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隆重召开石拐镇会议

PART 1 根据地的早期建立

LONGZHONG ZHAOKAISHI GUAIZHENHUIYI

莽莽苍苍的太行山自北向南蜿蜒而去,至山西和顺,大山在西麓挽了一个回还,这里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壁立千仞,锷刺云天。

1937年11月13日,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委张浩,匆匆来到位于石拐镇村西头一个大院内的八路军总部临时驻地参加重要会议。

莽莽苍苍的太行山自北向南蜿蜒而去,至山西和顺,大山在西麓挽了一个回还,这里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壁立千仞,锷刺云天。

在这群山环抱之中,有一块方面积不大的平地,平地的西缘在树林掩映下,有一个不足200户人口的小村庄,这就是石拐镇。

1937年11月13日,第一二九师的师长刘伯承、政委张浩,匆匆来到位于石拐镇村西头一个大院内的八路军总部临时驻地。

此时,院内正在开会,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左权等八路军总部的领导同志和其他一些地方领导同志均在座。

刘伯承、张浩两人刚想在门口找个位置坐下,朱德总司令便大声说:“伯承、张浩,中间坐,今天你们是唱主角的,不要往旮旯里躲嘛!”

八路军总部为何会在石拐镇呢?刘伯承、张浩两人今天为何成了“唱主角的”呢?这还要从当时的形势说起。

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继之,“八·一三”事变爆发,上海沦于敌手。蒋介石不得不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议,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达成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协议,并决定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实行对日作战。

当年八九月间,八路军3个师的主力部队先后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之后,9月6日,朱德率八路军总部由陕西云阳向山西前线挺进。

9月16日,朱德一行到达韩城县芝川镇,由此渡过黄河,踏上已经燃烧着战火的三晋大地,投入了拯救中华民族的伟大斗争。

当时,国民党军队奉行片面抗战路线,在敌人面前或一触即溃,或闻风而逃,并到处散布恐日情绪,危害人民,造成抗战危局;八路军则在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下,向北挺进,迎战日寇,力挽抗战危局。

从这两幅不同图画所形成的鲜明对比中,广大人民群众更觉八路军最可信赖,并迫切期待尽快对日作战,取得胜利。但是,八路军能不能战胜日本侵略军?人们还心存疑问。

随之而来的平型关大捷、雁门关战斗和阳明堡战斗,让人们看到了八路军积极抗战的决心和实力。然而,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华北抗战形势急转直下,在这个大环境下,我党的抗战政策也急需做出一些调整。

早在八路军东渡黄河以前,毛泽东就提出八路军的战略方针是“基本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9月12日和21日,毛泽东两次单独致电彭德怀,指出:在晋、在冀、在京和国民党谈判中,“着重解释我军‘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这个基本原则,取得他们的彻底了解与同意”。“红军有发动群众创造根据地组织义勇军之自由”,要“坚持依傍山地与不打硬仗的原则”。

毛泽东还指出:“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在这种拿手戏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毛泽东还称赞彭德怀说:“我完全同意你18日电中‘使敌深入山西,还处在我们游击战争的四面包围中’这个观点。请你坚持这个观点,从远处大处着想。”

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彭德怀和朱德、任弼时等按照毛泽东关于在山西应划分为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晋西南4个区和八路军由此实行分散配置的战略部署,指挥八路军迅速完成了在山西的第一次战略展开。

随着这一战略展开的实施,抗日游击战争的熊熊烈火在三晋大地上进一步燃烧起来,并取得了最初胜利。从出征抗战,到太原失守的不到一个半月时间里,八路军先后同日军进行大、小战斗100余次,歼灭日军11000余人,缴获并摧毁敌大量军用物资。

抗日游击战争的最初胜利,不仅表现在八路军打了一系列胜仗上,更为重要的是发动了群众,开拓出了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晋西南4个游击区,为实行对日抗战提供了稳固的立脚点。

随着娘子关形势的吃紧,第一一五师主力由晋东北转战正太路,驰援娘子关。朱德率八路军总部也于当年10月22日离开五台县南茹村,先后经过孟县、寿阳、昔阳,11月7日移驻和顺县的石拐镇。

就在八路军总部抵达石拐镇的第二天,即11月8日,太原失守。

从此,整个华北的战局发生了历史性的根本转折,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开始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新阶段,开始了变游击区为抗日根据地的新阶段。

在这历史性转折的紧要关头,毛泽东及时为华北党组织和八路军规定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他提出:“在华北正规战争业已结束,游击战争转入主要地位的形势下,日寇不久即将其主力向着内地各县之要点进攻。”

因此,我军在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晋西南,“以控制一部为袭击队,大部尽量分散于各要地,组织民众武装为第一义务”。

为了贯彻中央精神,也为了做好八路军下一步的作战部署,11月10日,八路军总部在和顺县石拐镇,首先召开军民团结抗日动员大会。

朱德总司令在讲话中指出:“如何正确指导新阶段的抗日游击战争,是八路军面临的紧迫问题。”

1937年11月11日,八路军总部在石拐镇召开了高级干部会议,讨论和决定“新阶段”的作战方针和各师的任务。朱德总司令主持会议,参加会议的除了有彭德怀、左权等八路军总部首长,还有刚刚赶来这里的刘伯承、张浩等人。

会议传达了党中央、毛泽东给总部的指示,具体部署关于进一步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等工作。

会议决定

第一一五师之晋察冀部队和晋西北之第一二零师部队,继续就地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做好粉碎敌人“围攻”的准备;第一一五师主力一部由晋东南转入吕梁山脉,创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第一二九师和第一一五师一部由正太路南下,依托太行、太岳两山脉,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为了贯彻这次会议精神,随后的11月13日、14日两天,第一二九师在石拐镇召开全师党员、干部会议,进行坚持华北抗战的动员。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左权等八路军总部首长列席会议。

会议开始后,刘伯承作了动员报告。他传达了毛泽东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和决定,并部署了第一二九师和部队的行动方向与任务。

对于毛泽东的指示和八路军总部的决定,刘伯承强调了必须结合实际理解它们的重要意义。他说:“目前日寇正忙于正面战场的进攻,但是他们占领的只有点和线,广大乡村尤其是山区还是‘真空’地带。国民党军队几乎全面撤退,无力他顾。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对日作战和收拾那些趁火打劫的散兵、土匪和汉奸,建立一个较为安定的抗日的社会秩序。”

“我们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我们八路军的英勇抗战行动,模范的群众纪律,特别是第一二九师出征以来连续取得了阳明堡、七亘村、广阳等战斗的胜利,受到了群众的拥护,这就使我们具备了大力发展游击战争的条件和时机。”

关于第一二九师各部队的行动方向和任务,刘伯承宣布了师军政委员会的决定:“全师化整为零,分散到各地活动,每个团的各个营都抽出一个连,组成工作团或游击支队,到指定地点同党的地方组织、游击队一起工作。”

在会上,政委张浩作今后军区建设工作的专题报告,并具体安排在太行山开展游击战争的任务。

这一系列会议在第一二九师征战史上和八路军的发展史上都具有开创意义,这次会议是第一二九师开辟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一次具有开创意义的重要会议,史称“石拐会议”。

在石拐召开的这次会议,不仅是创建以山西为中心三大根据地的里程碑,而且还拉开了以八路军为主体的独立自主山地游击战争的帷幕,使全民抗日烽火从太行山巅燃遍整个华北,为夺取全国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石拐会议之后,刘伯承、张浩率第一二九师师部移驻辽县,跟晋冀豫省委商量了在开展游击战争过程中,军队与党的地方组织如何配合和协调行动等问题。

就这样,随着第一二九师的到来,一块位于潼关、徐州、德州、太原之间,控制着津浦、平汉、同蒲、正太、德石、陇海等铁路,处于战略枢纽的重要地位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开始了它的建立与发展。