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吕不韦编书,是文化功德还是面子工程?

吕不韦原来是一个商人,由于帮助秦始皇的父亲秦庄王继位有功,当上了诸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掌权之后,决定编撰一本历史文化丛书,取名为《吕氏春秋》。

吕不韦编撰《吕氏春秋》本来是一件好事。秦国马上就要发动统一全国的战争了,战火一旦燃起来,各国的文化典籍难免不受到损失。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对战国时期的列国文化进行一次梳理,吕不韦决定编撰《吕氏春秋》。这应该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既保护传统文化,同时,也为即将可能完成的统一大业,做思想和文化的准备。

可是我们看看《史记·吕不韦列传》是怎样引导读者的。

司马迁这样写道:“当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宾客如云,并以此互争高下。吕不韦虽然依仗强大的秦国,内心与四君子相比却羞愧不如。于是,他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等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吕不韦就命他的门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来,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不韦自认为囊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1]

在上述这段文字中,司马迁用了“羞不如”三个字来做心理描写。吕不韦心里惭愧自己不如信陵君等四君子,所以要编撰《吕氏春秋》来争口气。就这三个字的心理描写,吕不韦编撰《吕氏春秋》变成了挥霍国家财产为自己争脸的面子工程了。

这段文字中还有一处心理描写:“以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说吕不韦认为自己编撰的这个《吕氏春秋》囊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所有事情。什么书能够收尽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没有书能够如此,于是在读者的心里,吕不韦成了夜郎自大的无知之徒。

可是何以见得吕不韦“羞不如”?吕不韦什么时候说过《吕氏春秋》囊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所有事情?

吕不韦当时已经是强大秦国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而上述四君子,不过是在秦国虎视眈眈之下,苟延残喘而已。两处心理描写,好事变成了坏事,一个“羞不如”,一个“以备”,五个字使吕不韦在道德品质和学识方面,均输给了四君子。本来是流芳百世的文化事业,现在变成了遗臭万年的面子工程。

注释:

[1]《史记·吕不韦列传》:“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着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