。田中是陆军的高级军官,在大正时代曾经担任原敬内阁的陆军大臣,支持过原敬的国际协调和裁军等方针。另外,因为田中在陆军大臣任上一手创建了“帝国在乡军人会”这个统括全国退伍军人的组织,政友会认为,只要田中振臂一呼,那些退伍军人就会成为政友会的支持者。因此,1925年4月,田中成了政友会党首,同时也被选为贵族院敕选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