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中间岛屿,攻击敌人主要岛屿的翼侧或后方交通线,对必攻不可的坚固点实施垂直包围,这是麦克阿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于太平洋特定的战区内打破成规,采取的独具特色的战略战术。这种战略战术就是海陆空军密切协同,大步跨越,翼侧攻击,垂直包围的新型立体岛屿战。它被称之为“蛙跳”战术,是麦克阿瑟将军的一大创造,是攻其不备谋略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
1944年初夏,麦克阿瑟在结束新几内亚战役后,紧接着开始了菲律宾战役。菲律宾最南方的棉兰老岛距新几内亚岛一千多公里,是一个面积约占菲律宾国土四分之一的大岛。日军为阻止盟军进攻,在该岛进行了坚固阵地防御。如果美军逐岛攻击到该岛困难极大。但是,麦克阿瑟打破常规,超出岸基空军掩护的范围跳过该岛,一下子向北越进了一千六百多公里,直插菲律宾腰部——莱特岛。这时,数千日军被甩在麦克阿瑟的后方。麦克阿瑟的此种战术,使华盛顿感到很忧虑。麦克阿瑟解释说,他们已失去了组织进攻的能力,影响已微不足道,各种消耗将最终导致他们的灭亡,而灭亡的具体时间是无关紧要的。如用进攻的方法立即去消灭他们,无疑将造成重大伤亡,还是不理采为好。事实证明,麦克阿瑟的这一战术是十分正确的。英首席参谋长阿伦布鲁研究麦克阿瑟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战法后指出:“他一个地点一个地点跳过去,把一个军团一个军团的日本人甩在后面,使之衰弱下去。这种高明的战法使我赞叹不已,而任何一个普通的将军可能吃掉一小股一小股的日本军队直到消化不良,以致不能继续前进。”巴顿抗命勇夺城。
1943年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决定,北非战役一旦结束,立即在西西里岛登陆,以扫除地中海交通线上的主要障碍,确定英美在地中海的控制权,胁迫意大利投降,为以后向南欧推进创造条件。
根据这一战略意图,盟军制定了一个代号为“爱斯基摩人”的西西里岛登陆作战计划。这个计划规定,在空降兵的配合下,以巴顿将军为司令的美军第七集团军在西西里岛南部突击登陆;以蒙哥马利为司令的英军第八集团军在西西里岛东南岸突击登陆,首先占领沿海主要港口和机场,然后向北进攻,分路围歼德军主力,最后占领全岛。
1943年7月8日,登陆作战的一切准备工作就绪,盟军的各登陆部队按照预定的作战方案,分别在北非各港和地中海沿岸各港悄悄上船,开始向西西里岛进发。
7月10日,盟军在艾森豪威尔的统率下,美军一个加强空降团三千四百人和英军一个机降旅二千人乘三百七十五架运输机和一百四十四架滑翔机在西西里岛实施大规模空降。尽管空降中因指挥混乱、协同差而损失巨大,然而空降兵仍然夺取了交通要道和桥梁,基本上完成了钳制敌预备队的任务。紧接着,蒙哥马利率军从西西里岛南端的东岸登陆,攻占了饧拉库扎;巴顿率军从西西里岛南端的西岸登陆,攻占了述拉和利卡塔。
此时,两位雄心勃勃的将军都想拔尖,都想争先,蒙哥马利要求北进,将西西里岛截成两半,这样他的军团就成了主力军团,而巴顿的军团就成了侧翼的警卫部队,进而夺取墨西拿城便自然而然成为他第八集团军的“专利”了。
巴顿对蒙哥马利很不服气。7月13日,当副总司令兼地面作战总指挥英国将军亚历山大看望巴顿时,巴顿不失时机地要求让他指挥的第七集团军向北挺进,且表示:夺取墨西拿城信心十足。
但亚历山大却有意让蒙哥马利迅速北进,而对巴顿,只准许他有限制地前进。这实际上是让巴顿眼巴巴地坐等英军的胜利而不准争先。对亚历山大这种有意偏袒英国人,看着蒙哥马利得意洋洋地沿着公路前进去攻克墨西拿城,巴顿心中愤愤不平。
巴顿终于憋不住了,他气冲冲地去找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可是艾森豪威尔为了照顾英军将领蒙哥马利的面子,指示巴顿要有限地前进,要待英军突破敌人的狙击后,美军再继续前进。巴顿据理争辩,说:“我们不能停止前进,停止进攻就会给敌人以休整的机会。”他还指出:“墨西拿城不能成为英军的‘专利’,我们美军也应该去攻占。”艾森豪威尔考虑盟军的团结,没有接受巴顿的意见。为此,巴顿向艾森豪威尔提出了抗议。
蒙哥马利处处拔尖,谁都要让着他,但他却并不走运。因为希特勒怕西西里岛有失,德军南线总司令接管了意大利的作战指挥权,将兵力集中于十分适合防御的断裂的没有道路的地区,堵截英国军队。在这种地区,英国的坦克使不上劲,蒙哥马利的部队被阻于奥古斯特以北,英军试图向卡塔尼亚推进,但结果都失败了。
巴顿在上级“有限制地前进”的命令下,依然向西西里岛的纵深发起进攻,很快便攻占了一些重要城镇,包括首府巴勒摩。进军的形势一派大好。
就在这个时候,巴顿接到总司令艾森豪威尔的一个命令,要他“停止前进”。巴顿是个作战经验极其丰富的将军,他深深懂得,战场上不把敌人彻底摧垮,后患无穷。巴顿又是个性子粗直的将军,眼见前面的敌人兵败如山倒,哪有“停止前进”不追之理?他又得知蒙哥马利的第八集团军在进攻中受阻,那么我为什么不加快进攻速度,进而去夺取墨西拿城呢?想到这些,他决心不理睬艾森豪威尔的命令。他向他的第七集团军迅速发出了“追穷寇”的命令:“前进,勇猛地前进,不停顿地前进,有敌人就杀掉,有城市就占领,拿下墨西拿,夺取最后胜利!”
命令发出之后,巴顿把自己的指挥吉普车开到部队的最前面,用手杖戳戳头上刃晒德军的双鹰钢盔,对部队大声吼道:“你们的筋骨是不是生锈了?这回就好好地活动活动吧!”
巴顿的官兵看到他们的统帅是如此自信和精神,个个摩拳擦掌,踊跃争先,他们大声附和:“是的,该我们活动活动了。”
第七集团军在巴顿的指挥下,日夜兼程,所向披靡。一路上,横扫千军,如入无人之境。他们攻占了圣斯特凡诺、尼科西亚,很快就到达敌人的主要防御前沿。
这时,墨索里尼已被赶下了台,西西里岛德、意军队因此而慌作一团。意军已像一窝无头的苍蝇,全无斗志;德军也想尽快地撤离西西里岛。
面对有利的形势,巴顿大声命令:“穷追猛打,不能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话音一落,他便亲自率领一支军队沿着北面海岸向前挺进。意军得知是巴顿将军来了,望风而逃,根本不作抵抗。巴顿率军一路追击,一举攻占了本属英军要攻占的目标——墨西拿城。
从一开始就惦着要夺取墨西拿城的蒙哥马利也指挥第八集团军的突击队加速前进,进入了墨西拿城。但是,他们感到吃惊的是,该城已无敌人,接待他们的竟是巴顿第七集团军的官兵们。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中国兵家的这条古训,是说战场形势千变万化,指挥员完全可以从战场实际出发,把握战机,因势取胜。兵法中还有条原则,叫“见可而进”。这里的“可”指的是具有“战胜敌人的机会”的意思。那么“见可而进”就是看到了能够克敌制胜的机会,就应该抓住不放,先把敌人摧垮了再议其他。中国的《百战奇法·进战》中就这么写道:“凡与敌战,若审知敌人有可胜之理,则宜速进兵以遏之,无有不胜。”伟大的军事家毛泽东也曾说过:“宜将胜勇迫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巴顿在进占墨西拿城的过程中,看到敌方因为墨索里尼下台而惊恐、混乱,出现了取胜的机遇,便紧紧抓住不放,并一鼓作气,追击穷寇,甚至连上级的命令也不予理睬,顶着压力,取得成功。
巴顿在这场战斗中,君命不受“追穷寇”,赢得了“血胆英雄”的称号,这本身既包含了对其行动的肯定,也包含了友军的佩服,上级的谅解。
娃娃“伞兵”建奇功
1944年6月6日夜,驻守在法国诺曼底地区奥马哈海滩的德军第三百五十二步兵师师长赫尔穆特·克赖斯将军,突然接到部下的紧急报告:在本师防区的后面,发现盟军正在实施空降。大批的伞兵部队已经被空投在防区后面约四十至五十英里的地区。这一报告,立即引起了克赖斯将军的极大重视:盟军此时敢于在敌后实施大规模的空降,预示着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已经迫在眉睫了。因此,如果不能在正面的敌军发起攻击前消灭已降落在背后的盟军伞兵,那么,一旦正面实施登陆作战的盟军发起攻击,他就将受到盟军的前后夹击。想到这里,克赖斯将军一面将发现盟军伞兵的情况上报,一面果断地定下了消灭盟军伞兵的决心。他随即命令全师进入最高战备状态,并召来了第915步兵团团长迈耶,命令他立即率第915步兵团去消灭已降落在防区后面的盟军空降部队。
迈耶接到命令后,立即集合队伍,一个有二千余人的精锐步兵团,乘上汽车,前往盟军伞兵降落的地点。临行前,身经百战的克赖斯又叮嘱迈耶,务必保持与师司令部的通信联络,以便在情况发生变化时,立即撤回。步兵第915团,是奥马哈海滩正面迎击盟军登陆的唯一机动力量,其担负的任务是:如果盟军从第352师的防区实施登陆,则由第一线部队抗击盟军登陆,915团实施反攻作战。然而,现在盟军的伞兵突然降落在防区后方,对防区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克赖斯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将他的唯一的机动力量派出去了。
两个小时后,迈耶率部逼近了盟军伞兵的空降地。迈耶随即下令,全团展开,准备与盟军伞兵部队接战。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迈耶的部队并未遇到盟军伞兵部队的猛烈反击,在一阵并不猛烈的交火之后,盟军伞兵部队就后退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一支小股伞兵。但是,迈耶判断,盟军伞兵部队很可能在完成降落集结后,已经转移了。为完成克赖斯将军的命令,彻底消灭盟军伞降部队,迈耶下令,全团分为十几个分队,在周围搜索并消灭敌伞兵部队。于是,这个精锐的步兵团就这样散布在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乡间,开始了搜索、围歼盟军伞兵部队的行动。
就在迈耶的第915步兵团费力地在远离前线的乡间搜索盟军伞兵部队的时候,盟军在奥马哈海滩的登陆战也打响了。一批又一批的登陆部队涌向滩头,向德军第352师发起猛烈的进攻。面对盟军如此猛烈的进攻,克赖斯将军手足无措了。要想粉碎盟军的强大攻势,必须将迈耶的部队调回前线,投入战斗。
然而,部队派出去容易,收回来难,克赖斯急需迈耶的第915团投入战斗,正像俗话说的那样,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这紧急时刻,迈耶携带的无线电台出现了故障,克赖斯怎么也无法与迈耶联络上。
万般无奈,克赖斯只好派出通信兵去找迈耶。但是,等迈耶接到通信兵传达的命令时,已是几个小时之后了。而且,此时迈耶的部队已经散布于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乡间,要想在短时间内集结起来,谈何容易。下午3点,迈耶终于将他的步兵团集结起来了。然而,此时已经晚了;盟军的登陆部队已经突破了第352师的前沿防区,打进纵深。迈耶虽然率部向盟军展开了反攻,但已无济于事,第915团及迈耶本人,也很快就被盟军消灭了。
那么,此时盟军的“大批的空降部队”又在干什么呢?说起来可笑,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盟军的“大批的空降部队”。这支部队其实都是孩子玩的大型玩具——个头像真人大小的洋娃娃。
原来,盟军在实施登陆战役之前研究德军奥马哈防区的兵力部署时发现,德军第352师虽然兵力和装备不足,食品供应也不充分,但仍不失为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特别是作为预备队使用的第915团,战斗力远比盟军原先预料的要强得多。假如这支部队在盟军登陆之时,投入战斗,对盟军登陆部队展开反击,那就很难在滩头站住脚。因此,为保障顺利登上滩头,渡过登陆初期的最艰难、最危险的时期,盟军决心设法分散德军的防御力量,特别是将915团调动到远离前线的地方。使其不能在登陆作战的关键时刻及时投入作战。于是,便精心设计了这支洋娃娃部队。盟军知道,这么大规模的空降,德军不会不发现,更不会置之不理;而此时,德军352师唯一可以调动的兵力,就是作为预备队的915团。
事情的发展,正如盟军事先预料的那样。一支十几个人的小分队和大批的洋娃娃伞兵,真的在最关键的时刻将德军的一个精锐步兵团诱到了远离前线的乡村。在这场艰难的登陆战斗中,洋娃娃“伞兵”立了奇功。
兵不厌诈。洋娃娃居然成了“伞兵”。不难想见,盟军赋予洋娃娃的力所能及的作战任务,并非是要直接歼灭敌人,而是引诱敌人为盟军的登陆部队腾出空间,并留出时间。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毫无战斗力可言的洋娃娃,到了足智多谋的作战指导者手中,同样可以在不费一枪一弹,不失一兵一卒的前提下,发挥出真正伞兵也难于企及的功效。或者说较之于真正的伞兵,洋娃娃在此种特定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毫不逊色的。
【原文】
懂变而动方有利
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简评】
如果不懂得战况在不停顿地变化,不能根据新情况采取新的行动,虽知五利,也不能充分发挥军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