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利令智昏

“利令智昏”比喻因贪利而使头脑发昏,干出失去理智的事。

此典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昏智’,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公元前262年,秦国派兵攻打韩国的野王(今河南泌阳县),野王降秦,这就切断了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国的通路。上党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很快就要灭亡了。上党郡守冯亭十分着急,派使臣去赵国,愿以上党等十七个城邑投降赵国,共同抵抗秦国。赵王和群臣商议,有人主张接受上党郡守投降,有人主张不要接受,大家都争论不休。最后,赵王采纳了平原君赵胜的主张,接受上党郡守的投降,并派平原君领兵驻扎在上党,从而抵御秦军。公元前260年,秦将军龁攻取上党,上党军民败退到赵国。接着,秦军进攻赵国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赵将廉颇阻挡了秦军的攻势,两军呈对峙状态。这时,赵王误以为廉颇坚守不出是因为畏惧秦军,他听了秦国散布的“秦国最害怕赵国派赵括为领兵”的谣言,就让赵括代替了廉颇。秦国听说赵括取代廉颇,立即暗里派武安君白起为将,以王龁为副将,把赵军分割包围,赵军大败。

《史记》作者司马迁在评论这场战役时说:“平原君赵胜,是一个行为超出普通世俗子弟的有才干的公子,然而有时也看不清局势,不明白大道理。俗话说:‘利益,能够使人冲昏头脑,丧失理智。’平原君贪图冯亭的利诱,主张接受上党郡降赵,诱发了长平之战,以致使赵国在长平损失了四十多万兵众,甚至差一点就丢掉了国都邯郸。”

史家历来认为,赵国在长平战役中的惨败,主要是由于赵王用人不当造成的,不应归咎平原君关于接受上党投降的建议。但是,司马迁对此有自己的看法,这也算一家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