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疏导为先平等沟通

疏导为先是沟通的一种艺术,平等沟通是一剂通心的良药,它能有效地改变孩子身上的缺点,打通孩子心理上的症结,使孩子恢复自信,培养孩子直率、快乐的性格。在对待孩子的缺点与不足上,切莫一味地强制孩子去改变,这样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正如河流一样,疏则通,堵则溢。

从某种意义上说,把孩子当作朋友是父母最明智的选择,一些高高在上、不拿孩子当回事的父母是不明智的。他们在教育孩子上也往往会是失败者。

1.疏导远胜于强制

孩子是棵小树,家长应当精心扶植,疏导其成长,而不应严加捆绑或随意修剪。否则,只能把孩子变成符合父母意愿的、仅供观赏用的“盆景”。父母命令孩子做事情,或强迫他去做,是在显示父母的权力,而这种权力无非是身份、年龄或体力的差别,孩子当然无法在这些方面去与大人竞争,然而孩子的反抗心理却与日俱增。其实,这并不意味着家长不能引导和影响孩子做正确的事情,只是意味着父母没有用心去寻找不同的、有效的方法。

命令孩子做事不是一个可取之法,这往往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不但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父母的态度尤为重要,要严忌命令式的指示。

其实,对孩子的强制命令往往收效并不大,因为孩子没有弄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或为什么不能那样做。很多成功的家教验证了这样一种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疏导远胜于强制。当父母想命令孩子干什么时,一定要先想一想:孩子不是自己的士兵。

当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先了解错误的原因,然后合理地进行疏导,往往比强迫孩子更有效。

2.父母应成为孩子的朋友

和孩子成为朋友,便于父母了解孩子的变化,也会使孩子感到幸福快乐,有利于其改正缺点,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渴望家教成功的父母们,应当从成为孩子的朋友开始。

父母和孩子做朋友,是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的基础。有缺点的孩子在成长进步中,更需要父母做自己最值得信赖和帮助的大朋友。现代家教中,父母们只有先学会做孩子的朋友,才能当好称职的父母。

曾有一位学生的父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谈道:

我们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帮他分析事物,明辨是非,鼓励他对家庭的任何事情谈出自己的看法,并将与他的谈话录下来。我们把孩子的启蒙画保存好,把他的学习成绩、身高等按逐年变化绘制成线图,从小就教他唱歌、游泳、吹口琴、钓鱼,带他到博物馆参观、看展览、看节目,有空还带他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空气……

在各种活动中,我们不以自己是孩子的父母就说一不二,或摆出什么都对、什么都懂的样子,而是做能给予他知识和欢乐的最知心、最可靠、最值得信赖的朋友。我们经常组织家庭会议,讨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由于家庭气氛民主和谐,孩子生活得无忧无虑。

孩子有事跟我们讲,从不在心里放着,出门说“再见”,进门问好,做饭当帮手,饭后洗碗擦桌扫地。平时买菜、洗菜,给父母盛饭、端汤、拿报纸、捶背。有时父母批评过了头,也不当面顶嘴,过后再解释。我常对孩子讲:“我们是父子,也是朋友,我们有义务培养教育你,也应该得到你的帮助,你长大了,会发现我们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发现我们很多地方不如你,这是正常的。因此,要像朋友一样互相谅解、互相帮助。”

在家里,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是平等的,孩子提出的看法,父母都要认真思量,有道理的就接受。只有和孩子成为好朋友,才能当好一名称职的家长。

真正的朋友是无年龄、无性别、无职位、无地位之分的。与孩子交朋友,就是要看得起孩子,对他有一种认可的态度,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完美无缺的标准、高出孩子实际年龄的尺度来要求孩子。

否则,就会造成孩子对父母惧怕的心理,甚至是存有戒心,那么他就会敬而远之,不可能向父母袒露胸怀。父母只有与孩子平等相处,尊重他的意愿,孩子才会把你当作真正的朋友,愿意和你分享他的喜乐忧愁。

由此,父母才能给孩子真正的朋友的感觉,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才是真正的力量源泉,父母给孩子的爱才能永不衰竭,从而成为孩子向上的精神支柱,成为孩子心灵的永久归属。

温馨小提示

疏导孩子的逆反心理,需要和风细雨,同样也需要“泼点冷水”,让孩子的头脑更清醒,思维更理性。经常地检讨自己的言行,有利于帮助孩子克服自己的任性。

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必须进行分析,合理的、能办到的,应当坚决办到,而对于无理取闹,就要给予批评,不作无原则的退让,否则,最终可能导致孩子的“蛮不讲理”和更大的叛逆。当然,批评的手段,我们要慎用、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