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楹联源起
- 楹联碑铭大展读(中国文学知识漫谈)
- 萧枫主编
- 837字
- 2021-05-30 20:59:31
第一节 古代楹联
历史第一联
楹联产生的时代,传统的认识是依据《宋史·蜀世家》的记载:后蜀广政二十七年(964)除夕,学士辛寅逊奉孟昶之命,题联于寝门,孟昶以辛联欠工,遂自题一联云: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后来便认为这是从桃符演化而来的最早出现的第一副春联。
但另有人据《谭嗣同全集·石菊影庐笔记》中的记载,否定了上说。认为我国最早出现的楹联,应当是公元500年左右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孝绰自题的门联:
闭门罢庆吊
高卧谢公卿
其三妹刘令娴接着续之曰:
落花扫仍合
丛兰摘复生
刘孝绰兄妹合作的这副门联,早孟昶联400多年,可见我国楹联这一独特艺术形式,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初露头角了。随着格律诗的产生与发展,到盛唐之际,再经宋元,楹联艺术获得较快发展而定型,对联已较普遍地镌刻在宫庭、宦门、寺庙的楹柱上了。同时不断扩大应用范围,产生了类别不同的寿联、挽联、题赠联等。楹联名家如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诸人,创作了高水平的名联,促进这朵艺苑香葩,欣欣向荣。
刘道真恃才受讥
传说晋代有个名士刘道真,生当天下大乱之际,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失所流离。刘道真虽是一文弱名士,但迫于形势,为谋求生路,只得出卖劳力帮船家拉纤糊口。
一天逆水拉纤,船行缓慢,经过一个埠头,看见上游一个年轻姑娘,驾一叶扁舟飞速驶来。刘道真自恃诗书满腹,嘲那驾舟的姑娘道:
小女子何不调机弄杼,因甚顺流操橹?
殊不知驾船姑娘慢桨舒腰,瞥见刘道真躬背弯腰,老汗长流,一副吃力拉纤的形态,反唇相讥道:
大丈夫何不跨马扬鞭,因甚傍河牵船?
道真挑逗姑娘反遭讥嘲,心中不快,拉纤更慢了,受到船主的责备,益发着恼,力也使不出来了。船主怜他文质弱体,便不强催,遂在柳荫芭茅舍边停泊休息,刘道真放下纤索,大大舒了一口气,然后同纤友们走入茅舍讨茶喝,见一妇人手携两小孩而出,刘道真无意中道出:
一羊引双羔
那妇人看见刘道真和纤友两人同坐喝茶,回报一句道:
两猪共一槽
妇人的对句连刘道真的纤友都给骂了,说他们同一座喝茶,比喻为两猪一槽,骂得毒恶爽利,给爱出风头的刘道真当头一棒,叫他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